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一战德国著名坦克谢尔曼射速350发重56吨这样的神剧?

我不是做影视剧的,但我也很清楚国内神剧的无下限,实不相瞒!自从上初中广泛涉猎抗战文献后,连小时候最爱的《亮剑》我都不看了,因为里边的剧情真是太假了,纵然有依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前提,但它也是严重误导大众的神剧。

甚至笔者高中最后一年聆听淮阳武装部领导讲课时,还有被选中的高材生蠢猪一样的去问:“小鬼子那么好打,怎么你们还打了八年呢?”,这件事距今已经过去了6年之久,我不知道当初那个提问的高中优秀生是否成长为国之栋梁,但他在近代史上的无知永远都改变不了,全国大部分的人都是如此,这都是拜抗日神剧所赐。

对国内的二战史尚且如此浅薄,那么对国外的战史又怎么会了解呢?连谢尔曼坦克属于美军都不知道,这样的编剧真是不配做男人了!这部语出惊人神剧名为《海上孟府》这名字起的绝对够文艺了,想必编剧应该是个国学大师,重文轻武的氛围中培养出来的怪胎。

随着《海上孟府》一夜爆红,原本深受大家喜爱的演员 段奕宏 也被推到风口浪尖,要知道他在《我的团长我的团》、《士兵突击》两部军事题材的影视剧中表现抢眼,实在让人想不到他的军事素养会如此不堪入目。不过笔者觉得这并不是他的错,毕竟演员的主要精力不是做学问,而是如何锻炼演技,段奕宏不关心军史并不奇怪。

笔者的疑问是,这类神剧是如何通过广电审核与观众见面的呢?国家每年在影视、互联网等行业投入的监管资源是否合理呢?

最后普及一下知识,谢尔曼坦克不是一战的产物,一战时期美军都没有自己的坦克,在欧洲作战的美军只能使用英法提供的坦克作战。谢尔曼坦克是二战时期美军的主力装甲武器,说它是战车里的豪杰也过得去,德军确实也曾大量使用过缴获的谢尔曼坦克,但各种配件和弹药是极度匮乏的。

(德军装备的谢尔曼坦克)

况且,谢尔曼坦克的75毫米炮不可能做到每分钟350发的射速,这应该是普通轻机枪或者机关炮的射速,火炮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谢尔曼的75毫米炮炮管太短,最初只有40倍径(长度和口径的比值),因此即便使用被帽穿甲弹的打击能力也不理想,因为它的炮弹出速实在太低,威力确实比苏联T-34坦克装备的76毫米炮强,但与四号坦克的48倍径75毫米炮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在100米开外就无法击穿四号坦克的80毫米垂直装甲了。

后期的谢尔曼换用了52倍径的76毫米炮,可在2000米开外击毁四号坦克,理论上这门炮能在1000米开外打穿106毫米的均质装甲钢,按这个火力标准它可以摧毁虎式坦克了,但实战中往往不如人意。

不管是48倍径的75毫米炮,还是52倍径的76毫米炮,都不可能超过每分钟20发的射速。根据美军实验数据,谢尔曼坦克装填手完成弹药装填一般需要1.1秒到3.2秒,这个不难理解,装填手的姿势、弹药位置和火炮俯仰角都会影响装填速度。此外不同型号的谢尔曼炮塔也不一样,后期型谢尔曼的弹药架更合理,能摆放更多的待发弹药。在有利因素全部集齐的情况下,射速最高也就20发每分钟。

(上三图是谢尔曼装填手的视角)

至于说“穿甲、爆破、燃烧瞬间完成”,这个术语看起来很专业,却不适合在谢尔曼上使用,因为谢尔曼的坦克炮进化步伐总是比德军坦克炮慢一步,好不容易有了52倍径的76毫米炮,德军却装备了70倍径/75毫米炮、56倍径/88毫米炮,甚至70倍径/88毫米炮,这些坦克炮的威力远远甩开了谢尔曼的火力,在实战中也就只能欺负一下四号而已,被瞬间穿甲、爆破、燃烧的往往是谢尔曼自己。

(谢尔曼坦克被击中的瞬间)

谢尔曼使用500匹马了的汽油机,因此在中弹后很容易燃烧起来,这个说法有人提出质疑,因为德军坦克使用的也是汽油机,并没有像谢尔曼这般像打火机一样脆弱,真正的原因可能是谢尔曼的弹药太多极易引起殉爆,而且它的装甲真是太薄了,无力抵挡德军反坦克炮的攻击。

最后,谢尔曼从未达到56吨的重量,这应该是虎式坦克的极限重量,谢尔曼很少超过40吨(为了增强防护能力,装甲兵疯狂增加外挂,甚至直接摸上厚厚的水泥),这些都是公开的基本常识,《海上孟府》编剧稍微用点心都不至于闹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