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原名叫什么
金庸原名叫查良镛。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浙江嘉兴海宁人,祖籍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与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
金庸一生结过3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冶芬,1947年,二人在杭州相识。金庸拜访同事的朋友杜冶秋时,邂逅了时年17岁的杜家小姐杜冶芬,后双双坠入爱河。1948年,金庸南下香港前夕,匆忙赶到杭州正式求婚。后来杜冶芬也去了香港,金庸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她,她寂寞无聊,过得不愉快。最后她回了中国内地,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是新闻记者,他们于1956年5月1日结婚。金庸草创《明报》,备尝艰辛,朱玫与他患难与***,还曾变卖首饰支撑《明报》。等到事业成功,婚姻却出现裂痕。金庸的第三任妻子叫林乐怡,1976年,金庸与朱玫感情破裂,主动提出离婚,并娶小自己29岁的林乐怡为妻。
人物评价
金庸是一个成功的报业巨子,更是一个成功的武侠小说创作家,将其定义为一代通俗文学大师是恰如其分的。既然称做通俗文学大师,还是有必要通过他的小说进行一番文学雅俗观的论辨。
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大提高了传统武侠小说作品的思想、文化、艺术品位,包含着浓烈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他以其艺术实践,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了文学的宫殿,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
查先生是著名作家、杰出报人,毕生坚守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如椽之笔,书家国情怀,著作等身,成就非凡。先生爱国爱港,拥护“一国两制”方针,曾参与香港基本法的起草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筹建工作,殚精竭虑,贡献智慧。先生赤子丹心,侠肝义胆,其文采风范永为世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