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个人修养
一个小学语文老师,简单来说就是教孩子三件事:练就一手好字,有一副好口才,写一篇漂亮文章。用复杂的话来说,孩子能遇到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是一辈子的福气,甚至是几代人的福气。我很赞同窦老师的说法,那就努力做一个给孩子带去祝福的老师吧。虽然我们未必都像窦先生一样。至少我们都想成为给孩子带来祝福的老师。怎样才能给孩子带去祝福?我觉得第一个因素是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素质是指教师的素质修养,一般包括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智力、情感、意志、知识、能力、审美和身心素质。教师素质不仅包括教师自身特有的内在特征,还包括这些内在特征的外化。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他的基本素养不仅应该是教师,更应该是“行者、音乐家、学者、智者、读书人。”接下来,我将从语文教师的白痴性、诗意性、智能性、灵性和理性的角度来讨论语文教师的素养。谈语文老师的傻逼国家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王崧舟,有一个特别的笔记本,里面写满了他从1994开始,从病床上摘录下来的,短小精悍,充满人生智慧的故事。上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头驴掉进了一口枯井。驴的主人想不出拯救它的好办法。决定把枯井和驴一起埋了。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掉进井里时,驴子明白了主人的意图,发出了悲伤的嚎叫。然而,当第二铲下去的时候,驴子安静了下来。人们发现,每一铲落下后,驴子都在做一件惊人的事情:它试图抖掉背上的泥土,用脚踩着,把自己垫得更高。驴子不停地抖掉泥土,这让它不停地上升。最后,在人们惊讶的目光中,驴子潇洒地走出了枯井。王崧舟说他很像那头驴。从王崧舟的故事和他的个人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努力成为行者和苦行僧,然后在小学教研领域达到痴心的境界。我觉得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要有执着的职业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危机已经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在很多地方,教师除了下岗,还要面临不断提高生存的压力。现在要求每个中小学教师都要接受继续教育,每年要修完多少学分。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很多老师不得不请假参加培训。这给已经超负荷工作的老师们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老师来说,学业压力还是有的。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国家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达到学业标准,很多老师不得不挤出一些时间和精力,这让老师们很累。新课程的实施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每个中小学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考验。多收费,也不会被学生否定。“教师职业危机”的存在不仅是“教师岗位的危机”,也是教师“职业素质”的危机。现在单纯依靠过去的教学参考书和教学指导杂志备课已经很难了。如果不花时间多方面提升自己,就很难适应新课改对综合课程教学的要求,容易被学生否定。被时代淘汰。第二,名师中要有客观务实的职业规划。有些教师并不满足于自己在学科教学上的成绩,而是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走教学科研之路,把科研触角伸向教书育人的方方面面。理论上,他们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实践中,在做好教师的同时,更要注重做好教师,形成自成一体的教学学派。同时要在深厚的教育积累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创新,最终成为教育中的“名师”。可以说,我们可以在三尺讲台上“大放异彩”。从那些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中,我们看到他们经历了几个阶段:适应阶段、强化教学基本功阶段、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成长的“流浪阶段”。最后,少数优秀教师“成名成家”。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会成长为教学专家,但是作为老师,专业发展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快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的独特性使我们成为重要的人,我们的独特性使我们被社会所需要。所以我们不需要只是看那么多成功的书去模仿别人,而是要找准自己的特点,勇于接受自己的特点(接受自己的性别特点、外貌、性格、气质、作为老师的责任,甚至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从而有针对性、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第二,乐手们没有后顾之忧。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谈语文教师诗意的人生态度就是心态和人生态度,就是把人生看成什么,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人生和价值观。我们小学语文老师的价值观直接受我们生活态度的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才能带来正确积极的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对价值观的要求是“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表达自己喜欢、讨厌、崇敬、向往、同情的心情”、“被优秀作品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等等。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是正确、积极、同情。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人格和健全人格的新一代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他们必须有高尚的品格。语文教师由于学科本身的原因,具有人文性、思想性和共情性的特点。这使我们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方面肩负着更重要的责任。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真正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去诱导和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每一个学生在个性的发展中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从而投入到学习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理性潜能。“第二,作为语文老师,他们应该有高雅的品位。尤其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有独特的审美能力,对感情有独特的感受力,对事物有独特的判断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是诗人。因为中国是一个开满鲜花的花园,到处都是美丽的东西。语文教师只有具备高雅的品位,才会以敏锐的审美感知在美丽的花园中欣赏美。感知各种美,让师生都能体验到审美的愉悦。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于一身。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密切相关。所以要不断学习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从语文入手。只有丰富的情感和准确的判断,才能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把学生带到无限丰富绚丽的审美境界;只有按照美的规律做好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才能突出高动力、高效率和美育功能。当然,语文教育虽然是言语智慧的教育,但也是情感的教育。所以中国教育也需要感性和理性。在技术理性泛滥的今天,更需要疏通中国情感教育的本源,用真情之水浇灌学生的心灵。也应该是有气质的人。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教学中与学生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情感的沟通”的境界。充分利用美的因素,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敏感度、鉴赏力和创造力。同时,小学语文教师的高雅品位也体现在教师的审美情趣上。它应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手段的选择和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比如,优秀的诗歌往往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感情、深刻的思想、深邃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前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在谈及自己的创作经历时曾这样说过:“最难的是开头,也就是第一句话。就像音乐一样,整首歌的基调都是它赋予的。课堂教学的导入还必须具有“即使在她演奏之前,我们也能感觉到她在感受什么”的魅力。著名特级教师孙建锋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在《做一片美丽的叶子》的时候,有一个经典的想法: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生:我喜欢!老师:好,现在我要你用最快的速度画一片漂亮的叶子!你可以在黑板上或下面画画。想在黑板上画画的同学请自己上来!(有几个同学兴致勃勃的上台画画,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画画。)老师:(用独白画给很有诗意的学生)小嫩手在黑板上自由地“跳舞”,一个个“舞出形状”——满黑板都是树叶,这只是树叶的展示?不,这是一颗心门的开启,这是一颗心的舒展,这是一颗心的盛开!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让我们做一片美丽的叶子吧!老师:做一片美丽的叶子是一篇充满智慧的文章。看完之后,会让你看到从未见过、从未听说过的东西,思考从未想过的事情,得到从未得到过的东西。会让你豁然开朗,兴奋不已。很有营养,绝对比“脑白金”好!要不要仔细看?泰戈尔说:“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锤子的敲击,而是水的歌唱和舞蹈。“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经历了很多事情,体会了很多感受,这恰恰是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和利用的资源。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平等交流、相互探索、相互启发的过程。师生共同进入课文创设的具体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夏天,树叶丰满;秋叶变黄;冬天的流浪——回到树下的根。“看了这句话,我想到人的一生有四季:我像春天的一片叶子,嫩嫩的;爸爸像一片夏叶,坚强有力;爷爷像一片秋叶,黄色的...(掌声)老师:太好了!从“树下归根”这句话,我觉得“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树”。老师:哦,你为什么会想到这句话?这是一首古诗的改编吗?学生:是的,因为我曾经背诵过“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为春泥更护。“我觉得不管是‘护花’还是‘护树’,道理都是一样的!老师:这叫学以致用!孙老师送你一片枫叶,是我从北京香山上摘的!生:中国是一棵大树,把56个民族团结成一个整体,每个民族在中国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地球也是一棵大树,把各个国家团结成一个整体,各个国家在地球上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你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把书本和现实结合起来了。这叫活读书!让我们为你欢呼吧!老师:(总结)叶眉,因为有树;树很漂亮,因为它们有叶子。如果每一片叶子都很美,那么这棵大树也一定很美。如果每个学生都很美,那么这个班级一定很美;如果每个人都很伟大,那么这个民族就一定有希望!孙老师的课堂教学,它的“设计”并不精致华丽,但课堂过程却是如此诗意!细究之下,不难发现,正是因为孙老师精准地把控了“生成”、“对话”、“情感”等精品课程的“枢纽”,才引领学生共同进入一种奇妙的境界。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不仅充满了诗意的诠释,更是一脉飞扬的激情!他说,在他看来,要把课堂装进孩子心里,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情感上的冲击;第二,心灵对话;第三,学会分享。三、学者无限,课程视野广阔——论语文教师的智育课程目标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是根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制定的。新课标中的语文教师不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专家。他也是一个学识渊博、眼界开阔的学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从“三个维度”来把握语文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同时,它也可以作为我们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目标的分析框架。它是我们理解语文课程目标的基础。既要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和“实施知识能力”。“三个维度”的设计有力地引导语文教师关注“过程与方法”维度,尤其是在阅读、写作和综合学习方面。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天下的局面,我们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知识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新课程标准特别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自身的学术支撑和文化积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素养,掌握这些学科。一方面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另一方面可以使语文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充实有型,也是语文教师全面发展自我、塑造人格的必要条件。首先,一个老师应该有扎实的基本功,比如普通话和三笔。同时,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具备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指导学生自学语文、及时反思、深入研究等专业基本功。有人说中国老师。还有人说,语文老师既是主持人,又是诗人。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语言表达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国家普通话测试员,我想从提高普通话水平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普通话的经验。学习普通话首先要掌握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因为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工具。只要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就能加快普通话的学习速度,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其次,要准确把握各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普通话和地方方言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对于不同的地区,差异不同,但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只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掌握这个规律,纠正方言,正确练习,学习普通话并不难。比如湖北大部分地方,发音的主要问题是舌平上翘,侧鼻音难分,前后鼻韵难分,四声不准,容易出现调音交叉。学好普通话,要不怕嘲笑,持之以恒。只要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掌握了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就要经常和用普通话交流的人亲近和交流。注意不时纠正和校对发音错误,加强和提高自己的听力和阅读能力(最好像报纸杂志等大声朗读。),那你学普通话就事半功倍了。总之,学习普通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听、多练、多记、多读。这里附上几个绕口令,不仅可以为我们生活的方言区训练普通话。也可以算作放松训练:1,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不要说十四是“就事论事”或者四十是“薄垫子”。2.在粉墙上画一只凤凰,凤凰会在粉墙上花。黄凤凰、红凤凰、粉凤凰会在北坡度过。3.坡下有一条河,河很宽,还有一只肥鹅。鹅要过河,河要过鹅。不知道是鹅过河还是过河。第二,拥有完整的知识素养是每个有志教师的更高追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重要的要求。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性是《标准》在理解语文课性质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标准》之中,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只有学习和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得心应手。在学习方式上,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我们将在下一节讨论教师的教育素养。3.科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掌握和应用科学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将不断融合,这与语文学科密切相关,也必然会反映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上。语文学科基本的工具性和综合性特征,使其触角几乎延伸到所有领域。例如,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赵州桥和李时珍就涉及科技知识。《海底世界》、《春蚕》等课文涉及自然环境知识等。天真的小学生可能会问语文老师:“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血为什么是红色的”,这些涉及到物理和生物的知识。不能因为是语文老师就拒绝回答。因此,有必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使小学语文教师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达到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以达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历史渗透。4.创新素养《课程标准》在其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创造潜能。”同时,《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强调大教育理念,即克服语文课程的孤立、封闭、固化、僵化等各种弊端,在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实现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根本性变革。构建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这些都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具备很强的创新素养。教育要创新,首先要有一批具有创新素养的教师。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学生。具备创新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鼓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5.信息素养《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中开阔视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他们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常用的仪器软件,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小学语文老师可以把语文教学内容变成信息化学习资源,提供给小学生。也就是说,课程内容可以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师可以将这些信息及时展示给学生,用自己生动的描述,将学生带入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加深对学习的理解。6.审美素养《课程标准》序言指出:“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有这些叙述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纯粹的语言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完整”和“充实”的人,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境。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审美素养。7.实践素养课程标准多次从不同角度指出,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练习的经验积累。语文教学实践性的重要体现是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课外、生活的联系和沟通。变单调的读书答题形式为课堂上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的实践素养主要表现在让每个学生动脑子、动嘴、动手,让讨论、游戏、表演、欣赏、评价走进课堂,让语文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了这些实践素养,小学语文教师才能真正把学生带入语文课程的领域。第三,要有完善的课程观。课程目标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达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属于课程标准中的主题部分。课程理念的改变必然会带来教学的根本变革。所以,教学应该是师生追求主体性,获得解放和自由的过程。贯彻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应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资源就会有多丰富。第一,要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资源。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老师的性格影响学生的性格。其次,教师的视野和能力影响学生的视野。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学习和提高。其次,充分挖掘学生自己的课程资源。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仅对他们自己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他们的同龄人来说也是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和倾听,他们可以从同龄人那里获得信息和灵感,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并在互动中理解和融入。生命活动的目的在于探索生命的意义,在交流中创造生命的体验和生命的智慧。第三,挖掘学生生活世界中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丰富多彩,反映了学生眼中自然界的自然资源,也是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社会资源。从一开始,余老师提着装满水果蔬菜的篮子走进教室,借助与班主任简单的对话。它创造了一个既贴近生活又极其真实、随时准备招待客人的教学情境。孩子们新鲜、好奇又略带怀疑的眼神,证明于老师巧妙的引导引起了他们的兴趣,锁定了他们的注意力。然后,俞在课上从“中午我要买点东西招待客人”开始,到“我该怎么用这些东西招待客人”,到下课“我就按同学说的去招待客人”。首尾结合,不仅学生的口语交际动机和口语交际活动徜徉在环环相扣的口语交际情境中,而且这种循序渐进的深入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过程。临近下课,老师利用班主任的参与,以“借筐”为跳板。没想到又提出了“分筐”的问题——把这些东西装在两个筐里。浙江省特级教师周一直将此称为“神来之笔”,称其既符合现实生活,又蕴含分类的逻辑训练,可谓一举两得,为整堂课的结局锦上添花。四、智者不惑,教育功力高超——谈语文教师。他也是一名研究员。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科知识,可以帮助语文教师进行科学的教学活动和教育研究。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教育学科”的知识,这种知识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业知识”构成。具体可以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教育管理理论等。比如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和特点,并根据这些规律和特点设计语文教学,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有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掌握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不仅可以帮助语文教师避免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盲目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还可以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教学过程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是师生人际关系和谐的过程,是人文关怀中爱的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适时适度调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令人兴奋的、灵活的、人性化的教学机智。在现代教学条件下,教师能否恰当地运用教学机智,不仅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尊重学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