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好玩的声控微信游戏
还有一个消息很吓人。日前,一辆面包车在台湾省的一条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但一辆路过的特斯拉Model 3视而不见,撞了上去。幸运的是,车主没有任何大碍。根据车主自述,当时Model 3是自动驾驶的。当他发现大货车时,已经来不及采取进一步措施了。
什么是分心驾驶?
这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都涉及到一种危险驾驶行为:分心驾驶。分心驾驶是从英语翻译过来的。我国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中没有这个术语,但有相关规定。近年来,交警也加大了对分心驾驶行为的监控和处罚力度。
开车时使用手机是最常见的分心驾驶行为;也有很多人边开车边喝水、抽烟、吃东西;有的专家还可以边开车边聊微信、刷微博、自拍。福特汽车公司委托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近60%的司机开车时看过微信,31%的司机用手机拍照或自拍,36%的司机刷过微博或微信朋友圈。
详细来说,根据NHTSA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分类,分心驾驶有四种表现。
一个是视觉分散。就是眼睛不是盯着路,而是被别的东西吸引,比如路边热辣的流鼻血的美女;
二是听觉分散。司机过分关注某个声音而忽略了道路环境,比如初恋情人不期而至的蜜汁电话;
第三是身体分心。意味着司机腾出一只手甚至两只手去拨弄其他东西,比如撅着嘴自拍,让众生着迷;
第四是认知分散。俗称走神,比如女白领就想到了下一站的狐狸Tik Tok,她是如此的妖媚,以至于在开车的时候还会深入思考自拍技巧。
这四种干扰经常交织在一起。比如你在开车的时候,在手机上看了一条微信语音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单手离开方向盘,点击手机上的微信APP,是一种身体上的分心。你的眼睛在手机上,这是视觉上的分散;听语音信息是听觉分散;微信语音内容吸引的注意力是认知分散。
所以,分心驾驶不仅仅是“走神”,还包括手不要放在方向盘上(单手甚至双手),眼睛不要看路,注意力不要放在驾驶上。
分心驾驶有多可怕?如何处罚?
不就是边开车边接电话看一眼微信吗?这是件大事吗?
它很大。研究数据表明,在有人员伤亡的严重交通事故中,因分心驾驶造成的比例在70%以上。
汽车行驶速度很快,几秒钟的疏忽就可能酿成大错。所谓爱恨情仇,都在一瞬间。
你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如果你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时速40公里(不快),这时手机上响起一条微信消息。你解锁手机,点击微信,快速浏览内容,至少需要5秒钟。看完手机抬头看路时,车已经“瞎跑”了50多米。如果在这五秒五十米的过程中,前面的车突然刹车或者有人要过马路,那就麻烦大了。
事实上,如果你关注过相关报道,你就会知道,近年来,城市道路上发生了多起网约车司机分心驾驶导致的伤亡事件。网约车司机分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用手机,二是和乘客聊天。
这还是低速。如果是在国道或高速公路上,汽车5秒可以跑100米以上。看一条微信,相当于闭着眼睛开了100多米。你认为它危险吗?
即使不离开道路,分心驾驶也会降低你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降低你的反应能力。比如用手机或者语音微信聊天,司机会被聊天的内容吸引,分心。模拟实验表明,司机的注意力会因为开车打手的机会而降低20%;如果谈话很重要,你的注意力会下降37%。
正常行驶时,驾驶员看到情况后采取制动、转向等动作的响应时间为0.3秒-1秒。如果他在打电话,响应时间会延迟3倍左右。开车时,人们经常需要处理一些突发情况。一旦反应迟缓,车祸风险将成倍增加。
分心驾驶也很烦人:影响交通。无论是开手机还是微信聊天,车速都会不由自主地变慢,驾驶员对车辆的横向控制能力也会变差。如果在路上遇到前面的车慢慢挡路,有的车会有意无意的左右摇摆,如果变道,十有八九会看到车主对着手机傻笑。
虽然我国交通法规中没有“分心驾驶”这一条,但这些行为已经引起了交警的重视,各地也一直在开展整治活动。开头提到的上海车主,因为开车时摆弄手机被处罚。如今,公路上的高清监控设备正在普及。除了打电话,设置导航,抽烟,吃东西,自拍,如果被拍到都会被处罚。
处罚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从事“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分心驾驶一般被列为“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一般罚款200元,记2分。
注意,这里指的是“手持电话”。公安部交管局2013发布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认定与处理指导意见(一)》规定: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操作手机通话或者收发短信、观看手机视频、操作手机软件等。,视为违法驾驶机动车。驾驶员使用免提车载电话、手机耳机或免提功能拨打电话,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拨打或接听手持电话不视为违法。
等红灯或者堵车的时候可以用手机、微信或者Tik Tok吗?警方已正式回应,驾驶机动车上路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等红灯,遇到拥堵,都是开车的过程。这时候用手机会被处罚。
克制,必须克制。
开车带手机导航会被处罚吗?很多车主会对这个新闻标题感到惊讶,因为大家平时都是这么做的。警察的回应让大家松了一口气,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能边开车边操作手机,比如改变导航目的地。
在执法中,警方会用高清监控探头抓拍使用手机、设置导航、抽烟、吃饭、自拍等情况。同时驾驶,并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进行处罚。抓拍的标准其实是“肢体走神”,看有没有“动手”,手有没有离开方向盘去做其他事情。没有针对视觉、听觉和认知分心的识别技术。
即使有监控抓拍手段,车主被“中招”的概率其实很低,警察执法主要是对分心驾驶起到警示作用。换个角度看,车主自己首先是分心驾驶的潜在受害者。不管交警能不能监管,我们都要意识到危险,克制不当行为。
如何避免分心驾驶?
最重要的是自我约束。开车的时候尽量不要碰手机。你要明白,打电话、微信聊天、回短信、自拍都是可能导致车祸的危险动作。
汽车启动前,你要设置好导航目的地。如果中途需要改变行程,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停车,然后重新设置。
车载音响的音效,电台频道,想听的歌单都要提前设置好。驾驶时不要对音响系统进行复杂的操作。
出发前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可以减少开车过程中的“小动作”。总之,汽车是一台高速的钢铁机器,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杀人利器。当汽车的控制权在你手中时,你必须专心开车,不能有任何杂念。
现在很多车都在提倡“智能网联”,车机合一的功能越来越多。除了声音和导航这两个基本功能,还可以安装各种app,听在线节目,看在线视频,微信聊天,刷Tik Tok,玩游戏等等。这么多诱惑,司机分心的概率大大提高。所谓智能,是指部分功能可以通过语音交互控制,但语音控制功能仍处于“低智能”状态,驾驶员往往需要反复确认语音控制的反馈信息,加剧了“听觉分神”,甚至“认知分神”。
有些厂商出于“科技感”的考虑,将过多的功能集成到汽车大屏中,司机需要翻箱倒柜才能实现一些常用操作。有的机型甚至把空调调节功能放到了大屏幕上,取消了实体按键。这些“伪装的高科技”成为了分心驾驶的新源头。
即使是主动安全设备和驾驶员辅助也会分散车主的注意力。主动刹车、自适应巡航、L2级自动驾驶等功能正在向新车型普及。有些车主认为这些功能可以帮助自己处理一些突发情况,开车时注意力往往会降低。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个功能救了我好几次”这样的说法。事实上,一些危险情况的发生正是因为车主过于依赖主动安全系统,在驾驶时放松了警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特斯拉车主使用“自动驾驶”功能引发的一系列车祸。这就是驾驶员盲目信任这个功能,放弃对车辆的控制,这是“严重分心”。
请记住,无论制造商如何吹嘘他们的汽车有多么安全和智能,当你坐在驾驶座上时,只有你是真正可以信任的;而你一旦坐上驾驶座,就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文/长城新媒体记者付雪峰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