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与鹰文言文

1. 关于鹰的文言

吴均的《送朱元思书》: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其中: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其中“鸢”即指老鹰

还有《猫与鹰相斗》

原文:

六安乡人有畜鸡者,鸡孵卵,得雏十许,率之啄食于庭。一鹰猝从空来,母鸡张两翼护覆其雏,鹰力搏母鸡,啄其颈,血淋漓,终不释。相持方急,所畜斑猫从草间窥见,仓猝一跃,抓握鹰颈力齿之。惊鹰释鸡,返斗猫,极力相扑。久之,鹰一伸喙,猫腹破肠出,痛绝乃释。鹰毛羽离纵,欲飞去,盘旋良久,仍坠于地。比人至,鹰猫俱死,鸡雏竟保全。

翻译:

六安乡有个养鸡的人,鸡孵蛋,得到十只小鸡,(母鸡)领着它们在院子中啄食.一只鹰突然从空中飞来,母鸡张开两只翅膀护住它的孩子,鹰奋力与母鸡搏斗,啄鸡的颈部,以至鲜血淋漓,一直不放.它们相持正急时,(人)所养的斑猫从草间偷偷看见,突然一跃,抓住鹰的颈用力咬下去.鹰惊慌而放开鸡,转斗猫,用力扑打(猫).过了一会,鹰一伸喙(啄猫),猫腹部破裂肠子流出,非常痛苦而放开(鹰).鹰离开了猫,想要飞走,但在空中盘旋良久,仍然掉在地上.在人来时,鹰与猫全死了,小鸡竟然被保全.

2. 纸鸢原文及翻译赏析

摘要:诗借物喻人,讽刺非常辛辣。

惜乎现实中又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说,一些“纸鸢”栽下来,虽不在“青云”,却仍在“假棱嶒”、“自觉能”,这大概又是袁枚始料而未及的了。纸鸢·袁枚纸鸢风骨假棱嶒,蹑惯青云自觉能。

一日风停落泥滓,低飞还不及苍蝇。袁枚曾说:“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

(《随园诗话》卷二)又说:“咏物诗无寄托,便是儿童猜谜”(同上)他喜欢、也善于在咏物诗中别寄寓义,如其《偶作》云:“晴太温和雨太凉,江南春事费商量。杨花不倚东风势,怎好漫天独自狂。”

三四句可为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替薛宝钗写的《柳絮词》作注。这首《纸鸢》也是言内见物、言外见人之作,且与上诗有相通处。

与许多运用隐喻手法的咏物诗一样,这首诗的“言外见人”的效果,也是通过抓住物与人的对应性特征,借助谓语把无生命的名词变为有生命的主体,再辅之以一定的借喻手法来获得的。纸鸢即风筝,古多以竹制,其架可称“骨”,但称“风骨”,又言“棱嶒”(瘦劲、刚硬、威严),其意即超出纸鸢骨之外。

“蹑”(踏)“自觉”这些动词都是形容描写人的,此作“纸鸢”的谓语,使“纸鸢”成了有生命的主体,诗的隐喻效果也更加明显。“青云”喻高位,此已为人所***知。

纸鸢升天,须借风力,失去风的托送,它即落地沾泥,还不如苍蝇,因为苍蝇虽不能高飞,但其飞动尚凭己翅之力。此诗下有自注说:“余前有《憎蝇》之作。”

其《憎蝇》诗云:“深秋丑扇尚纷纷,偶据高柯自道真。枵腹可曾餐墨水?恶声偏欲扰诗人。

神昏不附追风骥,暑退能留几日身?辜负天教生羽翼,枉钻窗纸费精神。”显然,这里的蝇是指凭炙手可热的背景获取一定的地位的人,他们不学无术、天资愚钝却又要附庸风雅,干扰、指责真正有才华的人作诗做事。

诗中预料这些人好景不长,必将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失去其声势。而《纸鸢》诗中作者说掉地的纸鸢比苍蝇都不如,可见其对纸鸢——纸鸢式人物尤为鄙视、厌恶。

苍蝇惹厌,但丑态显然,且多少靠点自身能力;“纸鸢”则全仗他人始得高飞,然而还不自知,显出一副高峻威严的样子,这些人栽下来,将比苍蝇入秋更惨。诗借物喻人,讽刺非常辛辣。

惜乎现实中又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说,一些“纸鸢”栽下来,虽不在“青云”,却仍在“假棱嶒”、“自觉能”,这大概又是袁枚始料而未及的了。

3. 谁有文言文《鹰》的解释 速度啊

楚文王少时好猎。

有人献一鹰。文王见之,爪距利,殊绝常鹰。

故文网猎于云梦,置网云布,烟烧张天。毛群羽族,争噬竞搏;此鹰轩颈瞪目,无搏噬之志。

王曰:“吾鹰所获以百数,汝鹰曾无奋意,将欺余邪?”献者曰:“若效于雉兔,臣岂敢献。”俄而,云际有一物翔,不辩其形。

鹰遂竦翮而升,矗若飞电。许臾,雨堕如雪,雪下如雨。

有大鸟坠地,度其两翅,广数十里。众莫能识。

时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文王乃厚赏之。

楚文王喜好打猎,有人献给他一只鹰。他见这鹰与普通的鹰不一样,所以带它到云梦一 带打猎。

一般的猎鹰、猎狗争着捕捉猎物,只有这只鹰瞪着眼睛远远地望着天边的云。不久 有一个东西出现在天空,分辨不出它的形状。

这只鹰就振动翅膀升上天空,快得象闪电一 样。不一会,羽毛象下雪一样飘落下来,血象下雨一样洒落下来,有只大鸟掉到地上。

估计 这只大鸟的翅膀,展开有几十里宽。当时有见识广博的人说:“这是大鹏的雏鸟啊!”文王重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