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变形计--他乡有爱》中张寓涵的简介?
3月24日,张寓涵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上“珍惜现在”的字样!这个曾沉迷网游以至于经常辍学、离家出走的14岁少年,在湘西山区农村吃了一个星期的苦之后,终于决定重返校园。
现在,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始劝诫那些身在校园心在外的同学,充当起了网瘾少年的“救世主”。是什么让他在一个星期内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改变?
经历家人为他手机装上GPS
2007年12月25日,张寓涵已离家出走了6天6夜,焦急的爸爸妈妈穿行在郑州的大街小巷,寻找着这个让他们揪心却又无可奈何的儿子。
无奈之下,他们悄悄为儿子的手机开通了GPS卫星定位,希望能时时了解儿子所在的大概方位。虽然仍无法找到儿子的具体位置,但只要他还在郑州,他们的心也就稍微放宽一些。
张寓涵,14岁,郑州七中初三学生,因为厌学,开始喜欢上网,曾经多次离家出走。在他的眼里,老师就像“阎王爷管小鬼”一样管着他,甚至觉得自己还不如山西黑窑厂里的那些工人。
变形前“终于可以离开家了”
本报记者和湖南卫视《变形计》栏目组找到张寓涵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离开家离开学校了!眉宇之间是兴奋和好奇。直到列车开动的那一刻,看着送行的爸爸、妈妈、小姨、表妹,张寓涵才突然有点感伤地说:“还真有点儿舍不得。”
10多个小时的火车,6个多小时的汽车,2个多小时的山路,张寓涵于2007年的最后一个晚上到达目的地——湖南省古丈县双溪乡大唐村。孔小龙的爷爷、爸爸和妹妹都出来迎接这位城里的孩子。
这里简陋的条件还是大大超出了张寓涵的想象。满是牛粪的山路,木板钉成的房屋,土疙瘩的地面凹凸不平,房顶沾满了蜘蛛网,家里仅有的两样电器是电灯泡和手电筒。晚上睡在床上,山风仿佛从四面八方吹来,冷入骨髓,让他不由得怀念家里温暖的空调房,雪白的墙壁和柔软的被褥。他能坚持7天吗?
转变一赶集
2008年的第一天,张寓涵起了个大早。因为前一天晚上吃不惯这里的饭菜,他老早就被饿醒了。
孔爸爸搬出一筐橘子和一袋红薯,要背到集市上去卖,给女儿小凤换些学费。孔爸爸背着红薯,张寓涵背起一筐橘子,和小凤一起沿山路出发。
没走一会儿,筐上细细的带子勒得张寓涵肩膀生疼。幸运的是,他们赶上了一趟开往集市的货车,这才少走了一段山路,却付出了每人3元的车费。
在寒冷的街头站了两个多小时,总算把这些东西全卖了出去,一***不到15元钱,还不够三个人来回18元的车费。这笔账让张寓涵觉得很是不解。
该吃午饭了,孔爸爸找了个小店,一碗米粉虽然只在张寓涵的肚子里垫了个底儿,他却抹着嘴巴说“饱了!饱了”!
转变二找牛
1月2日,张寓涵和爷爷一起去山上放牛、砍柴。在帮一位邻居拔草时,他不小心划破了手,邻居赶紧找来几片树叶,揉碎了敷在伤口处。
止住血后,张寓涵和爷爷准备牵牛回家,却发现牛不见了。爷爷发了疯似的,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寻找,找遍了附近所有的山头也没有发现牛的踪迹。于是爷爷和他一起背着柴下山,看看牛是否已自个儿回家了。
家里仍没有牛,全家人都急了,顾不上吃饭就开始寻找。这时张寓涵才渐渐明白这头牛对这样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还好,大家全出动终于找到了牛,张寓涵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下午,张寓涵送小凤去上学。他背着11斤大米,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走到另一个有汽车经过的村庄。到学校帮小凤换了餐票,张寓涵胃口大开,将小凤打来的米饭和小菜吃个精光。
转变三卖炭
1月3日晚,张寓涵正和孔爸爸坐在火炉边聊天,小凤突然回来了。原来,小凤的风湿病又犯了,疼得无法忍受。
第二天,孔爸爸挑选了家里最好的一筐炭,张寓涵要背到集市上换钱去给小凤看病。但和集市上别人的炭比起来,这筐炭没有竞争力可言。没办法,张寓涵只得抛弃上一次赶集时的生涩,主动推销起来。虽然听不懂当地的方言,可有小凤做翻译,张寓涵倒也十分老练地介绍着:“这炭好着呢,没有烟,很好烧。”不到十分钟时间,这筐炭就被人以20元的价格买走。
可到了医院,医生的话还是给急于帮小凤看病的张寓涵浇了一盆冷水。因为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治疗,目前小凤的病情非常严重,只能靠高额的医药费来维持。而这对这个清贫的家庭来说,几乎不可能。
走出医院,张寓涵找到一部电话,给远在郑州的姥姥打通了,让略懂中医的姥姥帮忙找一些治疗风湿的偏方给寄过来。
转变四找妈妈
1月5日,张寓涵走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在另一个村庄找到孔小龙的外公和舅舅。他想帮小凤找到两年多没有回家的妈妈。
可他一无所获。正要离开时,外公突然哽咽起来,拉着他的手,要他一定帮忙找到小凤的妈妈。
张寓涵又来到县城,找到在那里陪孙子读书的小龙外婆。外婆依稀记得很久之前她曾经给女儿寄过一包茶叶,张寓涵记下了那个地址,辽宁海城市一个村子的杀鸡厂。
1月6日,张寓涵突然提出要求,要回郑州。
而此时的郑州,来自湘西农村的孔小龙已渐渐熟悉了城市的生活,吃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麦当劳,看到了只在书本上见过的大熊猫、海豹、狮子等珍稀动物,还在郑州市第二实验中学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上了人生中的第一节美术课,还画了人生中第一张线条画——大树,树上有家乡熟悉的鸟窝。在电脑课上,孔小龙亲手创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博客,并和同学们一起在博客上发出了“找妈妈”的声声呼喊……
到达郑州后,张寓涵立刻带上孔小龙,踏上了开往辽宁的列车。在车上,张寓涵才告诉孔小龙此行是要去帮他找妈妈,小龙顿时热泪盈眶。
到海城后,两人发现这里很多村子都有杀鸡厂。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天气里,两人步行挨个村子询问。在当地电视台的帮助下,终于在一个杀鸡厂找到了孔小龙的妈妈,两个人当场抱头痛哭。
可孔妈妈却说因为跟工厂的合同问题,她无法跟小龙一起回家。小龙流着泪离开了妈妈。
■对话张寓涵
珍惜现在
记者:重回学校,这是你自己的决定吗?
张寓涵:是的。不上学我以后能干啥?我只希望人生能吃饱饭,但这也得有知识才行。没有文化知识,干的活又累又不挣钱。
记者:你是过来人了,现在遇到和你一样的学生,你有让他们“改邪归正”的良方吗?
张寓涵:身边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学生,只能说我非常了解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我经常劝他们,但一个人一个样,对于“快离开学校”的那种学生,如果他们不去亲身体会,我说再多也没用。
班上有一个同学,跟以前的我一样,周末我带他去上网,开导他,晚上带他去我家住,我明显感觉他听不进去。我终于算是明白两个人的心情了——劝说者和被劝说者的心情,为那些“怎么说都不听劝”的人感到无奈。
记者:想对那些孩子说些什么?
张寓涵:珍惜现在的东西,不要等长大后才去后悔没有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