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个案跟踪观察及教育指导记录

班级:二班。

案例名称:xxx

性别:男

出生日期:2002年9月

一、案件的基本情况:

1,来自教师

段,一个安静内向的男孩,喜欢安静的玩游戏,跟进案件,记录教育指导。我记得他来幼儿园的那一幕,让我们老师很头疼。他是我们见过的分离焦虑特别严重的人。其表现如下:

1.来到幼儿园,父母一走,他就像一个小年糕,粘着妈妈哭了很久,父母一直不走。

2.当孩子哭的时候,他会全身发抖。

3.他不喜欢幼儿园,甚至对幼儿园有点仇视。

4、不会交往,是个“孤僻狭隘”的人,没有好朋友,下课后总是安静的坐着,分享玩具会很自私自大。

5、有入睡困难、遗尿等睡眠问题。

2.来自父母

孩子在家会听话,愿意帮大人做点事;情绪稳定快乐。

二、案例生活的背景

段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受过良好教育,才华横溢。在我上幼儿园之前,因为父母工作忙,大部分时间都是爷爷奶奶照顾他。老人很喜欢他,平时也很听话。但是我妈妈一有时间就带着他。我妈妈一直很重视他的教育。但是爸爸总觉得这个时候送孩子去幼儿园太小了。在这个问题上,家长是有分歧的。

三、案例分析

孩子开始上幼儿园,经历了从一个“家庭人”到社会人的过程。在顺利的角色转换中,孩子应该掌握一些简单的家庭生活原则,比如尊重他人,和睦相处。但据我们老师观察,段的家庭教育普遍轻自理、重知识,轻德育、重智育。因此,段并不掌握这些,这给他融入集体带来了障碍。同时,首先,段说,孩子是家里过分关心的孩子。在孩子的生活中,总是有亲近的人陪伴。而且帮他的人都很细心,能时刻了解孩子的需求,及时帮他解决所有问题。然后,当亲近的人不在身边时,他会不知道该怎么办。其次,由于段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在绘画、手工艺、日常生活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他人,得不到成功的喜悦。他甚至在做手工艺品的时候都有点自卑,脆弱到经常流泪。这种不平衡的状态让他依恋家庭,不喜欢幼儿园和集体生活。

四。案例指导的设想

首先,教师:

1.老师对段特别照顾,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在学习上开设“小班”,与他建立情感联系。

2、家庭合作,教师指导家长调整段的家庭教养方式。

3.本着尊重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改变段的坏习惯,帮助他更和谐地与孩子相处。

4、观察和教育记录。

二、家长:

1.分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刚开始,爸爸妈妈可以在家里短时间离开孩子的视线,但要让孩子听到你的声音。以后,这个时间可以延长,让孩子形成信任:爸爸妈妈现在不在,但很快就会回来。

2、“少”理解,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3.改变关注方式,把关注的焦点从时刻关注孩子生活的需要转移到孩子心理成长的需要上来。有时候,可能需要刻意放慢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快速反应的习惯,给孩子留一些时间来应对自己的困难。

4、更多的人来照顾他,这样孩子可以和更多的大人建立信任关系。

5.在家里进行适当的训练,可以让孩子学会必要的生活技能:用杯子喝水,自己上厕所,自己洗手吃饭,自己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