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去超市购物”的数学教案

作为一个勤奋的教育工作者,你要写教案,这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格式?以下是我在幼儿园编的数学教案《逛超市》,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纲要》指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的生活学习空间,通过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超市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地方之一,超市里的各种物品吸引着孩子们。为此,我们选择了儿童感兴趣的主题——“超市”开展主题活动。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大纲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教师要引导孩子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空等现象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可见,生活和游戏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的最基本原则。在对教材和这个班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制定了这次活动的目标:

1,通过购物,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

2.理解加减法公式的实际意义。

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出现在大班思维中。在认识事物时,不仅能感知事物的特征,还能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此,这次活动的重点是:

你必须在5以内加减。

难点:学会用计算公式表达。

在教学方法上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孩子在愉快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1,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的环境,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向孩子展示一系列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感投入,激活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思考,自觉构建知识。

2.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今天的教学需要改变孩子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让孩子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由于儿童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教师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个别辅导。

当“猜猜5块钱能买哪两个”时,孩子知道两个东西加起来是5,孩子的答案就多了。《让我们做店员》的时候,孩子用5元钱买东西应该拿多少钱?孩子很感兴趣。他们在购物和支付的过程中感知到加减法的用处,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5以内加减法是在要求学生掌握数的除法和组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是今后学习加减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最后,“逛超市”要求孩子一次只能买两件,加起来不能超过5元。因为答案的多样性,很多孩子不知道该买哪两件,就不列出来了。主要是这个手术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来说比较难。

总之,在这次教学中,我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给孩子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因为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对解决数学问题有初步的经验,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计算方法都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种不同的算法都代表了一种创新意识。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能有效促进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案“去超市购物”幼儿园大班二(1)活动目标

1.体验超市购物的乐趣和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积极与同龄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活动和经历。

2.能够用公式记录购买商品的过程,并清晰表达购物的过程和公式的含义,学会多角度思考。

3.利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物中“一个* * *”花了多少钱或“还剩多少钱”的问题,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10的减法。

(2)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孩子有超市购物的经验。

2.材料准备:画出带货架和1-9元价签的商品图片并排列成“超市”场景图,每人会有一张记录卡,上面有若干笔,如“经营材料二”中“在超市购物”所述。

(三)活动过程

1.玩购物游戏“一个* * *多少钱”并学习加法。

(1)老师展示“超市”的场景图,小朋友观察货架。

老师:超市里有什么商品?每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你从哪里知道的?什么* * *每一行货的用途都一样,什么* * *每一行货的名称都一样?(学习用品、玩具、食物)

(2)老师提出一个购物要求:在超市买两种商品,总价不超过10元,说出两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然后算出需要多少钱。

小朋友一边看场景图,一边玩“一个* * * *多少钱”的购物游戏。

个别小朋友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买的两种商品和总价。说说你的进货情况吧。如果买2元起的口香糖,3元起的卷笔刀,需要5元钱。

总结:买两种商品,总价不超过10元。有很多组合。

(3)孩子学会用公式记录购买的商品。

老师提问:用什么公式可以记录“我买了2元的口香糖和3元的卷笔刀,需要5元的钱”?老师记录了孩子们讲的公式。

学会说出公式中数字和符号的含义:2+3=5。用2元钱买口香糖和卷笔刀需要5元钱。

(4)从2+3=5的公式猜测。说说5块钱除了口香糖和卷笔刀还能买什么商品?

猜猜老师用5元钱买了哪两种商品。如果你用5元钱买一个玩具和一个食物,猜猜老师买了什么?当孩子说出各种结果时,告诉他们买的食物是冰棍,让他们猜另一个玩具是什么。

用上面的方法猜猜老师用10元买了哪两种商品。

(5)幼儿再次购买商品,学会用加法公式记录。

孩子们两人一组,每人随意买两种商品。先把公式写在公式记录卡上,然后告诉对方购买商品的情况,最后检查公式是否正确。

2.玩购物游戏“还剩多少钱”,学习10的减法。

(1)老师提出一个购物要求:花10元在超市买一件商品,说这件商品的价格是多少,计算买了这件商品后还剩多少钱。

一边看场景图一边玩“还剩多少钱”的购物游戏。

个别小朋友讲一个用10元买一件商品的故事。如果你花了10元用3元钱买了饼干,还剩下7元钱。

(2)学会用公式记录购买的商品。

问题:用什么公式可以记录“10元用3元钱买了饼干,还剩7元钱”的事实?老师记录了孩子们讲的公式。

学会说出公式中数字和符号的含义:10-3=7,10元用剩下的3元钱和7元钱买饼干。

(3)幼儿再次购买商品,学会用减法公式记录。

幼儿两人一组,每人用10元随意购买一件商品,算算还剩多少钱,先把公式写在公式记录卡上,然后互相告知购买商品和换零钱的情况,最后互相核对公式是否正确。

3.进行运算练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运算。

(1)小朋友根据超市购物的指令做练习:帮明明算一下买两件商品要多少钱。拿10元买一件商品,该换多少钱?

(2)分组互相交流,互相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