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的课堂教案有多长?
一分钟有几节长课?教案1设计意图:
假期里,我们让孩子统计每天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的时间。结果儿童花费的时间最长为90分钟,最短为12分钟,大多数儿童需要60分钟左右。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时间观念相对较弱,拖延症较为普遍。如何强化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孩子拖延的习惯,提高做事的效率,为孩子进入小学打下基础?为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目的是让孩子知道,虽然一分钟很短,但只要珍惜,可以做很多事情,并逐渐明白,在参加各种活动时,一定要抓住时间,珍惜时间。
设计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度。
2、懂得参加各种活动应该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准备过程: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我能做什么》。
2、儿童操作一些材料,如珠子和绳子、项圈、弹珠和筷子。
设计流程:
1.沟通:一分钟有多长?
老师:很快我们就要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每个人都认为我们应该在幼儿园抓住每一分钟。你认为一分钟有多长?(幼儿可能会回答“60秒”。)
老师:60秒有多长?
老师:让我们让时钟走一分钟。
二、体验:一分钟能做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
(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时钟图片,体验一分钟的长度。
(1)(老师展示钟面)我们都知道钟。你能告诉我们指针什么时候转一圈吗?(秒针。)
(2)如果有的钟只有两个指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
(3)老师总结:秒针做一个圆或分针做一个方,已经过了一分钟。
(4)现在,让秒针走一次,请体验下一分钟有多长。
老师总结:秒针走了60秒,是一分钟。
2.一分钟能做什么?
老师:人们在一分钟内可以做什么?老师在网上查找信息。让我们看一看。
(老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讲解:)
人们可以在一分钟内跑200米。
老师:你知道200米有多远吗?(AY~JL花园出发去伊势丹商厦。)
一个人可以在一分钟内骑自行车700米。
老师:你能猜出700米有多远吗?幼儿园700米在哪里?从幼儿园总部到分支机构的往返行程。)
3.一分钟内我们能做什么?
(1)一分钟我们能做什么?你想试试吗?
(2)老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孩子知道每组的材料都不一样。
(3)秒针开始的时候,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后马上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能做什么。
(4)儿童操作。
(5)交流总结,教师记录结果。
a、请数一数你在一分钟内放了多少颗弹珠(你戴了多少颗珠子,戴了多少个项圈)。
B.让孩子们分组介绍一分钟的结果。方法是:一组孩子轮流数,另一组认真听,一分钟内说出谁做的最多。(老师记录下小JL的报告数量。)
c,也花了一分钟,为什么各组结果不一样?
结论:虽然时间一样,但是各组做的事情不一样,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不一样。
d、我刚刚发现,虽然穿珠组的孩子做的事情一样,但是结果不一样。为什么?(当场让这群孩子再次举报求证。)
结论: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因为每个人动作有快有慢,结果会不一样。
第三,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1,前几天,我们每个人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花的时间算了,结果呢?
2.孩子们谈论他们度过的时光。
3.谁花的时间最长?谁花的时间最短?
4.为什么每个人都做了四件事,花费的时间却相差如此之大?
5.如果你花更多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会怎么样?少花点时间会怎么样?
小学生每天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比如安排课间十分钟。谁知道课间十分钟能完成什么?如果你拖延会发生什么?如果你着急会发生什么?
扩展活动:
把作业材料放在区域的角落里,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操作,看谁能做得又快又好。
一分钟的课有多大?教案2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体验一分钟的长度。
2,知道时间宝贵,懂得珍惜时间,懂得做一个守时的人。
3、初步训练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知道根据事物的不同特性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要准备的活动
PPT,运营资料。
活动过程
一、引导孩子感受一分钟的长度。
谈论
(B)游戏:寻找朋友。
老师:现在是早上X点。让我们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
问题:你觉得刚才这场比赛持续了多久?
(C)设置问题引起儿童对65,438+0分钟长度发表意见:
老师:你认为一分钟是长还是短?(儿童自由表达)
第二,感知一分钟:
(1)感受一分钟的长度。
1,老师显示时钟,知道时针,分针,秒针。
2.用秒针数60次,感受一下一分钟有多长。
(知识题利用课件直观地引导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概念,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
(2)体验:一分钟能做什么?
1.你认为一分钟可以用来做什么?(儿童表情)
2.让孩子做一分钟区域性活动。
老师:刚才1分钟你做了多少事?大家说说吧。
总结:1分钟怎么过的这么快?同样需要一分钟,但是每个人做的事情不一样,有的事情比较难,有的事情比较简单,所以结果不一样。
(这个环节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感受一分钟有多长,不仅能感受到时间的紧迫,“一分钟过去了”,还能引导孩子初步感受到节约时间的必要性。)
(3)再次体验一分钟的时长,懂得如何有效利用时间。
1,拔萝卜比赛:体验如何在同一分钟内做更多的事情。
(1)老师讲解比赛方法和规则。
(2)少儿比赛,评出优胜队伍。
(3)获奖者分享经验。
老师总结: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不会因为喜欢你就原地不动等你,也不会因为不喜欢你就快速离开。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但由于每个动作时快时慢,结果会不一样。如果你行动缓慢,你会完成得更少。如果你动作快,你可以在一分钟内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应该抓住时间,抓住每一天,抓住每一小时,抓住每一分钟。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然后我们会做更多的事情,完成更多的愿望。
(给孩子创造体验的机会和环境,让孩子互相配合,让孩子感受到一分钟的紧迫,知道如何有效利用时间。这一环节既注重儿童认知的发展,又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和谐发展。)
第三,制定起床时间表,引导孩子节约时间,规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1,出示时间表说明内容。
2.孩子们填写表格。
3.展示单个孩子的计划并解释任务。
总结:在生活中,要学会节约时间,规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这个环节把学习内容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孩子学会规划生活中的时间。)
活动反思
学习教材的反思学习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只有深入分析教材,才能顺利设计活动。新大纲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让孩子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教师要引导孩子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空等现象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认识时间还是很有趣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比较模糊,所以为了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时间的珍贵,设计了体验一分钟的活动。“一分钟有多长”活动的关键在于体验。教师应该如何运用各种方法让孩子体验一分钟的长度?时间本身是抽象的,要把抽象的东西物化到具体的操作中,让孩子在具体的操作中体验一分钟的长度,从而延伸到孩子时间观念的增强,学会珍惜每一分钟。结合大纲和教材分析,因此,我把活动的目标定为:1,在操作中体验一分钟的长度;2、强化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每一分钟;3、体验与同龄人合作的快乐。
一分钟的课有多长?课程计划3活动设计:
大多数孩子都在拖延,那么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孩子拖延的习惯呢?为此,我设计了“一分钟有多长?”目的是让孩子通过体验感受一分钟的长度,理解它的作用。我知道一分钟很短,但是只要珍惜,我可以做很多事情。从而认识到时间的宝贵,认识到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并且逐渐明白要抓紧时间参加各种活动。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一分钟感知运营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时间,懂得时间的不可逆性。
3.能够围绕问题和运营结果分析原因,大胆沟通和发表观点。
4.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
5.考验孩子的反应能力,锻炼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我能做什么》。
2.操作材料:筷子、弹珠;圬工板、污泥;彩色笔,形状着色。
3.一个钟,白纸,记录用的彩笔。
活动流程:
首先,谜语介绍。
1,谜语:滴答,没有腿也能走,没有嘴也能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
2.钟有什么用?它告诉我们,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第二,在游戏中体验一分钟。
老师:你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答:60秒是很长的时间。。。
老师:今天,我邀请孩子们玩一个游戏,自己体验一分钟的长度。
游戏:
(1)木头脑袋游戏。游戏结束:你觉得这一分钟长还是短?你什么时候觉得特别长?
老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很长,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很短。现在的孩子觉得一分钟长还是短?
总结:当我们开心的玩游戏的时候,觉得一分钟很短,很快就会过去。是吗?孩子们想再玩一个游戏吗?范老师会带孩子们玩一个金鸡独立游戏。
(2)金鸡独立。(老师示范)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就单腿站立,尽量不要用另一条腿着地。如果落地了,赶紧把它举起来,看谁能坚持一分钟。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请孙老师计时开始吧...
老师:孩子们该坐下来休息了。这次你觉得一分钟长了还是短了?
总结:原来,当我们在等待坚持或者很累的时候,会觉得一分钟还是有点长。
三、讨论交流收集到的信息:一分钟能做什么?
1.问题:孩子们可以思考我们在一分钟内可以完成什么。
2.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准备好的资料:
让我们看看他们一分钟能做什么。(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讲解)
附:一分钟,银行点钞机可以点1500人民币左右。
一分钟,央视播音员可以播报800字左右。
一分钟,人可以走80米左右。
一分钟,车可以跑1200m左右。
一分钟,成人跳绳可以跳160次...
总结:看来一分钟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很重要。一分钟不仅能让我们做很多事情,还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
第四,操作体验。
老师:一分钟不长也不短。现在老师给你一分钟时间,看你一分钟能做多少。
1,介绍材料:筷子、弹珠;圬工板、污泥;彩色笔,形状着色。
2.介绍规则:儿童分为四组。秒针开始走的时候,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内马上停下来,看看一分钟内大家能做什么。请在一分钟后数数,并记住数字。你准备好了吗?走吧。
3、儿童操作。请数一数你在一分钟内放了多少颗弹珠(珠子,圆圈)。
4、交流总结,教师记录成绩。
让孩子们分组介绍一分钟的结果。方法是:一组孩子依次数,另一组认真听,一分钟内说出谁做的最多。老师在儿童报纸上记录了这些数字。)
(1)也花了一分钟。为什么每组的结果都不一样?
结论:虽然时间一样,但是各组做的事情不一样,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不一样。
(2)我只是发现,虽然戴珠组的孩子做了同样的事情,但是结果却不一样。为什么?(当场让这群孩子再次举报求证。)
结论: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因为每个人动作有快有慢,结果会不一样。
老师:孩子的时间过去了,还能回来吗?
总结:时间宝贵。这一分钟一旦过去,就再也回不来了。一分钟很短,但是如果孩子抓紧时间,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我们不能低估一分钟。只要我们抓住每一分钟,专心工作,不拖泥带水,我们就一定会做更多的事情。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结束:
孩子们有一分钟的时间收拾东西回教室。
活动反映:
为了引起孩子对活动的兴趣,我在知识和资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我通过网络下载了课件《时钟》,用它来帮助孩子体验一分钟,让孩子直观地看到一分钟的运作,帮助孩子认识一分钟,感知一分钟与60秒的关系,让孩子对一分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了方便。通过动手操作,让孩子体验为什么同样一分钟结果会不一样,从而体验一分钟的长度。孩子能明白,同时做事情的快慢会影响结果,熟练程度不同,所有的结果都不一样。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如果你慢慢做同样的事情,需要很长时间。如果你抓紧时间,你会在同一分钟内做很多事情。学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探索中主动学习,有利于师生更好地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一分钟的课有多长?教案4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
2.懂得抓紧时间,珍惜时间参加各种活动,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3.能够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的欲望。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好奇心,体验成功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我能做什么》。
2.孩子们操作许多材料,如珠子和绳子、项圈、弹珠和筷子。
活动流程:
1.沟通:一分钟有多长?
老师:很快我们就要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每个人都认为我们应该在幼儿园抓住每一分钟。你认为一分钟有多长?(幼儿可能会回答“60秒”。)
老师:60秒有多长?
老师:让我们让时钟走一分钟。
二、体验:一分钟能做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
(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时钟图片,体验一分钟的长度。
(1)(老师展示钟面)我们都知道钟。你能告诉我们指针什么时候转一圈吗?(秒针。)
(2)如果有的钟只有两个指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
(3)老师总结:秒针做一个圆或分针做一个方,已经过了一分钟。
(4)现在,让秒针走一次,请体验下一分钟有多长。
老师总结:秒针走了60秒,是一分钟。
2.一分钟能做什么?
老师:人们在一分钟内可以做什么?老师在网上查找信息。让我们看一看。
(老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讲解:)
●人可以一分钟跑200米。
老师:你知道200米有多远吗?(从幼儿园门口到农民公园)
●一个人可以在一分钟内骑行700米。
老师:你能猜出700米有多远吗?幼儿园700米在哪里?(幼儿园到葫芦岛)
●一分钟跳绳150次。
老师:猜猜这个人一分钟跳绳几次?
3.一分钟内我们能做什么?
(1)一分钟我们能做什么?你想试试吗?
(2)老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孩子知道每组的材料都不一样。
(3)秒针开始的时候,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后马上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能做什么。
(4)儿童操作。
(5)交流总结,教师记录结果。
a:请数一数你一分钟内放了多少颗弹珠(你戴了多少颗珠子,戴了多少个项圈)。
B.让孩子们分组介绍一分钟的结果。方法是:一组孩子轮流数,另一组认真听,一分钟内说出谁做的最多。老师记录了孩子们的数量。)
C.也花了一分钟。为什么每组的结果都不一样?
结论:虽然时间一样,但是各组做的事情不一样,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不一样。
D.我才发现,虽然戴珠组的孩子做的事情一样,但是结果不一样。为什么?(当场让这群孩子再次举报求证。)
结论: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因为每个人动作有快有慢,结果会不一样。
4.再给你一分钟。
让我们用心再做一次。这一次,你要珍惜一分钟!时间不等人!
4.一分钟介绍名人能做什么?
跑步。明明经常练习跑步,一分钟能跑200多米。他还在运动会上获得了冠军。
穿好衣服。小红手可能比较干,穿衣服只需要一分钟,冬天不容易感冒。
做口算。芳芳一分钟能做20多道算术题,而且做得又快又准。他是班上的口算之王,每个人都称赞他聪明。
讨论:只要珍惜时间,就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怎样才能珍惜时间?
1.前几天,我们每个人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花的时间算了,结果呢?
2.孩子们谈论他们度过的时光。
3.谁花的时间最长?谁花的时间最短?
4.为什么每个人都做了四件事,花费的时间却相差如此之大?
5.如果你花更多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会怎么样?少花点时间会怎么样?
6.小学生每天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比如安排课间十分钟。谁知道课间十分钟能完成什么?如果你拖延会发生什么?如果你着急会发生什么?
不及物动词摘要
专心做事,不拖延,把今天的工作做完,这些都是珍惜时间的好方法。事实上,时间是宝贵的。这一分钟一旦过去,就再也回不来了。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钟,不要随它去吧白白浪费了,让自己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度过每一分钟,每一天精彩。
活动反映:
为了引起孩子对活动的兴趣,我在知识和资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我通过网络下载了课件《时钟》,用它来帮助孩子体验一分钟,让孩子直观地看到一分钟的运作,帮助孩子认识一分钟,感知一分钟与60秒的关系,让孩子对一分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了方便。通过动手操作,让孩子体验为什么同样一分钟结果会不一样,从而体验一分钟的长度。孩子能明白,同时做事情的快慢会影响结果,熟练程度不同,所有的结果都不一样。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如果你慢慢做同样的事情,需要很长时间。如果你抓紧时间,你会在同一分钟内做很多事情。学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探索中主动学习,有利于师生更好地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一分钟的课有多长?教案5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设施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2.在交流和比较中感受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
3.激发孩子当小学生的欲望。
4.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活动准备:
孩子早期参观小学的照片,反应,小学生活。
活动流程:
一、引导孩子回忆已有的经历,说说小学是什么样子的。
1,小朋友交流讨论,说说小学建筑和幼儿园建筑的区别。
“上次我们参观了小学,谁来告诉我们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区别?”
2.说说小学的教室和幼儿园的教室有什么区别?
“小学的厕所在教室里吗?”
“我们幼儿园老师有办公室吗?”
3.引导孩子谈论小学教室和幼儿园教室的区别。
看图,再次回忆小学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差异。
1.讨论小学班级和幼儿园班级的区别。
“小学的桌椅和我们幼儿园的一样吗?”
“小学每个教室都有两块黑板。他们是干什么的?”
2.看小学一年级的课表,了解小学课程。
“小学的课程和我们的一样吗?”“有哪些课程?”
根据孩子的提问,适当回答。
3.学习小学老师和学生的礼貌用语。
第三,回答孩子的问题,说说愿望。
1,大家的问题。
“小学毕业后我们的座位怎么办?”
“为什么上课发言前一定要举手?”
“什么是作业?你什么时候做作业?”
“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2.孩子的愿望。
“我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选择有利于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内容,如“即将毕业”、“做个小学生”、“学校是什么样子”、“小学生的生活”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长大了,变得更有能力,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知道了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小学生就应该能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照顾自己,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反映:
本次活动从孩子们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自身发展需求出发,从孩子们参观小学开始,孩子们对小学的好奇和渴望都体现了大班额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情感发展。我组织孩子们参观小学,观察小学的环境、操场、音乐室等场景,消除孩子们对小学的陌生感。通过对小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了解,孩子“我要上小学”的兴奋感逐渐萌发。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儿童的兴趣和需求是教学活动的生长点。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满足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教学活动是儿童积累经验和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主导者,对幼儿的愿望和想法给予积极的回应,将活动的目标与幼儿的需求相结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丰富幼儿的体验,使活动深入开展。相信孩子,以孩子为主体。教师要真正成为儿童活动中的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合作者,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
一分钟一节课有多长?6设计思路;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数字、形状、时间、空间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字概念,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些简单问题。”随着省课题“生活化、游戏化数学教育研究”的深入,以及大班幼儿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大班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发现和感受数学,如何让他们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和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数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
最近我们班围绕“万物都在变化”这一主题,结合周围生活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变化,与孩子一起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性学习。在探索时间变化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时间观念差,拖拉。于是“我和钟交朋友”系列活动应运而生,“一分钟有多长”就是其中之一。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时间的存在,体验时间的长短以及时间与我们生活节奏的关系,从而增强大班幼儿的时间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长短,感受时间与人的生活节奏的关系,尝试记录和简单分析自己的活动。
2、增强孩子的时间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集中精力,不要拖拖拉拉,要抓住时间。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孩子对钟表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看钟点。
2.材料准备:教育挂图,1大钟,5小钟,记录单,笔,橡皮泥,球,珠子等。
活动流程:
首先,故事导入:
1,展示挂图,老师讲一个关于生活的小故事。
2.引导孩子思考讨论:“你为什么上学迟到?”
二、引发猜测:一分钟有多长?
让孩子们说:你认为一分钟有多长?
第三,个人的探索和体会。
1.在时钟的帮助下,请静坐一分钟,感受一下一分钟有多长。(知道一分钟是秒针绕着钟面转)引导讨论:一分钟你能做好什么?
2、游戏:“一分钟穿衣”,初步感受动作节奏和时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