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从不卑微,谈谈《我在人间凑数的日子》
《道德经》里讲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在这个颠簸的世道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卑微的。
面对着生活上的压力,事业上的压力,以及来自其他因素的种种压力,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在苦苦的挣扎,努力的活着。
就像汪峰在《北京,北京》中唱的,“我们在这里寻找,也在这里失去,我们在这里活着,也在这里死去”。
看着小说的标题,我的内心不由自主的想起许多遥远的从前的事情。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每个人不是活在重重压力之下呢?上有老人,下有孩子,唯独中间没有自己,谁人不是在这人间凑数呢?
假如你光凭小说的题目,从而否定作者本人的生活态度,那你的确先小看了作者思想的深度。相声泰斗马三立生前,有人采访过他的儿子马志明先生对马老的评价,马志明先生说:“我父亲在舞台上是公认的艺术大师,能把观众逗的捧腹大笑,但你绝对想不到,生活中的他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
我想,马老之所以有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因为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当做艺术家。在他的骨子里始终认为,自己是旧社会时期的艺人,在他的骨子里始终觉得自己是卑微的。喜剧大师卓别林,他也有这种卑微感。那是他们自己觉得,实际上世界上没有谁会觉得他们卑微,现在不会有,以后也不会有。
生活中的铮铮铁骨123,是个积极向上而又彬彬有礼的小伙子。他谦虚谨慎又乐于助人。我俩是同事,我常去他的工作岗位找他聊天,在他独处的小房子里,我总能受到他热情洋溢的接待,有时候是糖果,有时候是小食品,有时候是茶水,在他那里总能感觉到蒙古毡房里的热情气氛。
他总和我说:“哥,真羡慕你能读那么多书,不像我初中都没能念完,就去为了生计各种讨生活。我劝他多读一些书,去欣赏诗,给他讲海岩以及那些小时候没有条件读书,而最后取得巨大成就的人。
他和我讲许多他以前的事,他在当兵之前从事过很多工作,他说他放过羊,养过猪做过饭店保安,酒吧服务生,网吧管理员,快递员,等等各种服务性行业。过早的求职生涯,让他饱尝世道的心酸,同时也形成了他一生的财富。
《我在人间凑日子》主人公李瑞20岁之前大多数的经历,都取材于他的那段特殊经历。可以说20岁之前的李瑞,就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这段经历在他的笔下,带一些戏谑,带一些自嘲,带一些淡淡的凄凉,还带一些荒诞。看着他的这段描写,我总能想起十几年前韩寒的小说——《我和1984》,看着看着会让你不自觉的发笑,细思之下又有一段凄凉之感。
唐伯虎说,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我想,作者之所以用这样的笔法写下这一段经历,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和祭奠,同时又不想让读者看出在李瑞的身上有他自身的影子。
也许有人认为,这一段的描写是粗糙的,因为连作者本人都认为这一段落,写的不够细腻和真实,仿佛是弄巧成拙似的把真事写假了。
然而我却觉得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浑然天成。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把真的写假了,其实它的底还是真的。不经意间写出了一种境界。
川端康成说,“文学作品光凭想像是很难完成的,要有作者的经历和阅历”。这么长的篇幅,光凭想像怎么能做到呢?
对于李瑞的这段经历,并不耀眼,而且有些
经历并不光彩。或许有人认为这样的情节不写也罢,但我认为这正是小说中欲扬先抑的巧妙。
《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在成为孙悟空之前,他是一个贪财好色的强盗,正是这这一段段心路历程,让他成长蜕变最后成为一个英雄。
李瑞也是这样的,他也走了这样一段曲折的心里历程,最后他原谅了所有人,在原谅和祝福声中他的灵魂得到了洗礼。
回顾小说中的人物,李瑞和深爱的女人刘思思。两个不同世界里的人,被生生的拽到了一起。有那么一瞬间,我既看不起李瑞也看不起刘思思,深入思考后,我却发现,我看不起的是自己。
小说我看了两遍,第一遍看的是小说,第二遍看的是人生。鲁迅说,“未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我也是不配谈人生的,只是怀揣敬畏之心。
我在读这篇小说的时候,读到李瑞的时候,觉得我自己就是李瑞,读到刘思思的时候,觉得自己就是刘思思。想要解读李瑞就必须先要解读刘思思。
刘思思是个怎样的女人呢?有人说,她是个绿茶婊,当李瑞原谅她的时候,我也原谅了她。所以我对她的评价,只见绿茶不见婊。
每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都会有个白马王子的梦。她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个不敢承担责任的渣男。
她是个勇敢的女孩儿,为了爱可以毫无顾忌放下一切,虽然被骗得遍体鳞伤,但我依然赞叹她的这种对爱的奋不顾身、轰轰烈烈。
当她最孤立无助的时候,她会很自然的想到李瑞,她虽然不爱她,但是她知道李瑞一定会接受她,因为他爱她。因为她和他在感情上是同一类人,为爱奋不顾身,只是一个像火一样热烈,一个像水一般执着。
一个人如果不能嫁给她爱的人,那么她就要选择爱她的人,她选择了后者。李瑞接受了她,接受了她肚子里的孩子。
她对李瑞有愧疚、有感激、有依赖、她似乎以报答和偿还的心里对待李瑞,对待他们的生活。
她依靠自己家里优越性,去改善李瑞一家人的生活。在生活的天平上,她给增加了金钱的砝码。
随着孩子的长大,她有越来越深的负罪感。她和李瑞的感情成为她以金钱为代价的救赎。
当她的父亲受到审判入狱的时候,她的整个家庭经济受到重创,她和李瑞一家人的生活失去了金钱的支撑,使她觉得自己再也不能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李瑞和他的母亲。
最终她选择离开,从表面上看她离开的原因有三种,一、她和李瑞的母亲言语上的冲突。二、她和她的母亲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小说中暗指她的母亲逼她做出那样的选择。三、她始终未曾爱过李瑞,出走是必然。
但我认为她的出走根本原因是她的负罪感,其他的因素只是矛盾的触发点,至于她对李瑞的爱是有的,而且爱的深沉。只是她的心里从一开始就带有卑微的负罪感,她以救赎的方式开启和李瑞一家人的生活。
她对李瑞的爱,就像一块冰一点点的被温暖融化,当完全融化的时候,正是她爱的不能自拔的时候,也是她觉得自己最卑微的时候,她只有选择离开。
就像《一生所爱》中唱的,痛爱让人悲哀,在世上不能被更改。她和李瑞对彼此的爱就像两条平行线,始终会有一段距离,永远不能逾越。
李瑞从小到大一直觉得自己是在凑数,从学校里被老师和同学们忽略,在社会中打拼一直碌碌无为,以至于遇见刘思思他都感觉自己是那么卑微。
他从第一次见到刘思思时就无法自拔的喜欢她,暗恋她,当刘思思让他冒充自己男友,让他陪伴到医院堕胎,甚至后来去见她的父母主动提刘思思辩解自己是刘思思孩子的父亲。
这些都源于他对刘思思始终如一的爱。为了她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尊严。李瑞实际上是在乎刘思思的过去的,只是他对刘思思的爱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他对自己也是有些看不起的,他在心里给自己找个借口,只是凑个数。
以凑数来衡量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这种消极正是反映生活中众多小人物的心境的无奈。与其说是态度,不如说是一种生存信念的支撑。
李瑞的爱太过盲目,让自己变得卑微,紧紧的抱着害怕失去的东西,自己难受,更让对方难受。就像《蜗居》里小贝与海藻,小贝始终以一颗卑微的心爱着海藻,当他发现海藻背叛了他们的爱情,他哭着原谅海藻,因为他不能失去,但最终海藻还是离开了他。
当刘思思离开李瑞,李瑞因爱生恨,最后选择原谅抑或祝福。李瑞的灵魂因此得到解脱。
小说的最后,李瑞走进了田桂荣的生活,最终以田桂荣怀孕作为人间凑数的结尾。李瑞用一段心路历程,走出了人间凑数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