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的历史
洛阳桥的历史:宋庆历年间开始筹建,最终在嘉祐四年建造而成。
宋时,泉州港内帆樯林立,百舸争流,中外商贾熙来攘往,可位于泉州城西北20里处的交通要冲万安渡却“水阔五里,上接大溪,外即海也,每风潮交作,数日不可渡”,每年在这里因沉舟而死难者无数,商旅“往来畏其险”。没有安全通行保障的万安渡,已经成了泉州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从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起,泉州的一些有识之士已开始在万安渡上筹建洛阳桥。庆历初,郡人李宠曾“甃石作浮桥”。皇祐五年(1053年),郡人卢锡、王实、僧义波等又“倡为石桥”,不过这几次修桥都无果而终。
“宋四家”之一的蔡襄第二次知泉州后,积极着手续建洛阳桥,终于在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建成该桥,历时6年8个月。洛阳桥在建桥技术上有许多重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样,即“筏形基础”法、“种蛎固础”法和“浮运悬机架桥”法。洛阳桥建成后,“度实支海,去舟而徙,易危而安,民不莫利”,大大方便行人交通往来,有力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洛阳桥的建筑结构
洛阳桥墩端部呈船又形,两侧有扶栏,均有石雕,用于保护行人;桥的两侧建置石塔,用以镇风,桥旁扶栏外.尚存幢幡等形式的石塔,塔身浮雕佛像、图案;桥上筑石亭,供率骑休息,桥身及其附属建筑物,有许多艺术石碉,造型美观,有昂首挺拔的石狮,有口含石球的球狮子。
桥中央碑亭刻有明万历年间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间石刻“天下第一桥”横额,“中亭”周边有所代碑刻12方,中亭傍有崖刻“万安桥”、“万古安澜”和12方碑刻;亭东侧有“万安桥”及“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一为“西甘露”碑亭,在中亭右侧为古时祈雨所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洛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