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华佗最后被曹操所杀,他究竟是哪里得罪了曹操?
华佗生逢乱世,残遭劫难,是东汉晚期的一大悲剧,使这一块医学瑰宝成为封建社会权势争夺中的无辜牺牲品。
对于华佗的被杀,历来都以为华佗医德高尚没有过失,责任全在曹操,他不幸被杀,也一直为人们所痛惜。但若冷静思考一下,曹操是否一点依据也没有就将他枉杀?华佗是否没有一点把柄落在曹操之手?
01 先说说华佗被杀经过华佗医术高超,又热心为百姓诊治,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望。曹操听说后,派人将华佗召去,令候左右为自己治病,但针治不能除根。
后来,曹操头风病加重,“使佗专视”。但华佗感到此病很难断根,要拖很长时间,又离家较远,思归心切,便先请假回家取药方,到家后又借口妻子生病,几次超假不返。
曹操多次以书信催促,又“敕郡县发遣”,但“佗恃能厌食事”,凭借自己有绝技,拒绝回去就任。曹操大怒,派人调查虚实。结果,华佗被捕入狱,最后以不从征召处以死刑。
02 华佗的真正死因华佗到了中年之后,东汉社会日趋腐败。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兼之军阀割据,互相攻伐,华夏九州烽烟四起,战火连年,使得田园荒芜,生灵涂炭,哀鸿遍野。
华佗面对整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目睹黎民百姓所遭受的沉痛苦难,便坚定地走向以医为业、治病济世的道路。可是,作为一个“乱世郎中”,便很难逃脱这乱世所给他安排的劫难命运。
前面说,华佗所以托妻病假归,除了年老不习惯奔波的戎马生活外,在曹操那里得到的并非礼遇,而是某些歧视、责难、限制,并逐渐发现操对他怀有不满,甚至有图谋之意,因告假返家后不愿再归曹篱。
华佗对四周环境的不满就充分显露出来,并且处境越来越险恶。这就揭示出华佗和曹操之间存在的矛盾。华佗在临死前,将一卷医书付与狱吏说:“此可以活人。”华佗在狱中未忘整理医著,死前又付与狱吏,念念不忘救人。
而且,华佗之志并不是做官,而是做一位济世良医。华佗不愿寄食曹操篱下,不愿趋炎附势于当权者。华佗所耻者,实耻于操之翼下;华佗悔者,实悔因医而招大祸也,恶者,非华佗性恶,实恶曹操之炎势;难得志者,因曹操胁持,难酬为民治病之大志。以致华佗竞敢不理曹操多次能促,拒不返归,而孤注一掷,以卵击石,负隅抗命,陈寿也只有用“恃能”二字而喻华佗了。
华佗与曹操之间矛盾的产生,绝不是华佗不给曹操治病的问题,主要还需从政治方面去分析。这其中重要因素是陈登之死。
首先曹操因陈登之死而召华佗,使常在左右。曹操对陈登病发,华佗既已预知而却未能及时救活,心怀不满和愤怒。这就是曹操令华佗不离左右、加以责难的原因。陈登之死使曹操如此震怒,并不是无因的。陈登初会曹操,一见倾心,曹操以心腹相待,并且把消灭吕布、北守徐州、南定长江,东部徐、扬大片地区的安危乖任托付于陈登。
陈登受命后,在两三年时间内,果然协助曹操除掉吕布,两败孙吴大军,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曹操东部地区的一根中流砥柱。正值中原未定、孙吴北侵的用人之秋,陈登之死无疑是对曹操的一个沉重打击,不能不使曹操由沉痛而牵至对华佗不满,愤恨。这应是曹操与华佗之间矛盾产生的实质。
另外,曹丕也是迫害华佗的主要帮凶。曹操奉献帝于许昌后,实际掌握了汉王室的军政大权。继位授权问题在曹操诸子之间早就形成为家庭内部的激烈斗争。
曹丕首先排挤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继而又企图谋害曹操最宠爱的小弟曹冲。曹冲幼小质弱多病,从医术上唯华佗一可以救治。不欲谋害曹冲,必先除去华佗,因此,华佗成为曹丕攻击的主要对象,借父亲对华佗的嫌怨,一旁推波助澜,谗言加害,致华佗于死地。
由此可见,华佗托妻病久假不归,这只能是导火线。曹操令人传付许狱,成为曹操迫害华佗的借口,这一矛盾以华佗狱死而告终。华佗一生救人千千万万,结果救人者反被人所迫害,令人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