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刷Tik Tok和微博的时候会觉得很开心,但偶尔会有罪恶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心理内疚有这样一段描述,是指个体真正伤害或有意伤害他人或违反规则后发生的情绪体验。
人们总是把内疚和自责放在一起。一方面,我们需要快乐,刷Tik Tok能及时给我们即时的满足。一方面,这种短暂的快乐背后,往往暂时麻痹了我对未来的焦虑和无力感。
既然是麻痹,那么当它退役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发现现实并没有改变。
该还的花呗车贷房贷还得还;该拿的孩子还是要拿;该做的作业和工作还是要做。更糟糕的是,对于这些有期限的事情,那些短暂的快乐也占用了宝贵的执行时间。
一个小时能完成的事情变成了只有30分钟或者10分钟,这往往超出了我们的能力,然后我们就会开始内疚自责。
所以刷Tik Tok带来的快乐不就是快乐吗?
不是这样的。
同样是幸福。工作学习等看似严肃的快乐就是快乐,刷Tik Tok或逛哔哩哔哩等看似不那么严肃的快乐也是快乐。只是我们需要理解这样一个观点。
幸福和快乐之间是有层次的。
低级的幸福,它的影响往往简单易得,及时短暂。而高级的幸福是很难长久的。
如果它们是商品,那么得到它们的时间和努力就是它们价值水平的差异。但是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它们都是必须的。
换句话说,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获得快乐,满足自己的过程。无论什么层次的幸福,我们都想要。
虽然幸福是有层次的,但是这个层次会随着我们地位和能力的提高而改变。
人会不断成长,但刷Tik Tok之类的事情不会有太大改变,但当你为一日三餐而努力的时候,那是一种低级的幸福;当你不再为一日三餐发愁,有能力负责一群人,每天都是各种出差和会议,没有时间刷Tik Tok的时候,你可以留出一天来刷Tik Tok,这会让你感到很高的幸福感。
所谓“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幸福,就是因为自己是神仙,而我这种庸俗的人,却羡慕神仙。
就像德云社的郭麒麟说的“爸爸的幸福超乎你的想象”,因为他没有父亲郭德纲的地位和能力。
对于我们这些缺乏能力的人来说,延迟幸福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能力的提升会带来经济和地位的提升。
对于还在对社会迷茫,不断碰壁的我们来说,唯一能给的就是时间成本。而能力的提升需要最大的投入就是时间。即使是佛也要修行很久才会有顿悟。牛顿不是靠砸苹果成为科学家的。
不可否认,我们很多人都努力成为了这个社会的普通人。
那么这些普通人到底在追求什么呢?
早起摆摊,争分夺秒送货,通宵写计划...他们高兴回家在Tik Tok玩游戏吗?不,他们想要的是留在这个城市,或者在家乡过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这种需要延迟的快乐,是他们一直努力的原因,也是普通人的日常。
我们害怕的不是刷任何社交媒体的快乐,而是这种暂时的快乐会影响未来更大的快乐。也许在里面。我们觉得这是一种损失。在比较的天平上,在天平下,我们厌恶这种快乐。同时,我们也没有办法直接获得那种高难度高层次的快乐,感觉很慌张。
我们害怕的是此刻什么都没有,只是不知道努力。
行动的想法不难,行动的坚持才难。
这种负罪感可以作为一种有益的负面情绪,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情绪。
与被要求回忆让自己感到羞耻的事件的人相比,被要求回忆让自己感到内疚的事件的人在后续考察自己与他人合作意愿的任务中,会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愿望和决定。
罪恶感往往是你自己内心的想法,一种你真的觉得好难受的情绪体验。它来自你自己,令人印象深刻。
羞耻心往往来自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种压力让我们感到羞耻。
我们会选择逃避可耻的事情,而有罪的事情选择改变和反思。
内疚也与道德有关,就像一记警钟,提醒我们自己,使我们在没有他人要求的情况下,逐渐自觉地从正确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促进我们形成稳定的道德情感和认知关系,从而达到掌握道德知识、道德标准、产生自律的道德行为的目的。
回到很多人当初“内疚”的想法,退一万步讲,其实这种想法其实已经开始转变了。我们没有行动,因为我们还没有感到内疚。
毕竟现在很多人都是自己吃自己的,全家人都不担心。其实没有多少人会为了自己变得更好。
但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果我们不能为自己努力,继续生活在这种短暂的幸福之下,我们是否能够负担得起横着刷Tik Tok,是否能够幸福到现在。
考虑到未来和家人朋友,增加自己对目前这种短暂的、低级的幸福的愧疚,抽离去追求更高级的、有保障的幸福,这个筹码值得吗?
我讨厌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可以自生自灭。
人生最美好的,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磕磕绊绊的羁绊和交往。不管什么样的幸福,最后培养出幸福就好。
那么,逐渐增加生活中高级快乐的比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我是一个认为自己独一无二的无名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