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理解法语中翻译方法与文化
法语习语与法国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本文通过分析法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试图对法语习语的翻译技巧作一些探索。
一、法汉习语体现的文化差异
日常生活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很过习语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例如,中国人饭后习惯品茶,而法国人习惯饭后品尝水果和奶酪。因此中文的“茶余饭后”,法语的表达是“entrelapoireetlefromage”。这是由中法两国不同的饮食文化决定的。再如,法国有句谚语:“Unrepassansfromageestunejournéesanssoleil。”意思是:一顿饭没有奶酪就像一天没见太阳。了解法国文化的人知道,奶酪是法国人日常的主要食品之一,法国盛产奶酪400多种。此类例子、俯拾即是。
传统习俗的差异
中法两国的传统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如“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法国,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法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法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和品格。例如,“avoirduchien.”受中国传统习俗的影响,当看到这个习语时,我们很容易产生贬义的联想。其实这个习语在法语里是“你有魅力”的意思。
历史典故的差异
法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例如,汉语中的“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都来源于一定的历史典故,它们所蕴含的意义远远不是字面意思所能表达的。法语的典故习语多来自于其特有的历史事件及《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例如,labotedePandore,fauxcommeJudas,l’oeufdeChristopheColomb等。
二、法语习语的翻译技巧
汉语语言表意功能强大,成语、俗语的表达内容相当丰富,从而为习语的翻译提供了一个相当宽阔的平台。法语的习语多数可以在汉语中找到相应的表达,即使法语中不是习语的表达,在汉语中也有用习语表达的开阔空间。
不同语言的习语,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思想和文化,不能简单的做语言移植。既然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表现方法也不同。那么翻译法语习语时,只有结合词义的特点进行语义调整,才可能跨过原语的障碍。在词义的平台上,有三种调整方式可以解决翻译习语的困难:习语转换为习语,习语转换为非习语,非习语转换为习语。
习语转换为习语
在法汉翻译中,有些习语也许因为对自然的感悟相似,词汇与语义都会出项相似的现象,可以称之为“词义对应”。在两种语法结构和文化内涵完全不同的语言里,要找到从表层到深层都一致的表达方式的确不容易,因此相对来说,法汉两种语言的习语在“词义对应”方面并不多见。但还是有些法语习语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均能在汉语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对于这种情况,只需做个语言移植就可以。例如,Lesmursontdesoreilles.;Ilfautbattrelefeipendantqu’ilestchaud.;Lavéritésortdelabouchedesenfants.等。
习语转换为非习语
有些习语的语言内容和文化内涵在译入语中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方式。面对这种现象,最好的翻译技巧便是采用直译,套用原词义,利用词义并行的特点,重铸习语。随着译入语读者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类“直译句”会渐渐融会,最终演化为习语。在法语习语翻译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Telpère,telfils.;TouslescheminsmènentàRome.等。
三、结语
法汉两种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承载不同的文化,这就必然导致两种语言在习语的运用和表达上存在诸多相异之处。要处理好法语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译者除了要具备对两种文化的领悟、感应能力以及对两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努力使自己具备原作者所具有的理想、感情和意境。同时,译者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克服中法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做到既尊重别国文化,也尊重本国文化,使译文尽可能达意、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