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劫”是什么梗?

近日,很多歌迷肯定对一个词特别熟悉——“音乐劫”。它是音乐节的谐音化身,吐槽这段时间国内大小型音乐节频频“爆雷”事件。

比如说,5月3日晚举办的草莓音乐节,歌手张曼玉唱到第三首歌《Stay》时,舞台的顶棚被大风吹翻;差不多同时期举办的迷笛音乐节,散场时出现严重交通拥堵,大量乐迷堵了三个多小时……

更加离谱的是持续走高的音乐节票价,翻了一番又一番,动辄四五百元起步,大多数单日票保持在了700-1000之间。飙升的票价冲上热搜,有网友还借用“雪糕刺客”一词称呼这些高票价的音乐节为“刺客”。

愿音乐节听歌再无“劫”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赵伟说,用“劫”这个字来形容音乐节,已经表现出消费者的不满和批评,也体现了他们的消费心理落差,“大家去音乐节听歌本身是一个享受、休闲、消遣的活动,结果现在变了味儿。”

他认为,音乐节和线上听歌不一样的是,观众可以现场参与到其中。所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对这些演出活动往往都比较期待,跃跃欲试,计划释放一下自己的疲惫和紧张。

“但是看到票价的时候,会不会像‘雪糕刺客’一样,狠狠地戳到自己。那么不美好的价格,甚至连喜欢音乐节的观众都觉得心疼,高攀不起,打起了退堂鼓,兜里的银子真是承受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