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一、理解课程标准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学生需要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强调了情感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新课标从义务教育的实际出发,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大幅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同时加强化学实验,以基础学生实验完成为要求。要求教师“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渠道安排和组织学生完成至少8项实验活动”。
除了教学要求中的“使用仪器的技巧”?(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技能”(8项),还有“要求学生学会初步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如实撰写实验报告”。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重教轻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而用讲课、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方法等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初中生年纪小,好奇心强,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兴趣。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稳定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三点。
(一)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根据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演示实验,每章安排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讲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有的是分析和验证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有的属于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这些演示实验,我都安排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达准确简洁。还对一些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进行了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如在3-1分子的教学中,补充了氨挥发和碘在酒精中扩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2-1空气的教学中,学生对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不太清楚,所以我先增加了一个演示实验,拿一根蜡烛,放在盛有一些水的水箱中,然后固定点燃,再盖上一个较大的气体容器,看到蜡烛熄灭,气体容器中的水位上升,让学生分析原因。在上述实验的指导下,通过进一步的演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氧含量测定实验”。
在7-3的燃烧与慢氧化教学中,对白磷燃烧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将O2缓慢引入带有气囊的烧杯的热水中。可以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焰。学生们对这个实验非常好奇,明确表示“只要满足条件,可燃物质在水中也能燃烧”。
(二)小型家庭实验的发展
根据教学内容,新教材设置了13家庭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实验的引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活动,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一次,当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入门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颜色、结构、发光的现象,并配合教材16页的习题1作为作业时,学生们觉得很新奇。作业的完成为学生课堂实验打下基础。比如教材第一册第24页有一个练习,“参照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你要用家里的杯、瓶、碗、筷子、勺子、吸管、盐、冰糖、水,进行服用固体药物、倾倒液体、排水、集气等操作练习”。这个问题很好。可以培养学生在老师讲解教材内容后的动手操作能力,对知识进行一次迁移练习。也可以用来收集氧气,供后期学习引流。这个练习往往不能引起一些化学老师的注意,但我要求学生完成,并说出自己的实验感受。
后来做演示实验的时候,经常有学生问老师“我自己在家能做吗?”有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我总是给学生建议和帮助,让他们顺利完成实验。以家庭小实验为作业,这些实验是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一个接一个完成的。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详细记录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结论与所学知识的关系,半学期检查一次。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20多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促进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比如我把教材第118页的指甲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当做一个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在家做。在关于铁的性质的课上,给学生们看了实验室准备的三个指甲生锈实验(实验6-118)的试管,并要求他们与自己的小家庭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学生们很自然地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然后让学生思考:“指甲哪个部位的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发学生讨论“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在课本第119页。探究,从而对铁锈的成因和防止铁锈的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好方法。除了举办专题讲座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外,兴趣小组活动也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在小组活动中,我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他们多做工作,多动脑,多实验。我每学期上一到两节课,让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在课堂上为学生表演节目。比如有趣的化学实验,化学魔术,游戏等等。当然,观众是其他同学。丰富多彩的表演将他们带入了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当听到鞭炮的声音时,学生们自然会联想到不纯的氢气被点燃时的爆炸。当他们看到“空瓶产生烟”“清水变色”时,他们急于知道“这是什么变化?”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结合教学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比如7-2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时,课后我安排学生观察汽车加油站、仓库的“禁止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是严禁带上火车的。和当地耐火材料厂调查燃料利用的历史。还开设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题目,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现有物品进行实验和观察,如观察铁锅、菜刀表面未清洗干净留下的锈斑;长期使用的热水瓶内胆和水壶中沉积的水垢;比较盐和糖的溶解度;将鸡蛋放入装有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的气泡,并限制使用厨房用品,以区分精盐和碱性面条(NaHCO3)。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息息相关,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爱自然、关爱社会的感情。
上述各类实验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理念。
第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物和实验安全。在教学中,我注重展示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规范操作,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给予具体指导。比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的分组实验时,不仅可以看到实验过程中指甲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溶解,指甲表面变亮,还可以看到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反应,指甲表面出现气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如实填写实验中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并对现象进行相应的解释,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时间让学生打扫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备方法时,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备方法开始,我们就对学生提出了四个学习要求:1。掌握制气的实验原理;2.了解实验仪器和装置;3.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4.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方法时巩固。在6-2的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备的教学中,学生应重点阅读教材,回忆和比较O2和H2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总结“学习气体实验室制备的思路和方法”,以指导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备的讨论,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了解掌握知识的方法并加以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不仅知道自己学了什么,还能问为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当然,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紧密结合实际实验教学,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初中化学教学目标之一。
总之,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加强课堂演示实验,实施学生分组实验,开展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教材重视实验习题的作用,结合各章教学内容,选取许多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科学问题能力的题目,供学生训练。
在实验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加强,并能长期保持。化学实验的强化也促进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化学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