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什么意思啊什么梗?

“摸鱼”源自于成语浑水摸鱼,原本指在水中捉鱼,代指趁乱获取利益。现在,摸鱼多指该做正事的时候不做正事,悄悄的偷懒。

表面上是在上网课,其实手机显示着游戏界面;表面上在认真听老师讲课,其实脑子里已经把好吃的来回想了遍,思考着中午要哪一个老板的生意……然而这些事,都只能偷偷做,如果有一天,摸鱼成为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情,会是怎样的呢?

自从清华大学校内网络课程平台上出现了摸鱼指导论课程后,至今已有3000多名学生选择了这门摸鱼课程。《摸鱼学导论》的开课老师“高老师”,其实是一名大一的清华学生。当他发现清华大学的网课平台“荷塘·雨课堂”产生了“人人都能开设一门课程”的功能后,于是他就自己开设了一门关于“摸鱼”的课程。但是,这门《摸鱼学导论》,只在雨课堂平台上线,并没有进入清华正式的选课系统。而且这门课程没有期末考试、不计学分、不对成绩单造成任何影响。尽管如此,《摸鱼学导论》在清华依旧很受学生欢迎。

摸鱼一时爽,一直摸鱼一直爽

为什么《摸鱼学导论》能够在清华大学迅速火起来呢?这就与清华学子对内卷现状的厌恶和对《摸鱼学导论》的向往有关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清华学子整天忙于学习,缺乏广泛的社交。在遇到问题时就会出现一种无人可问的尴尬局面,无奈之下只能匿名去社交平台寻求答案,而获得的答案自然也就真假不一了。部分课程的理解遇到了困难,也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学习资料与分享材料,在学习与科研的独行路上倍感孤独与艰辛。要知道,在大学里面,各种竞争十分激烈、学习压力大、身处心理亚健康状态等等,这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一种常态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老师”选择投其所好,每周布置一个小作业和一个大作业,小作业很实在,就是要分享摸鱼小技巧或调试压力的方法;大作业就是将自己本学期上的课写一份介绍档案,然后分享给学校的大一学生。

这次由“高老师”开设的“摸鱼”课程就相当于一个放松学习的社交圈子,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和课程理解资料在这里都能方便得到解决,大家能够各取所需。不仅如此,在这里的交流很随意,这样能够让学习更加充满乐趣,不在那么枯燥与孤单。通过这些方法能缓解内卷给自身带来的压力,从而让清华学子能够重新焕发生机。

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学习方式让人们很多时候都忽视了生活的美好,在竞争与压力中来回打转,而摸鱼课程引导大家学会休息、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不得不说,这一场源于玩笑的“摸鱼”课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赢得了清华学子的青睐。

摸鱼是情怀,学习才是真爱

在《摸鱼学导论》开设之初,为了不至于让大家对“摸鱼课”产生误解,“高老师”紧急制作了课程说明并上传到了“荷塘·雨课堂”上。在此以后,他又临时制作了一些ppt,在好心学姐的大力帮助下,“荷塘·雨课堂”很快就正式运作。这门课程是否能够一直开展下去,“高老师”也说不准。或许它只是一个突然出现的玩笑,偶然地被人发现,但很可能又会被人们所遗忘,将其埋在雨课堂课程堆的深处,最后无人问津。又有可能,“高老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真的能把这门课程继续下去,最后收获令人满意的结果。

但不论结局会怎样,这次的“摸鱼”课程让很多同学意识到了:“原来我也可以在雨课堂上开设课程,为同学们讲课,其他同学也可以像正常上课一样来听我的课。”一些拥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同学可以在“荷塘·雨课堂”分享自己的经验与视野,而这些不断涌现的课堂就是“摸鱼”课程曾存在过的最好见证者。

“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像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15分钟”,这些理论的提出已经有十几年了,但现实中的很多本科课堂却好像还处于三十年前。在很多大学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不去上课是因为上课耽误了我的学习。陈旧的ppt,沉闷的课堂,而坐在下面打着瞌睡的却是我们整个国家最优秀的年轻人。”

“摸鱼课”既然能够让众多清华学子赞口不绝,那么其他学校是不是也可以鼓励本校学生去做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课程探索与思考,找到一种适合本校学生的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摸鱼课”只会是起点,而非终点,更多有趣的学习方法还等着我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