福特级航母有哪些革命性的技术
福特级航母有哪些革命性的技术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被迫加入二战,美国的加入也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二战的结束。当时美国为了尽快介入战争并掌握主动权,甚至是一边修着航母一边向太平洋战场进军。
二战时期,美国就向世界展示了其超强的军工实力,美军在二战期间所拥有的航母这种大型装备更是一度超过100艘。
不管是常规动力的“小鹰级”还是核动力“尼米兹级”,美国航母总能成为领先世界的存在。但美国人并不满足于这些领先,随着“福特级”航母的问世,美国又一次将人类的航母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一个他国难以逾越的“世界最强”航母。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分析,美国到底为这款超级航母带来了哪些革命性的新技术?
“福特级”核航母的全称为“杰拉尔德·R·福特级航空母舰”,该航母是美国自进入21世纪以来研制成功的一型全新航母。
首舰于2013年11月9日正式下水,2017年7月22日实现交付。相比于之前的“尼米兹级”核航母而言,“福特级”核航母的排水量更大一些,满排超过了11万吨。
“福特级”核航母在设计过程中利用了计算机辅助工具以及虚拟影像技术,这是前数艘航母都没有过的“待遇”。
在对军备不甚了解的人眼中,“福特级”核航母似乎与“尼米兹级”核航母没有什么差别,但当仔细对比后就会发现,“福特级”核航母的布局做了不少调整。
由于美国一直计划用“福特级”核航母代替“尼米兹级”核航母,因此研发团队为此提供了不少革新性的技术,以确保“福特级”核航母拥有足够优秀的作战性能。
首先,“福特级”核航母使用了全新的动力系统。相较于二战时期的航母,现代化航母对动力系统的要求更加严苛。如果想要研制出标准排水量在8万吨以上的航母,那必须想办法先解决“动力”的问题,要是这种级别的航母依旧使用的常规动力,那么其自持力等性能会受到极大影响。
“福特级”核航母采用的动力系统中包含2台新型A1B压水堆,整体发电量是“尼米兹级”核航母的3倍。
这意味着“福特级”核航母能够搭载更加先进的电子系统,比如大型相控阵雷达,以及电磁弹射系统。
美国为了研制出A1B压水堆,页耗费了不少人力以及物力资源,正所谓“有付出就有回报”,美国凭借数年的努力让A1B压水堆坐上了“世界最先进的舰船用核反应堆”之位。
它能够支撑“福特级”核航母持续服役50年而不用更换核燃料棒,从而使得航母的航率大大提升。
航母的主要作战力量就是舰载机群,相比于其他战斗机而言,舰载机的起降则要难得多。
这是因为航母甲板的长度有限,舰载机想要顺利升空,就必须借助相应的辅助设备,确保自己拥有一定的初始速度,这样才能够做到在驶出航母甲板时拥有足够的升力。
美国海军之前使用的舰载机升力辅助装置为蒸汽弹射器,这种辅助器诞生的时间比较久,虽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这款传统弹射器的性能也在不断增强,但它依旧存在弹射作用力有限的问题。
美国在“福特级”核航母上安装的电磁弹射器,则很好地扩大了弹射作用力的范围,该航母甚至能够通过电磁弹射系统实现无人舰载机的起飞。
舰载机既然在起飞的时候需要升力辅助装置,那么它在降落的时候自然也需要拦阻辅助装置。
曾经美国航母使用的传统拦阻系统为液压缓冲式拦阻系统,这款拦阻系统虽然能够实现舰载机迫停,但由于调节不便,致使这款拦阻系统的拦阻能力有限,也没有办法根据不同的机型同步调节拦阻力度,这也就造成了拦阻索更换频繁的问题。
为了解决传统拦阻索出现的问题,电磁拦阻原理便被军工界提出。美国“福特级”核航母上所使用的拦阻器就是电磁拦阻系统,它相比于传统拦阻器而言具有更加出色的拦阻调整能力,可以实现舰载机的高效率安全拦截。
虽说航母的体型相比于其他军舰而言大很多,但当在其中加设必需的电子设备以及武器装备之后,航母的可使用空间就会被大大压缩。
因此各国在研制航母的时候一直希望能够将航母的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像我国目前列装的“山东舰”与“辽宁舰”相比,空间利用率就大了不少。
“福特级”航母毕竟是要在未来取代“尼米兹级”的存在,它的空间利用率必然要比“尼米兹级”更好一些。在福特级航母上,专门为舰员准备的娱乐休闲空间也得到了提升。
此外,“福特级”核航母的甲板面积也增加了不少,尤其是对停机区以及升降台的调整尤为明显。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调整,也是为了确保舰载机的出动效率能够更高一些。
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黑科技”外,“福特级”航母其实还有不少革新设计以及技术使用,这些都使得美国“福特级”核航母拥有更加出色的综合性能,领先世界20年都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