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充满“彩虹屁”的夸夸群现象,谈解锁斜杠青年的高度感。

一群陌生人满眼都是花,唯一的目的就是夸你。赞美你的脸,你的名字,甚至你说话时用的表情包和标点符号。

这不是宗教仪式,也不是粉丝见面会现场,而是夸夸群的一场大火。入群就赞,赞完就踢。在这里,你不必故作谦虚或“面红耳赤地回避”,只需安心享受这种明星般的感觉。

《夸夸群》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所谓“夸夸群”,就是在微信和QQ群里,人们用夸张的方式互相吹捧。

随着“夸夸群”的流行,一些人用它来做生意。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还有专门的“夸夸群”服务。只要你花钱,就会被拖入“专属夸夸群”,成百上千的“吹牛大王”会360度无死角的夸你。

“夸夸群”的流行使人们对它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支持“夸夸群”的人认为,它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学习社交技能,锻炼情商。“生活有时候是苦的,总得有人给它点甜头”,这样不仅有助于释放压力,还有助于重拾自信。

排斥“夸夸群”的人说“短暂的快感只能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安慰,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群体只是花哨的奉承。长此以往,人会迷失自我,迷失在赞美中。

心理学家直言,“夸夸群”的流行与中国传统教育缺乏鼓励基因有关。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陈波认为,“夸夸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人心,缓解焦虑,但它的流行可能不会持续太久。“但它的出现给当前流行的挫折教育敲响了警钟。年轻人不仅需要挫折,更需要鼓励和肯定。”

看了各界人士对“夸夸群”现象的分析,我觉得这些都只是表面问题。根本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精通多种技能,在现实中多次碰壁后试图找到自己。

也许有人会说:“我当然想做一个灵魂芬芳的女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堂下有厨……”

或者有人会说:“我当然想成为一个有才华,有见识,有趣,幽默,能唱能做,集才华,颜值,能力于一身的男人……”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很难,对吧?当然,我们知道,要想培养更多的兴趣,完成更多的事情,用更多的成就打动别人。你必须知道一万小时理论,刻意练习,目标管理,时间管理。

培养更多的兴趣,你会说“我没时间”“我没精力”。的确,培养这些能力和习惯有一个令人生畏的过程。

英国微精通从业者罗伯特?Teweigel的《微观掌握》一书纠正了我们对类似“1000小时定律”的误解,书中的“微观理论”是这样的:

是的,如果你学了高级烹饪,成为一名厨师?不如先学煎蛋卷,随时做;想写一部20万字的小说?不如先练写100字的微小说,想写就写;想花很多钱和时间掌握一门外语?不如先学一套简单的问候语,然后马上就能和人打招呼了。

这些可以马上学会,很快掌握的技能,散见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现在有了一个全新的标签,叫微掌握。是指通过个人的实践和思考,培养一种在微小的领域里随时可以发光的专业能力。

这个微妙的概念刚一出来就让世界大吃一惊。因为实用性强,可以快速上手,看到效果。很多人已经开始快速练习,更多人跃跃欲试。

作者把自己探索形成的“微掌握”理论体系,他总结出每个微掌握内核包含六个结构。在我看来,对抖音的兴趣只是用来验证这种微精通的最典型案例。

近两年,短视频风靡朋友圈,占据了网民大部分的休闲时间。短视频Tik Tok从去年开始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据说2018年,抖音短视频播放量已经达到10亿次,正所谓“一入Tik Tok,深似海”。我认为Tik Tok大大小小的网络名人是微掌握的最典型代表。

可能设备不专业吧。他们只是用了Tik Tok APP,这个APP提供的简单的镜头裁剪、特效、滤镜效果,就可以实现以前只有专业人士和后期专业人士才能完成的工作。

现在,它可以由Tik Tok简单地完成。虽然不是那么专业,但Tik Tok APP大大降低了普通人的入门门槛,小小的入门技巧成为基层人士微精通的敲门砖。

微观掌握的“入门技巧”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是简单的改进方法,比如把笔举高一点,把蛋黄和蛋清分开再做煎蛋卷;也可以重点训练某一方面,比如刻意训练其中一项技能;也可以是特别注意某些事情。

这个词听起来太别扭了。这是什么意思?书中的解释是“对抗障碍的技巧”。

微掌握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很多技能会遇到协同障碍,也叫技能对抗障碍。比如汽车驾驶,需要多种技能的配合,换挡不但无助于转向,反而会产生干扰。

在体验了开始体验网络名人Tik Tok的乐趣后,Tik Tok很快就会发现,要想提高点击率,就要提高录制难度,增加视频的可观察性,保证视频的新鲜度,让它不那么枯燥,更有节奏感。

也就是说,当他们精通一项技能,当他们知道协同障碍的存在时,他们会更专注于解决问题。会玩的人还可以通过剪辑镜头做出蒙太奇效果和各种特效。

对于Tik Tok的网络名人来说,随身携带的手机无疑是天然的背景支撑,再加上他们会刻意观察周围适合拍摄的场景,可以随时观看别人的Tik Tok作品,这些都是最好的背景支撑。

《微掌握》举了个例子,喜剧演员史蒂夫?马丁在学习卓琴时,在房子的每个房间都放了一架钢琴,包括浴室。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不太现实。如果你学不会吉他,你可以在每个房间放一把吉他,但是如果你学会了转手绢,你可以在每个房间放一把手绢。练瑜伽可以给自己一套舒适美观的瑜伽服。完美的设备可以激励你坚持练习。

微掌握不同于其他学习方法,成功的回报在学习过程中。Tik Tok网上的名人经常说“老层,请关注和赞扬”是令人鼓舞的回报。直播,接广告,自己卖产品,是最直接的回报。

据统计,李哥、摩登兄弟等2065 438+08 Tik Tok最受欢迎的七位素人是Tik Tok受益者的典型代表,这七位素人的身价都在千万以上。

在实现微掌握的过程中,每一次需要取得明确的成功,都需要用这样一个小小的仪式感,一个小小的里程碑,来增加我们成长的信心。回报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比如关注,比如好评,比如点击率。

作者认为写几十万字的小说不算微精通,但整理100字的小说才算微精通。这验证了本文的可重复性。微掌握一定是可重复的,才会有意思。一成不变不是微掌握。

正是通过15秒,微信网络名人不断探索拍摄风格、题材、风格,以量积累经验,反馈做出回复。每一次尝试和探索都是为了验证和实践“可重复性”。

笔者认为学习可以分为“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

比如看书,就是一种静态的学习。而一些实用的运动,比如武术,是读书学不来的,要遵循“动态学习”。

前者关注的是某个步骤序列,后者关注的是步骤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每个步骤应该分配多少注意力。

微掌握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你可以不断实验,通过实验增加你对一件事的兴趣,这样你就可以进步很快,收获很多。

Tik Tok和网络名人会尽力尝试所有的实验,通过试错迭代,小步快跑来满足粉丝。这种实验反馈是实时的,试错成本非常小。

本书作者易* * *,给我们介绍了39个微掌握,都是他最拿手最有特色的技能。

这些技能涵盖了工作生活的诸多方面,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看完整本书,我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愿意尝试用书中的“微掌握”概念去解锁斜杠青年的高级感,用微掌握去实现更好的自己。也许财富和生活的自由在微观掌握的尽头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