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如射,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什么意思?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意思是有仁德的人就像射手: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过来找自己的原因。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章句上》原文: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译文:孟子说:“造箭的人难道不如造销甲的人仁慈吗?造箭的人唯恐自己造的箭不能够伤害人,造销甲的人却唯恐箭伤害了人。医生和棺材匠之间也是这样。

所以,一个人选择谋生职业不可以不谨慎。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而不迷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呢?’仁,是上天尊贵的爵位,人间最安逸的住宅。没有人阻挡却不选择仁,是不明智。不仁不智,无礼无义的人,只配被别人驱使。

被别人驱使而引以为耻,就像做了造弓的人却又以造弓为耻,做了造箭的人却又以造箭为耻一样。如果真正引以为耻,那就不如好好行仁。有仁德的人就像射手: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过来找自己的原因。”

扩展资料:

衍生成语为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ǎn qiú zhū jǐ,意思是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1、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译文:有仁德的人就像射手: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过来找自己的原因。

2、战国孟子《孟子·离娄章句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译文: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