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的宗旨什么?
图书是精神产品,直接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影响社会的发展。它主要靠书店这条流通渠道来推广。从书籍的本质出发,书店的功能可概括为:传播思想,普及文化,联系读者,促进出版。同时,书店还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
古代的书店引叫书肆。书肆一词,最早始于汉代。此外各朝代还有书林、书铺、书棚、书堂、书屋、书籍铺、书经籍铺等名称,它既刻书又卖书,这些名号,除统称书肆外,宋代以后统称为书坊。书店一名,最早见于清明乾隆年间。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店也叫书局。
传播思想。各个阶级、 政党、 社会集团以至学派,往往都以出版物作为传播自己的思想、观点的重要手段。从中国的近现代书店史来看,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江苏、江西、浙江等10多个省建立官书局,印了一些校勘精审的古籍,其目的是宣扬儒学思想, 维护封建统治。19世纪末叶,康有为等维新派在京师成立强学书局,发行维新变法读物,受到慈禧太后等顽固派的镇压。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建立了镜今书局、东大陆书局、国学社等书店,大量发行《革命军》、《猛回头》等反清读物,为推翻清朝帝制的辛亥革命作了思想准备。1919年五四运动后,毛泽东、恽代英、陈独秀等***产主义知识分子都创办过书店,致力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普及文化。书店是普及和推广科学文化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普及文化的关键措施是兴办教育,而各项教育事业需要的教材,则要由书店来供应。8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营书店每年约发行各类教材20多亿册,占全国图书销售总量的1/3以上。 这是一项巨大的发行工程,只有进行严密的调查统计和科学地组织供应,才能确保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各地书店广泛发行科学技术图书和学术文化文艺图书,对促进经济文化建设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 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的书店工作者,坚持上山下乡,主动关心农业生产需要,有针对性地供应农业技术书,促进了生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