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的故事讲了什么?
导演:袁建滔
原故事:谢东闵和麦家碧。
制片人兼编剧:谢东闵
配音演员:李进伟、林海峰、吴君如和黄秋生
布利斯发行有限公司制作
麦兜不完整档案
麦兜
出生日期:1988年7月
性别:男
我上的幼儿园:春田花花幼儿园
梦想:成为奥运冠军;去马尔代夫旅游
性格:单纯,诚实,乐观,否则。
内容介绍> & gt& gt
麦兜故事,一首给香港草根阶层的歌。
麦兜,好可爱。我左眼上有一块胎记。我喜欢吃鸡腿。我只吃肉不吃菜,睡觉。
母亲迈泰,父亲迈柄,还有麦兜的脚在发抖。他是一只单纯乐观的猪,但资质很一般,俗称‘死笨’;麦太是一位单身母亲,她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麦兜身上。好在麦兜的性格简单乐观,为人正直善良。他出生、上幼儿园、上中学、负资产长大的故事此起彼伏,但麦兜依然用他正直善良的“装傻”精神创造了他的美好世界。
《麦兜和麦唛系列》是由中国著名作家谢东闵和画家麦家碧创作的系列丛书,书中有两位可爱的主人公。这本书讲述了两只快乐的猪的生活故事。最早刊登在香港的儿童杂志上,后来逐渐在高校和知识界流行起来,成为一种时尚。大人小孩都爱麦兜和麦唛,都被他们深刻而幼稚的故事所感染,既忧郁又乐观,也引发了各自不同的想象。有趣的麦兜故事,充满了香港风情,狭窄的高楼,贴满大街的小广告,小人物的幸福,温馨的回忆,淡淡的苦涩。那种香港式的幽默和讽刺,在动画片《麦兜故事》中自然流露。
“我叫麦豆豆,我奶奶是麦太太...我最喜欢吃香油鸡,最喜欢吃鸡屁股。我们一起吃鸡唱歌吧。”在香港,听到这样一句台词,大家就知道麦兜来了。麦兜是什么?它是一只粉红色的猪。准确地说,它是一个猪一样的孩子,但在作者的笔下,它被赋予了人性,它的世界与人类的世界并无不同。唯一的另一种可能就是它的形象还是像猪,不如说他是一个长得像猪的人。麦兜的人生故事很普通。他经历了学校,工作,希望和失望。而且他智商不高,家庭地位不仅不突出,甚至有些低下,因为在故事里,他是香港人,应该算是生活在香港社会底层的人。所以他的经历可能很多香港普通人都有同感。
“香港制造”品牌下的麦兜,以无与伦比的亲和力赢得了香港市民的喜爱。麦兜电影对香港电影市场可谓超级冲击波:圣诞节期间,《麦兜故事》票房超过宫崎骏其人动画片《《千与千寻》》;2002年4月,麦兜故事获得21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在香港电影节的颁奖典礼上,《麦兜故事》获得了世界各国影评人颁发的“国际影评人联合会奖”。影评人评价《麦兜故事》既有香港的乡土气息,又有世界的普适性,传递出强烈的时代信息。
麦兜语录
活下来,肯定有锅粥。
臀结是力量。
猪也有猪口袋。
不切肉就做不成蛋糕。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闻鸡起筷!
麦兜故事中的香港风景
麦兜的故事之所以能被香港人如此接受,是因为故事贴近香港人,而影片中大量出现的香港风光和文化特色,成为吸引观众的另一个卖点。麦兜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同时让观众在香港街头游走,体验香港的各种文化现象,绝对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香港街景:在以前的港片中,最常见的就是香港的高楼大厦和五光十色的灯光,但在《麦兜物语》中,却出现了很多香港罕见的独特场景。影片一开始就捕捉了一大段旺角和大王嘴的航拍街景。这里的风景并不美,但是很寒酸,当然也很真实。这种用独特的街景展现香港特色的方式,比其他任何一种艺术手法都更具体,也更容易被香港观众接受。影片中的香港山顶、长洲、南丫岛、离岛码头、天星码头等地,展现了香港所有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空间。尤其是旺角和深水埗,人多拥挤的老街区,天桥,汽车,广告招牌,各种店铺,是香港街景的特色。
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从影片中展示的街景和其他场景中,香港人可以体验到香港文化的独特风味。片中出现的面摊、茶餐厅,是香港人的日常场所,也是地道的香港文化,具有典型的香港特色。但麦兜读的《春田花花幼儿园》校长满嘴潮州话,让小学生也用潮州话读,体现了香港各种方言混杂的特点。麦兜用汉语发音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学习英语,不仅有趣,还体现了香港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和内地学生几乎一样。长洲抱抱山宝藏传说、张保仔洞穴宝藏传说、李丽珊奥运金牌、香港申办亚运会等。,这些都出现在影片中,让影片多少有点像香港的历史风貌,让香港人被这一幕幕感动。
麦兜故事中的香港情怀
虽然香港的电影市场比中国大陆发达,但与好莱坞相比仍有差距。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计数据表明麦兜故事的受众处于什么年龄和性别。但据推断,可能是年龄性别比例比较平均。
孩子们喜欢这部电影并不奇怪,因为这只可爱的小猪本来就是为他们创造的。《春田花幼儿园》中麦兜的故事,大多数小朋友都耳熟能详。麦兜的学习,游戏,梦想,都是孩子长大后的经历。也许他们在学校或放学路上还在做着同样的梦。麦兜长大工作的故事,对于还不熟悉这个世界的孩子来说,可能有点超前了。我相信这只是创作者的无心之过,因为他们想让电影适合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口味。所以大人们的辛酸故事都得搬上银幕。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隐隐约约的明白感人的地方,而刚踏入社会,马上遭受到和麦兜一样打击的大一点的孩子,一定会觉得自己简直就是麦兜的原型。很多小观众都说影片中间部分比较平淡,这也恰恰是为什么不同年龄和社会经历的人对麦兜的故事有不同的感受。长大后,麦兜和孩子有距离感是必然的,他们觉得平淡也是正常的,因为似乎长大后,麦兜就不再是他们的朋友,而是大人的朋友。
在麦兜的童年故事里,成年人只能用回味和感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园和学校里的故事早已远去,每个成年人回忆起当年的快乐时光,都有说不完的遗憾。感觉岁月飞逝,美好的风景没了,长大后的艰辛。麦兜童年的故事带给成年人的只有回忆和叹息。麦兜成为负资产者的故事,可谓香港草根阶层的命根子。随着大公司裁员、小公司倒闭、资产缩水,负资产已经成为香港经济社会的常用词。负资产人群中,草根人数居多。只有那些每天忙忙碌碌,不断承受供房供车压力的人,最没有能力承受经济波动,最容易成为负资产的人。麦兜与其说是某个香港基层民众的化身,不如说是基层观众在屏幕上看到的自己。此外,创作者在影片中使用了真实的香港地名和地道的香港街景,让香港观众感受到了这个完全虚构的卡通人物故事的真实性。由此产生的认同,除了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知己,对创作者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解脱。
《麦兜》对香港电影的启示
近年香港经济衰退,电影业陷入不景气。香港主流的动作片、鬼片、喜剧都鲜有佳作,更别说实力不足的动画片了。电影市场的冷淡固然与电影创作水平的停滞有关,但在经济形势的影响下,观众观影兴趣的转移不能说是原因之一。眼看着自己资产缩水,股票暴跌,就算记得去看电影放松一下,他还有心情忍受一群人莫名其妙的打架,可笑吗?在屏幕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看到对未来的一丝希望,然后开心地笑一笑,当然是普通草根的最佳选择。
周星驰《少林足球》的故事精彩吗?相信不熟悉香港社会环境的观众也一定觉得很无聊,能创下香港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纪录一定很费解。但是,香港的观众,尤其是普通人,从幸子和他的师兄弟身上看到了一种精神和一种希望。希望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指路明灯,让观众看到自己想要的电影,自然也就有了不错的票房收入。《麦兜故事》没有《小小》电影那么大的投入,也没有眼花缭乱的电脑特技。故事也平淡了很多,但是尽量把故事的年龄范围和亲和力最大化。事实证明,贴近老百姓生活的艺术一定会被老百姓接受,关注老百姓生活的故事一定会被观众喜欢。谁关注了草根,谁就赢得了大多数观众。这对于比较特技是非常重要的
对香港电影产业的成长趋势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和借鉴。
《麦兜》开创香港动画电影新世界。
曾经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电影产业发达,但动画制作却十分匮乏。到目前为止,很难找到一部香港人引以为豪的动画杰作。香港银幕上充斥着来自日本和好莱坞的动画作品。《麦兜故事》上映引起的轰动,让香港观众和香港电影人看到了香港动画电影的前景。没有好莱坞式的三维动画技术和日本人奇特的想象力,一个地道的香港故事吸引了观众。
欢呼吧,这必须感谢谢东闵、麦家碧夫妇的辛勤工作。
谢东闵和麦家碧是香港漫画界的夫妻搭档。他们的作品在香港独树一帜,与香港流行的武侠漫画完全不同。不仅人物更加可爱,故事也老少皆宜。麦兜的故事是他们在1988年开始创作的漫画系列《麦兜》的一部分。改编成电影时,故事内容做了部分改动,更贴近观众。漫画《麦唛》中麦唛和麦兜的形象,香港人并不陌生,因为在香港的文具和玩具中很常见。麦唛和麦兜的故事也出现在香港电视上,谢东闵和麦家碧一直希望把它拍成电影。原本该片打算在2001年夏天上映,但为了质量没有仓促完成,经过精心雕琢后推迟到了圣诞节档期。
如果说香港的功夫片已经奄奄一息,那么香港动画片的制作可以说还没有真正开始。香港电影界有些人甚至认为拍一部动画电影比拍一部特别的VCD电影更赚钱,这自然打击了投资者和创作者的信心。
尤其是在香港电影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谢东闵和麦家碧真的很佩服他们的勇气和自信。面对好莱坞的三维动画巨作《怪物公司》和宫崎骏其人的手绘二维动画电影《《千与千寻》》,麦兜故事在技术上明显落后,但其创作者的投注热情和故事的本土感染力弥补了其他不足。除了电影本身的好处和影响,它前所未有地鼓舞了香港电影人对动画创作的热情和投资人的信心。或许在“麦兜”精神的鼓励下,香港的动漫创作可以闯出一片新天地。如果是这样,“麦兜”不仅是香港动漫界的传奇人物,也是香港动漫史上的成功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