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家人克服抱怨?
客观因素:
客观现象的发生,也许我们不是参与者,我们成了被动的受害者或受阻者,对我们的利益、身心都产生了阻碍和影响。
主观因素:
在我们参加的一次活动中,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结果没有我们希望的那么好,产生了隔阂和挫败感;或者和与之互动的人关系不够融洽,合作不够愉快,效率无法保证。
内部化因素:
不管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当事物呈现出这样的面目,我们无法接受,无法对抗,无法内化。当我们把原因归咎于外界时,我们会抱怨。
抱怨时使用的语言多为批评和批判,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对造成这种局面的某个人或某个现象进行批评。在抱怨的人,主要集中在自己失去了什么,受到了什么伤害或者阻碍,不会跳出这个点。最重要的是他们现在无法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是被现象激怒了,需要发泄。
我来分享一下这两天我是怎么面对老公投诉的。
晚上他下班开车回家,堵车是常事,1小时到2小时不等。一天晚上,他和他的朋友预订了一个在线学习。碰巧那天堵车,他没能在约定的时间到家。当他还在堵车的时候,他开始给我打电话——今天堵车了。这条路总是堵车,简直太可怕了。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啊,我无语了。
听到这样的话,我就知道他心情不好。我只能附和他-真的吗?又有那么糟吗?真的很烦。对不起那时我正忙着吃饭。)
过了一会儿,他又打电话来说,我觉得我追不上了。你能帮我准备学习资料吗?
我说,好的,我帮你准备。
我停下手中的事,马上准备他学习的材料,第一时间告诉他我已经帮他准备好了。
他表示感谢。
过了一会儿,他又打来了,这次更加愤怒。他说停车场没有停车位,人们乱停乱放。本来是有空位的,但是没有停好,导致一个人占了好几个车位。这不是浪费资源吗?......
我能感觉到他的情绪持续升温。我知道他需要什么:他想尽快回家参加预定的学习。
我的意思是说,你把车停在路边,我出来帮你停,你回来学习。没想到,他找到了一个停车位,五分钟后出现在他家门口。
在这五分钟里,我迅速想到:我该怎么做才能让他冷静下来?
我意识到他一定很在乎每一分钟,他一定连饭都没吃就马上和朋友联系,因为他觉得迟到对他不好,他又那么重视这样的网上学习。
于是,我先在群里告诉他的朋友,他还在回家的路上,大概5分钟后到。他的朋友也表示理解,让他不要担心。
然后,我把菜放在盘子里,汤放在碗里,放在他要学习的桌面上。不需要他说话的时候还可以边听边吃。这一切都准备好之后,他回到了家。
没想到,他回到家也没有抱怨。我想我满足了他及时准备材料的要求。我跟他打招呼,告诉他材料准备好了,晚饭也做好了,他可以洗手开始了。他还感谢我,说给我添麻烦了。
之后我也承包了原本属于他的洗碗,打扫厨房和地板,晚上才开始自己的工作。
晚上他们都忙的时候,我们睡前反思,他主动反思了一晚上。
他说,“谢谢你今晚的贡献。你给我做饭,洗碗,拖地,你有工作。谢谢大家。”
当我看到他意识到这一点时,我认为这是一个讨论“抱怨”话题的好时机。于是我说:“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
他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说:“首先我感觉到你在抱怨,但我没有指出你此刻在抱怨。如果我当时指出来,你一定觉得我不理解你,不同情你的遭遇。所以,我同意你的观点,我也同意你的观点,堵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为你感到难过。我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当时很冷静。我没有被你的情绪带走,觉得你是个麻烦的人。你知道,我在做饭,晚上有工作,非常忙。你有没有发现我的情绪稳定了很多?”
他说:“嗯,真的很稳。我没想到你会准备好食物和汤,材料,然后坐在我旁边,温柔地告诉我你做了什么新菜,看着我品尝。我真的很感动。”
我说:“那是因为我一直在做意识练习。这个我练了很久了。你可能有时会意识到我和以前不一样,只是因为我在做这个练习,并保持清醒。”
他说:“那你快告诉我这个怎么练。我很感兴趣。”
我说:“其实我之前也跟你说过,只是可能你当时没当回事。如果你也练习,你可能不会对交通堵塞之类的事情感到不安和抱怨。我在练习如何把自己分成两个人。”
他说,“怎么会?你在干什么?”
我说:“一直把自己分成‘演员’和‘观察者’。这是我在教学时需要学生练习的。他们正在练习。也许我遵循了惯例。今晚我可以很好地隔离自己,控制局面。
实干家实际上是我们自己,我们按照惯性行事;观察者就是跳出惯性去观察演员模型的视角。这个视角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是中性的,没有批判意识。比如你刚才在抱怨。我的观察者知道你在抱怨,但它只是知道,它不会说抱怨不好而批评,而是客观地看到发生了什么。当你以观察者的身份观察自己的行为时,你会立刻意识到自己在做那种行为,你会不由自主地开始调整。刚开始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去观察调整,或者只是观察而没有做出调整,但是当你不断练习的时候,你就会做出调整。当你保持练习的习惯,你调整的时间差会越来越短。这个时间差也可以理解为“缓冲”。也就是当你根据惯性做出反应的时候,你意识到实际行动之间有一个时间差,缓冲了你的惯性行为,做出不同的选择。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用佛教的语言来说,就是‘睡’。"
他说:“哇,你说的很有道理。我真的很感动。我要叫你教授。”
我说:“其实我一直在练。只是我有时候也能做得很好,演员和观察者是很分离的,观察者稳定了演员,所以我会处于一个很平静的状态,没有任何外在的现象能动摇我,所以我能做出平静的选择。比如你刚才抱怨的时候,我的观察者稳住我的演员,告诉他——他现在在抱怨,我需要理解和体谅他,我不能对他抱怨的这种行为做任何批评。而且,观察者在稳住演员的同时,也在你的行为背后观察到了你当时需要什么。你需要节省时间,你需要准时。然后我看到了这种需求,我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我怎么才能帮助你满足这种需求,所以我准备了学习资料和饭菜。我意识到你累了,需要休息,就承包洗碗拖地。”
他说,“谢谢你。我真的被你的理解和爱感动了。我可以做这个练习吗?”
我说:“当然。实际上,我一直想让你做这个练习。只是我之前说了你没做或者没兴趣,所以我也没勉强。如果你想出于自己的意愿去尝试,那是最好的。”
就这样,我们以这样的对话结束了一天,愉快地进入了梦乡。后来我反思了自己在这件事上的表现。我当时是用英语解释的,逻辑很清晰。我觉得他的倾听和我清晰的表达有很大关系。我总结了几点,如何帮助家人克服抱怨:
遇到家属抱怨,不要当场指出他在抱怨,稳住自己,不要批评抱怨者,而是倾听,对他的处境表示理解,赞同他的倾诉,了解他背后的需求。
当我们知道了他的需求,再来看看我们自己的行动能不能满足他的需求。
观察投诉人事后的情绪变化。如果情绪稳定,有商量的意向,那就和投诉人一起分析整个过程。
分享一下你是如何稳定情绪的,把这个方法分享给他。分享方法的时候慢慢说,尽量有逻辑。(尤其是对方是男性的情况下。)
可以设计一些练习游戏,一起练习这些方法,定期反思,分享各自在生活中的应用。
当他做不到的时候,没必要担心。允许他有自己的节奏。
有时候陪伴外人对我们来说比陪伴家人更容易,但家人才是和我们朝夕相处的人。陪伴外人的能力是从如何稳定家庭关系,和谐家庭生活开始的。
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小记录,需要我们时时刻刻去记录、回顾、反思。愿我们都过着轻松明亮的生活。
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