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肯德基在中国的发展比麦当劳好?

虽然在目标群体的选择上两者都是城市家庭,但在组成家庭的三个群体(即儿童、年轻父母、年轻男女)上有所偏向:麦当劳在2004年改头换面之前一直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之后兼顾父母和年轻男女;而肯德基则是以年轻男女为中心,然后兼顾孩子和年轻父母。虽然两者看似只有细微的差别,但这种细微的差别决定了两者的经营重点,并影响到餐厅的装修布局、产品、选址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消费者占比还是消费金额占比,16 ~ 25岁的年轻人在中国的洋快餐消费占比都超过60%。在占30 ~ 40%的儿童和父母市场,消费权基本由成年父母决定。可以说,洋快餐消费的决策者基本都是成年人,而不是儿童,尤其是在“快餐健康危机”的今天。

产品定位也差不多。

众所周知,早前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产品定位上有很大差异。麦当劳主要以汉堡为主,比较适合欧美人(从美国食品工业研究机构对2002年和2003年快餐销售额和餐厅数量的统计可以看出,连续两年的前三名分别是麦当劳、汉堡王和温迪,都是以汉堡为主的快餐连锁集团)。以生产鸡肉产品为主的肯德基,相比麦当劳,更适合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的口味,所以更容易被中国的消费者接受。近年来,虽然麦当劳也强势推出了类似肯德基的“麦香鸡”和“鸡腿汉堡”,但肯德基60年的烧鸡经验不是短时间可以复制的,其“烧鸡专家”的形象也无法模仿。相对于味道胜于感觉的餐饮市场,产品的细微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让麦当劳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在产品的本地化上,肯德基不遗余力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肯德基一直决心为中国人民建立一个符合中国人民需求的品牌。

在研究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虽然两家公司都视对方为最重要、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但都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并没有陷入同质化和互相价格战的恶性竞争,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提高了竞争力,竞争的结果是双赢。这或许更值得中国本土企业思考和借鉴。

说实话,从全球范围来看,麦当劳和肯德基不是同一个重量级的对手,无论是发展历史,还是整体规模和实力,甚至是品牌资产,肯德基都落后于麦当劳。但为什么中国市场能成为肯德基对麦当劳势不可挡的“大本营”?

肯德基在中国的飞跃首先应归功于决策层对中国市场特殊性的理解和重视,尤其是跨文化管理的融合。只有选对了将军,才能避免失误。其次,应归功于肯德基在中国市场的三大差异化竞争战略(“瞄准高增长市场、抢占和加速扩张”)和战略连锁经营的两大灵活连锁模式(“直营连锁”和“特许连锁”),为获得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

对于麦当劳来说,通过对其在中国市场发展曲线的分析,不难发现,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具有“滞后”和“徘徊摇摆”两个特点,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直营连锁”的战略(特许连锁模式在中国最晚于2003年8月开始实施,而肯德基早在1999就率先实施,2003年就已经发展起来。

长期的组织决策机制偏远而缓慢,麦当劳在进行战略选址决策时往往偏执于“价格适当”的保守原则,这为肯德基率先在许多城市(如上海)设立战略门店,影响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扩张。

肯德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目标消费者。推广的重点是更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和新事物的年轻人,所有的食物、服务、环境都有针对性。这是因为年轻人更喜欢西式快餐的清淡用餐氛围,希望影响其他年龄段家庭成员的到场。此外,肯德基在儿童顾客身上也花了很多精力。店内设有儿童用餐区,作为儿童的生日庆祝区,并布置了迎合儿童兴趣爱好的多彩装饰。玩具也可以作为节日礼物。一方面希望从零食上培养孩子吃快餐的习惯,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孩子的带动,能够吸引全家人到店接受热情的服务。当孩子长大后,肯德基可能会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可以说,正是因为他们对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了战略决策中几个主要因素的划分,决定了两家连锁店在中国市场的扩张速度和发展数量。

肯德基一直想营造的是一家人一起吃饭的快乐氛围,强调的是这种附加值。这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有很多发生在肯德基的美好回忆。客人到了餐厅,首先感受到的是食物的味道。食物不好吃,不管它有多便宜。服务再好,装修再漂亮,客人也不会喜欢。肯德基的市场优势是其鸡肉食品的独特口味,定位为“世界著名的鸡肉烹饪专家”,“好吃的鸡肉在肯德基做”,这也是肯德基和麦当劳最大的区别。其炸鸡系列产品,如原味鸡、香辣鸡翅、脆皮鸡腿汉堡、去骨鸡柳等。,外层金黄酥脆,内层滑嫩多汁,以其独特美味广受顾客好评。肯德基也在各种广告中不断强化其“烧鸡专家”的卖点。

中国人爱吃鸡,鸡在鸡鸭鱼中排名第一。与其他洋快餐相比,鸡肉产品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也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这从麦当劳在全球市场悄然打破其“牛肉汉堡”的统一菜单,在中国市场推出类似肯德基的“麦香鸡”和“鸡腿汉堡”就可见一斑。

肯德基并不满足于目前的成功。而是在不断的用巨大的人力财力寻找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喜欢肯德基的什么产品,为什么喜欢肯德基等等。来调整服务,调整食物,甚至推出新产品。

3.成本和价格的证据波动很大。

众所周知,作为快餐,稳定的产品价格一直是其持续稳健经营的标志之一。肯德基和麦当劳长期以来在同类产品的定价上基本持平。然而,到2003年6月,麦当劳开始挥舞价格武器。一是迫于全球业绩和成本控制的压力,实施了逆势全面提价;从整体产品提价(2004年3月)8个多月后,麦当劳近十款主力产品全部降价到5元以下,最高降幅达50%,造成了很多地区一段时间缺货的尴尬,而这一切都是在降低产品产能甚至质量的基础上实施的。而肯德基则很少有如此反复的价格,一直坚持“价格合适,产品合格”的路线。

据悉,麦当劳产品的成本控制也一直居高不下。在产品的采购和供应上,麦当劳更倾向于其在美国的国内企业为中国提供商品,而肯德基更倾向于在中国发展供应商。另外享受与必胜客等品牌供应链的协同效应,肯德基在产品成本控制上也略胜一筹。

4.选址策略的实施。

实事求是地说,麦当劳和肯德基在选址策略上都有自己的圣经。无论是选址的严谨流程和考量标准,都很难区分。麦当劳华东区总裁曾宣称,“麦当劳连锁店之所以开得红火,是因为地段;第二是位置;第三是位置。“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以看到肯德基的选址成功率几乎是100%,而麦当劳却经常出现不可告人的关店事件(2002年6月65438+2月1日,麦当劳成都双楠店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麦当劳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分店。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四川麦当劳* *共有10家分店。除了总店一直盈利,另外两家店偶尔盈利,其余基本都是亏本。就在麦当劳成都双楠店倒闭的余波还没有完全平息的时候,2003年5月底,南方国家广州传出了关店的消息。

在研究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虽然两家公司都视对方为最重要、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但都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并没有陷入同质化和互相价格战的恶性竞争,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提高了竞争力,竞争的结果是双赢。这或许更值得中国本土企业思考和借鉴。

仔细看看这个城市,肯德基和麦当劳哪个餐厅更占优势?

从营业收入和年扩张速度来看,肯德基在中国大陆市场也遥遥领先。

多年来,肯德基和麦当劳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去年麦当劳打价格战,但是肯德基保持以前的价格。苏丹红事件也让麦当劳形象大打折扣。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意外。记得去年麦当劳推出10元套餐,还和消费者打官司。我们如何解释杨丞琳前几天说的关于麦当劳的话?

就在楼上。当餐饮业进入另一个国家时,发展当地的饮食文化很重要。我想说的是,肯德基做得真的很好。很多好的产品不胜枚举,它的产品涵盖了各个年龄段人群的需求,也有儿童套餐。如果你注意的话,看看你附近的肯德基,每个月都有一些给孩子的活动,在肯德基过生日的孩子会得到一份生日礼物。我觉得这样更好的满足和发展潜在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