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趣味公式教学的思考

作为一个刚来的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讲课的不足可以通过教学反思得到很好的纠正。如何注重教学反思?以下是我对“趣味公式”教学的反思,仅供参考。让我们来看看。

《趣味公式》1教学反思过去我们的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而新课程则增强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即强调所谓的“大数学观”。任何一堂课的教学都不是单纯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必须与生活和其他学科相融合,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但是这些非知识的东西是隐藏的或者是有待开发的。智慧课堂应该有一定的张力,而这种张力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图片、音乐、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实践活动等多种手段,让数学与诸多领域融合,激发情感,开阔视野。今天在教《趣味公式》的时候,我是通过查阅资料和研究教材来做到这一点的。开始上课的时候,我简单给同学们讲了一下高斯求和的故事。课件显示:1+2+3+...+100 = 5050.对话说:“你知道他是怎么快速算出来的吗?其实很多公式都包含了非常有趣的规律。伟大的数学家高斯正是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了这样的规律,才很快算出了结果。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个有趣的公式,探索其中的奥秘。”新知识探究环节选择教材中的两套公式指导探究,其余材料放入练习环节,压轴练习是探究5050的由来。课堂上还向学生介绍回文、蜻蜓咬尾数等有趣的知识,汉语中的回文与回文有联系。课后留给学生一个实践活动——和同学或家长一起探索“数学黑洞值”。最难忘的是,在计算完121,12321,1234321后,我随机抛出:“这些结果有意思。”特意留了一句。学生们激动的表情历历在目,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我们中文也学过这个。”“老师,我知道了!”“老师,我知道了!”。所以我让他们一起背诵刚刚学过的回文。他又加了一对自己积累的,告诉孩子有回文,课后可以学。通过这种治疗,孩子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

中华文明五千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意识也随之产生。再看整堂课,“高斯和”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有始有终。有趣名词的引入,突出了一个字“有趣”。课外实践活动将课堂延伸到一个新的时空。

正所谓大象无形,一堂好的数学课是集语文、科学、道德、艺术、生活等诸多门类于一身的。扩展延伸到数学,比如建筑延伸到圈地,溪流延伸到大海。只有重视教材的拓展和延伸,才能实现真正的“大数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对“有趣的公式”的教学反思2对“有趣的公式”的教学反思在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册中,这节课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册数学趣味中的“有趣的公式”。在这节课中,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了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设计了以合作探究为主的学生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听了这一课,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说说我的经历。本节课,老师以如来佛给孙悟空出难题的故事为场景引入,设计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是难度不同的数学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整堂课始终贯穿难点,重点是发现和应用规律,难点是如何发现规律。从简单的1×1,11× 11...到最后11165438+。第二,探索新的知识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第一关游戏中,1× 1 = 1,1×11 = 121,11×11 = 12321...当学生找到了规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就会继续展现第二层次的999999999999。如_ _ _ _×_ = 9998000001,或者999×999的乘积是多少位数,学生都能准确解答。而且老师还设计了“你问我答”的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与规律相关的公式供学生回答,巩固知识点。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以后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合作学习。这堂课,老师很少直接告诉学生答案,都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在探究9×9、99×99、999×999是否有规律的时候,老师们采用同桌两人合作的形式,一个按计算器,一个录音,然后两个人一起找规律分工。计算999999×999999的结果。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趣味公式3教学的思考趣味公式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探索与发现(一)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授的。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为进一步理解探索和发现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过程和方法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一部分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出存在的数学现象,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的“趣味公式”要求学生探索和发现某些公式的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交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规律的探索活动,以动手、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本课程的要求,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让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方法。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活性。教学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教学难点:发现和总结公式的特点。

通过反思,我认为这门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设置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设计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场景,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将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成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观察公式的异同,从而找出其规律。

2、结合预习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索。

“观察分析、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之前,学生已经独立预习了本课程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

“观察-发现-讨论-再发现”的教学策略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在观察和发现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发表自己的意见,分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重点突出,层次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层次清晰,组织明确,突破了教材中的重难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规律的探索活动,以动手、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在“妙宝塔”第一关,要让学生讨论交流公式与数的关系,让学生更直观地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2.语言要更有童趣。整个教学过程设置在一个游戏中。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该更有童趣,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3.时间把握不好,前面花的时间太多,第四关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不足,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一一改正,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为课堂增色不少,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主动进入探究状态,提高了学习效率。此外,学生对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背后的秘密公式和定律之后,他们非常兴奋和高兴,就像吃了蜂蜜一样。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是非常强烈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提醒孩子认真探究。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我相信孩子们会找到法律的。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尝到探索的甜头,产生探索的兴趣。

对“趣味公式”教学的思考4儿童的天性需要游戏。不管是什么游戏,只要一碰“游戏”二字,孩子的眼睛就会亮起来。游戏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表达心智功能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孩子往往更难集中注意力,对数学感兴趣的欲望也不高。数学游戏教学法可以补充这一不足。游戏教学法有趣,寓教于乐。通过游戏教学,可以给孩子带来乐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摆脱心中的阻力因素,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学生进入四年级后,数学知识增强,难度增加。一些学生开始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一些学困生表现出明显的懈怠。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我在“趣味公式”课上大胆地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重新编排了教材,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设计成了游戏。课后,通过教师的反馈和学生的反应,这节课非常成功地实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

“趣味公式”的教学反思5。关于“趣味公式”的教学反思在“趣味公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学会如何根据给定的公式找出相应的规律。从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数学带来的乐趣,学生的整体参与热情比较高。

但这门课的不足之处在于,课堂练习不够全面,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如何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后要加强习题的评价,让学生加强对这一节知识的掌握。

洋县黄金峡镇小罗世海

趣味公式教学的思考6趣味公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授的。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了解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这部分内容也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它使学生在面临各种困难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

2.在用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索的过程中,可以体验探索的方法,逐渐形成发现数学规律的意识。

3.感受数学的奇妙,养成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质疑,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重点: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教学难点:发现和总结公式的特点。

反思如下: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整个教学环节设计为突破活动,让学生在突破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观察公式的特点,从而找出其规律,加以应用,解决问题。

第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和猜测。

当学生面对四个公式:1×1 = 11×11 = 111×165538。

老师适时提出质疑:是不是所有复杂的公式都可以用计算器解决?把学生带入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中认真思考:111111111×165438+。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但结果不一样。老师又提问了。为什么不一样?学生根据原有知识和经验猜测。

然后猜11111111×1165438。和班级交流,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最后验证。在整个过程中,允许学生大胆质疑、猜测、发现和验证。

第三,指导学习方法,渗透数学思想。

在《妙宝塔》的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公式——比较公式——找出公式的特点——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在教学中及时指导学习方法。并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第一层次主要是教师指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第二个层次,让学生探索并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第四,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观察分析、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开展探究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

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具体体现在:999999×999999=?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比如:第三关:怪142857。以组为单位,找出这组公式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五、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到数学规律的局限性。

在“奇怪的142857”第三关,让学生分组讨论:142857有什么奇怪的?这样全班就可以交流了。然后通过观察比较142857乘以7和8,发现142857乘以7和8并不存在这样的规律。并显示111111111×165438。0234567900987654321,让学生认识到有些数学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有局限性的。

总之,这节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规律的探索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发现公式背后的规律,还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当然,这个班也有一些缺点,比如:

1,教师教学投入不够,教师教学地位不够主动。

2.课堂上教学环节的过渡不自然,数学语言缺乏准确性和严谨性。

3,不能很好的灵活处理课堂问题。没有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在第二层次的教学探索中,不够放手。

对“有趣公式”教学的反思7对于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孩子往往更难集中注意力,对数学兴趣的欲望也更少。数学游戏教学法可以补充这一不足。游戏教学法有趣,寓教于乐。通过游戏教学,可以给孩子带来乐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摆脱心中的阻力因素,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学生进入四年级后,数学知识增强,难度增加。一些学生开始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一些学困生表现出明显的懈怠。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我在“趣味公式”课上大胆地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重新编排了教材,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设计成了游戏。课后,通过教师的反馈和学生的反应,这节课非常成功地实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游戏可以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会转化为学生继续学习的神秘动力。

上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猜数字”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让学生从1 ~ 9这九个数字中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不要说出来,要记在心里。比如我最喜欢数字“2”,就在计算器上输入9“2”,除以“12345679”。你做完后告诉我结果,我很快就会知道你最喜欢的号码。学生一开始都不相信。在我连续猜出三个学生最喜欢的数字后,所有的学生都惊讶地看着我,有些人甚至说“是吗?”声音。这时候我就故意保密,告诉学生这是老师的秘密。只要我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敢突破这三个层次,就能找到其中的奥秘。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他们积极参与到接下来的探索活动中。

第二,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数学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活动中愉快地合作,从而完成任务。

有些同学在进入“寻找神秘数字”的第三关时是幸运的。经过三四次运算,他们找到了那些神秘的数字。但也有同学选择四个数字,要经过八九次运算才能找到。当有同学已经发现了“6174”这个神秘的数字时,我鼓励他:“恭喜你,你发现了这个神秘的数字。能不能请你帮帮身边的同学,让他们快点找到,然后你们一起过海关?”学生们非常愿意帮助别人。随着一声声惊喜的“发现!我找到神秘号码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被帮助者帮助他人的行列,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帮助的合作精神令人感动。很快,全班同学就完成了这个看似非常困难的任务。这就是“助学”合作的力量。

第三,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小学生有潜在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想象力极其丰富。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一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给学生展示一些潜在能力的机会。

通过“猜数字游戏”、“勇闯三关”等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时候我顺势而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刚才我们探讨了关于1和9的有趣公式,发现它们在运算中有这样的规律。你有其他数据吗?谁先发现它,我们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这时候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到了最高点,大家都在忙着计算器。很快,一个学生兴奋地报告:“我发现3也有这样的规律。”根据他的回答,我写在黑板上,问其他同学:“有规律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好吧,就叫它‘周航瑞发现’吧!”同学们都露出羡慕的目光,周杭瑞激动得满脸通红。要知道,他平时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上课经常走神,学习成绩也不好。这一次,他是第一个发现的。就在这时,铃声响了。有同学小声说:“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也有同学下课追着告诉我他们的发现...

关于趣味公式8 1教学的思考。在“妙宝塔”第一关,要让学生讨论交流公式与数的关系,让学生更直观地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2.教师的语言应该更有童趣。整个教学过程设置在一个游戏中。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该更有童趣,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3.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应该有更多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释放,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4.前面花的时间太多,第四关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不足,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一一改正,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对“趣味公式”教学的思考9本课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特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取代了原来的第三级“神奇9”和第二级“奇怪142857”。学生在学习完第一关“奇妙宝塔”的学习方法后,可以在“神奇9”的关卡中自行探索,发现这些公式背后的规律,逐渐体会到探索的乐趣。

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1,设置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设计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场景,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另外,让学生在场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观察其相似性,从而找出其规律。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自主发现,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分组讨论,相互合作。

“观察-发现-讨论-再发现”的教学策略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在观察和发现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发表自己的意见,分组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关于“趣味公式”教学的思考10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学而不思则罔”,并指出学而不思则罔。他的学生曾子也用“日行三省”来要求自己。作为新港实验学校四年级数学见习教师,他在日常的教学研究和课堂实践中逐渐有了一些感悟,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观众还是演员?

如何对待学生,大概是每个新手老师都会面临的问题。第一次把作业本给学生后,我的导师任建议我要大声说话,照顾所有学生,有效地组织班级。有了这些建议,我多次观察老师的课堂,我重新定义了师生关系。学生不仅是课堂上的听众,也和我一样是课堂的生成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让他们深度参与到每一堂课中,是我应该思考和做好本职工作的问题。从个别讲解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我有信心当好一节课的班主任,引导学生参与,把握好紧张和张力。

二、脚手架和本质

教数学到底是什么?你希望学生能从你的课上获得什么?除了知识和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真的达到了吗?作为一名教师,我有义务从长计议,尽力做好素质教育。在给学生讲解四年级第三单元“有趣的公式”一节的五月三日练习册时,我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计算200-198+196-194+…+8-6+4-2。”观察、归纳、综合分析的能力是数学学科致力于培养的能力。讲解的时候,我抛给学生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他们能从这个问题中观察和总结出什么。二是综合分析应该加多少个二?然后带领他们一起找模式。两节课结束后的那个晚上,我躺在床上思考这个问题,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真的通过这个问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归纳和综合分析能力吗?恐怕没有。

理想的教学设计应该从这节课的题目“有趣的公式”和我之前做过的简单的寻找规律的问题开始。我深深记得冯宁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给学生做学习的脚手架,让他们自己搭建,而不是带他们参观我们自己搭建的。参观的意义是有限的,但自己建造的体验是非凡的。数学的本质是公平、合理、简单、有效。我本应该通过这个问题和前面那个简单的问题,让同学们认识到,“有趣的公式”有什么有趣的?其实有趣的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并不可怕,再复杂的问题也能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如果我能从这个起点构造,同学们大概会发现(4-2)结果包含1 ^ 2;(8-6+4-2)结果包含两个2;(12-10+8-6+4-2)结果包含三个2,所以复杂到(200-198+196-194+…+8-6+4-2)。我发现老师主导的思维轨迹有天壤之别,一个是发展,一个是跟随。

我理解工作中的滞后和进展缓慢,希望自己能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