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介绍影片《愤怒的公牛》
《愤怒的公牛》
划重点:作者电影
马丁·斯科塞斯是当之无愧的电影作者,擅长用环境和道具外化人物的内心世界,透过人物的眼睛观察并记录社会,以《愤怒的公牛》(1980年)为例,简单聊聊。
作者电影。这个词源于法国新浪潮,电影理论家们认为导演在电影拍摄中应起主导作用,极端一点也可以理解为每个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
斯科塞斯的电影题材多样,无论是犯罪片《出租车司机》(1976年,不甘默默无闻的Travis勇斗流氓解救失足少女)、喜剧片《下班后》(1985年,寂寞IT男的厄运)、黑帮片《好家伙》(1990年,冒天下大不违也要养小三)、儿童片《雨果》(2011年,因为奇幻所以雨果),还是传记片《华尔街之狼》(2013年,生活极尽奢华)……,都有很浓重的个人印记,受表现主义影响通过外在(环境、道具等)展现内在(想法、动因等)。比如本片中,为了展现拳王杰克·拉莫塔打假拳后的不甘和委屈,伸入冰桶中的双手始终握不紧,表面上是向黑帮低头的不甘,事实上是自尊心受伤有损颜面。
电影社会学家。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斯科塞斯坚持用社会观察的方式拍电影,这个名号他当之无愧。比如拉莫塔追女孩的方式,没有风花雪月,只是讲讲买房子、给父母养老等等,通过女孩的主观镜头仿佛看到男孩的真诚与踏实。比如影片没有着力展现拉莫塔辉煌的拳王之路,而深挖拉莫塔与兄弟、与妻子的关系变化,以此反衬拉莫塔的孤独、猜忌的性格特点。拉莫塔仅是社会一隅的缩影,反衬出人类对力量的崇拜,除了人力,还有金钱、机器和声望等等。
纪录风格。从处女座《谁在敲我的门》(1967年)开始,这种客观纪录的方式便是斯科塞斯影片特色。在《出租车司机》中这种叙事策略被发挥到极致,透过Travis的眼,一起领略了繁华都市夜晚的空寂和罪恶。在本片中,镜头跟随拉莫塔走进拳场,在变形的构图中感受他被重拳击倒的疼痛与坚强,在嘈杂的声场中感受来自观众的朝拜与唏嘘,真实地纪录了拳场竞争的残酷与观众的群体无意识。
看惯了励志的精英故事,会以为这是穷小子逆袭拳王的传记,事实却是拳王不为人知的往事,所以说偶尔来一点不走寻常路的电影,反而觉得真实、不做作,还能领略导演对社会和人心的独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