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26个月,不会说话,有时候能数到123,精神面貌正常,除了玩手机,看电视。
3个月左右,会随着大人说话的节奏扭动身体;6个月大的时候,开始牙牙学语,听到的是“巴巴,马-马-马”的声音。父母们常常欣喜若狂,认为他们的孩子终于开始叫“爸爸”和“妈妈”了。其实这个时候的孩子只是把发音当游戏来玩。9个月左右,孩子的声音开始有起伏和强弱之分,能听懂大人的一些话。这个时期的孩子洗澡时爱抓毛巾。如果你告诉他应该擦胳膊和肚子,他就会照你说的去做,擦对地方。孩子到了1或者1岁半,就会说一些简单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要求“妈妈抱抱”之类的电报句子。他们还喜欢重复和模仿大人说过的话,边玩边嘟囔。其次,孩子要学会说话,必须具备三个生理条件,即发音器官、听觉器官和大脑的正常发育。如果你的宝宝明显比大部分宝宝说话晚,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从而搞清楚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
请医生看看支气管,气营,咽喉,声带,口腔,鼻腔,咽腔。发音器官有缺陷的孩子(如短舌等。)不会正确发音,有些音没有好牙是发不出来的。要掌握发音,必须靠听力。检查听力时,我们可以打开宝宝背部或侧面(不要让宝宝看到)的音乐盒(或其他发出声音的东西),看看宝宝有没有转头看,有没有找。这样,孩子的听力就可以在家里方便、早期地进行测试。
头部的状况也很关键。大脑的发展在语言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大脑左半球是语言的优势半球。新生婴儿大脑的两个半球没有区别。到5岁时,儿童大脑的两个半球已经初步形成分工,但左半球的语言优势不如成人明显,对言语缺陷的补偿能力也强于成人。幼儿左脑受损,长大后说话能力就和别人没什么区别了,因为右脑起的是代偿作用。常见语言障碍的原因有听力障碍、发育迟缓和缺乏语言刺激。如果涉及到前两个原因,可以去相关的医疗和功能训练机构进行诊治。如果没有语言刺激,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语言环境。为此,父母要多和宝宝说话。有意识地描述他的遭遇。比如给宝宝喂奶的时候,一步一步告诉他怎么做:“宝宝饿了,想吃东西。妈妈给宝宝冲奶粉,先拿奶瓶,再把奶粉倒进去。现在倒温水,用勺子搅拌一下,等会儿宝宝就可以吃了……”你也可以指着身边的东西告诉他:“有四张桌子。和宝宝说话的时候,要留出时间让他“回答”。不要小看这个小家伙。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对你的问题报以微笑、挥手或大声回应。孩子还可以和语言发展相对较好的3、4岁的孩子交流,从而刺激和带动孩子学习语言和说话。宝宝学说话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一些小问题在所难免。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急于求成,时间正是宝宝需要的。
和你的孩子谈论从他开始醒来到上床睡觉的日常生活。比如“妈妈一会儿给你洗澡,我们选衣服吧...妈妈会给你穿衣服的,来,举手放在袖子里……”当你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你应该伴随着行动,这比只是说而没有行动要好,因为孩子会理解、学习和促进自己语言的发展。
你可以通过提问来刺激你的孩子。有些可能会有答案,有些可能不会,但没关系。彼此的对话会拉近你和孩子的距离。当孩子在这个年龄学习说话时,他们可能会从微笑、手势和发声开始,然后依次认识单词和句子。虽然专家们对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持不同观点,但他们都同意,大多数儿童是从当时的所见所闻和所触中学到语言的。因此,从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角度来说,上述与儿童的对话是用语言表达正在做的事情的最佳方式。孩子会根据你说的音节或第一个字来学习说话,慢慢地、逐渐地说,让人听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