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国空战中德国放弃了不轰炸伦敦的原则?
虽然轰炸效果不佳,但还是震慑了毫无准备的德军。他们接连咒骂戈林。为什么?原来,作为帝国元帅的空军司令戈林曾信誓旦旦地向人民保证,英国飞机是不可能轰炸柏林的。眼前,这一幕,让何家人,心慌不已。
更让他难堪的是,英国人连续三天轰炸柏林,彻底激怒了民众。戈林坐不住了。他要求德国元首放弃不轰炸伦敦的原则,报复英国人。同样苦苦挣扎的德国元首同意了他的计划,并要求将伦敦“夷为平地”。原因有三:
一是给英国人民一个惨痛的教训。伦敦之所以被排除在轰炸之外,是为了迫使英国选择和谈,留有回旋余地。现在就算不听“解释”,也敢炸柏林。这就是“给脸不要脸”的节奏,必须更激烈的反击才能挽回面子。
第二,英国有能力轰炸柏林,说明英国的军事实力并没有“消耗”多少。也就是说,之前的战斗不能说是徒劳,但也没伤到英国空军的“骨头”。轰炸伦敦可以迫使英国战机冲出去,德军可以趁机在空中消耗。
更重要的是,从英国轰炸柏林的效果来看,德国民众虽然震惊,但都在质疑德国的实力能否征服欧洲,对未来充满忧虑。同样,轰炸伦敦必将使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陷入混乱和瘫痪,它将引起恐惧并最终屈服于德国的意志。
从这一刻起,戈林和德国元首决定把对英国军事目标的袭击变成对伦敦的重点轰炸。看来丘吉尔和多丁所期待的终于实现了。也许他们不知道,正是德国的战略失误,才挽救了英国皇家空军和英国的防空力量。
德军进攻目标的变化让英军有些不适应。
1940年9月,德国空军轰炸目标转移,这是空战的重要转折点。预示着未来的空战将开始向有利于皇家空军的方向倾斜。但在连续轰炸柏林三天后,德国能改变目标吗?丘吉尔心里没底,多丁忙着调整兵力保卫机场。
这一天,大量德国飞机再次出现在雷达上。但这一次与以往不同,它们没有在英国海岸上空突然分开,冲向各个机场,而是“一下子”向前飞去,这让等待攻击的战斗机飞行员不知所措。多丁甚至没有想到,近千架德国飞机的目的地是伦敦。
他命令战斗机中队紧急起飞保卫机场。奇怪的一幕出现了。过去“繁忙”的机场上空非常安静。盘旋的巡逻战斗机着陆后,飞行员想知道德国人想干什么。就在那时,我收到了德国人轰炸伦敦的消息。当他们飞越伦敦时,已经太晚了。
近万枚燃烧弹将伦敦炸成一片火海,伤亡约2000人。戈林对这个结果非常兴奋。他通过广播向德国人民介绍空战,“一拳命中敌人心脏”,并承诺以后会有更多这样的打击。道丁对伦敦的袭击事件深感内疚,他决定改变策略来应对。
首先,它奉命从战事不紧张的部门抽调有经验的飞行员,部署在伦敦。同时,威胁不大的城镇的重型高射炮部队将被送往伦敦。短短几天,伦敦周边就建立起了密集的火力网。虽然效果有限,但迫使对手不得低飞,干扰轰炸。
其次,对战士进行合理分工。德军护航的BF-109单座战斗机被性能更优越、火力更强的喷火战斗机对付;相对劣势的飓风战斗机攻击了体积庞大的BF-110双发战斗机和轰炸机。这种战术分工作为命令来执行,效果显著。
更重要的是,它把过去小批量的骚扰阻拦,变成了大舰队编队的“决战”对抗。当德国舰队飞越英吉利海峡时,数百架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斗机集结成一支庞大的舰队,按照战术分工展开决战,有力地支援和加强了伦敦的防御。
与此同时,英国皇家空军利用难得的机会清理了被炸毁的跑道,恢复了几近瘫痪的扇区雷达网,并增加了新的飞行员和战斗机。德军的阻击不再“手忙脚乱”,面对侵略者的进攻,更加从容自信地应对每一场战斗。
不得不说,丘吉尔轰炸柏林的决定确实改变了德军的进攻方向,为最后的胜利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但是,成本巨大。从此,伦敦人以防空洞为家,每天生活在恐慌之中,大量的伤亡和古迹被毁,这也说明了战争中没有人是真正的赢家。
你怎么想呢?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参考资料:二战,大空战。
欢迎搜索关注《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