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平台的对峙与决裂

现在的网约车平台还是一个小局面。一滴钱烧了几百亿,占了大部分流量,却依然无法实现流量转化为利润的能力。

也是秉承了跪客的核心服务宗旨。时不时会免费提供打车票,但打车体验依然被乘客评价很差,甚至其大数据查杀技术让部分乘客体验到了被割韭菜的无奈。

对于司机来说,是一种煎熬。强制派单,口碑值,服务点,各种算法,都是基于平台利益。唯一能激起一点热情的司机奖励,基本就是耍猴游戏。目前流水加速卡不仅仅是司机买,地方也有。比如九点会购买,你刚好在载客。几分钟后你去的时候,你会被抢劫。

从几年前开始,公司和乘客分开定价的时候,我就一直有预感,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以前司机和乘客是同步的,总计费价格、乘客折扣、乘客实际支付、司机实际收入、平台数量一目了然,有据可查。

自从司乘分离后,感觉收入越来越少。凡是对司机好,对平台不好的都砍掉:

1,预约单的起拍价。以前20元起步,现在12.5元。

2、乘客加价。涨价幅度从过去的2.8倍限制到现在的1.5倍,最高不超过40元。

平台疯狂招人,从最初的20%,一路涨到平均35%,极端的抽成能达到60%以上。

几个月前,重庆北站南广场收到两张单人拼车票,一名乘客前往T2终点站,另一名乘客前往关悦南路路口,极为方便。按照计划,T2会先被送去,然后再去关悦南路。肯定是机场没有优先排队。巧的是,这是机场第二天一早改签的航班,并告诉我不要去航站楼,就找附近的酒店区。所以我同意先送关悦南路,然后再回机场。因此,到达关悦南路后,我显示票价为54元,乘客实际支付了68.9元。返回机场转盘时,票价显示为70元,乘客实际支付了44.8元。这一单乘客交了113.7元。按照方案,司机只拿到了54元,高达52.5%。即使按照绕道的70元计算,依然高达38.5%。这只是一场双杀。如果是三人对战,为什么不呢?

很多司机据此认为一个滴滴不厚道,就换个良心平台,比如某德旗下的几十个小平台。只能说是愚蠢和幼稚。老板都这么惨,更别说这些烂鱼虾了。我试了一招,第二单是90公里的“优质”订单。看完表,车费不到200元。如果我没有接到顺风的订单,我会失去我的衣服和裤子。

这些小平台不需要流量,只好聚集在高德等人的旗号下做慈善,靠低价吸引客户,要拉很多水,还要交几个流量费。

一滴虽然没关注这些小平台,但这几年不断搞所谓的下沉市场,什么特价,远程特价,白菜拼车。怎么会便宜?不就是一个小平台吗?

前几年喜欢用第一个steam,抢单模式。只要能抢到,我就跑。谁的单价高?100多公里,500多公里,200公里,仙女山,1200,谁知道。结果第一辆车降价了,对,降价了,标了一个运费下降,司机就没了。乘客们知道吗?反正这两年他们也没重视。

只是这种降维打击的一滴。是谁呀?白菜拼车、长途特价、特价,还有花猪、同程旅行等子品牌,运费都下去了,但是抽成可以不减甚至更高。这样一来,到底是谁受到了伤害?乘客少交了,平台也没少赚。只有司机运气不好,拿到的钱越来越少。

况且司机无非是个苦力,跟任何体力劳动者一样,召之即来,来之即去。

人们之所以趋之若鹜,无非是门槛低。只要他们有驾照,就可以凌驾其上。有没有文化,有没有经验都不重要。至于主管部门强调的遵守法律,从滴滴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没有遵守过。你罚,我报销,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加上前几年的补贴大战,确实吸引了大量私家车加入,也确实赚了几条烟。现在还剩多少?

回头看看16.7的路况,不禁觉得现在不堵车了。体制外,但凡下班有车,哪个不从下午六点就跑到凌晨去收?本来大家下班开车回家,至少要跑两三百才能回家。于是满大街的车要么在路边等客人,要么在载客,车流滚滚。那是忙乱。现在,我们怎么能有这样的景象呢?

有人质疑,某滴滴并入黑车,合法化了。我对此嗤之以鼻。太丑了!

黑车虽然违法,但是符合市场规律,价格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的。不是强买强卖,不可能谈成交易。闹市区,景点,节假日,人挤人,一滴一个作业单,两个半公里去接人,两三公里再给人半个小时,所以,需要一个小时的精力,起步价6.8元,外加四五元时间费,雷锋不拿这个。每到这个季节,热力图显示乘客打电话上千次,空车往往几十辆。为什么会有空车?司机不是白痴。他们都设定了目的地。估计都是一键直达北京的。谁敢上纲上线?直接黑车生意。就今年5月13日假期,洪亚东起步价1日80-100,2日80-60,3日60-50。一般在10公里以内,超过了就加和。十点去,一点来取车。三个小时几十公里赚个五六百不算多。一滴到500到600公里需要13个多小时。

对于司机来说,努力工作,赚点辛苦钱也是值得的。喜欢开出租车,技术好,路熟,有足够的时间跑,自然业务更好,流水更高。

然而网约车就不一样了。你能否接到订单与你的努力无关。长期收不到订单就是在浪费时间。订单不断响,光是浪费一个单子是赚不到钱的,又堵又费时。为了平衡网约车订单主要是垃圾单的现实(不能叫出租车,即使叫了也不会去的人),在系统算法中加入了一个控制水流的算法。总的思路是,如果流量长期偏低,就去弥补优质订单,抬高流量。相反,如果短时间内接到优质订单,获得高流量,那么就会出现连续的垃圾订单或者没有订单,降低流量。

所以老司机总结,一滴水高是时间堆积出来的。炮灰司机每小时还能有500到600流的流水,每天15个小时的在线时间。优质司机和领队每小时流水能达到五六十个小时,至少需要十个小时。

我认识的快递司机中,有个师傅比我大十岁,已经退休,不抽烟不喝酒,过着自律的生活,每天六点出发,直到十小时计费时间破了才回家。最好是记录每月流水(加上所有奖励:),并且不超过2万。因为他的退休收入,他租的车都在一个账户里。总收入扣除租车总成本,违章成本,一天两顿饭的成本,他一年净收入差不多十几万。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结果。

所以对于有跑车的年轻人,我总是说这是夕阳产业,未来的一切一目了然。不管努力不努力,只能维持生计,买房养家,养孩子。你还有时间陪家人吗?二十四小时需要十五个小时。还剩多少?

所谓的平台经济,除了两端的疯狂收获,还能起到推动作用吗?中间只是提供司机和乘客的信息,却砍掉了大部分利润。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每滴提取五毛钱信息费,还按20%到50%的比例提取,合理吗?

那么多相继倒闭的小平台,你想过这个思路吗?不要指望靠抽取佣金来获取暴利,而应该换一种合法遵循规则,只收取合理信息费的发展方式。其实一个网约车平台的投入和运营费用是固定的。当用户数量和运营车辆数量持续上升时,就是良性循环的开始。

出行是刚需,不是看你补不补补贴,而是选择出行方式。在某些情况下,乘客更关注效率、安全和良好的乘坐体验。不管这车多贵,还是有人买。再便宜的拼车,也有人坐公交。按照各地公布的高于当地出租车20%的标准,运价没有错。部分订单可能会流失,但整体影响不大。既避免了与当地出租车的低价竞争,又及时弥补了他们的运力不足。

价格上涨了。你能阻止这么多低价平台吗?不要担心那个。冯凭3.5公里落差起步价7.3元。扣除信息费,司机到账6.8元。如果出租车价格高于20%,冯凭3公里起步价12元,冯凭3.5公里起步价13元。假设我们提取的信息费按照十位数按个位数收取,一元19元,两元20元,116元11元,信息费始终在10%以内。那么,这3.5公里的冯凭单,乘客交十三元,平台信息费一元,师傅赚十二元。相比一滴6.8元的收益,直接增加收益1.7倍。高手都不是傻子,这个价格,更不用说平峰,平峰都可以,不管我们有多累,我们都不会怪任何人。

肯定有人又回到价格问题上来了。冯凭家的起步价是9元3.5公里,你们家的起步价是12元3公里。谁来坐?

我有很多平台车,都投奔我了,随叫随到,都是符合双证的,派单原则永远只有一个。就近派单一流,响应速度好,服务态度好,司机专业,安全可靠。

几乎所有的平台,像滴滴,在派单逻辑上都有私货,甚至严重影响用户的用车体验。

首先,这些平台的低运费和高抽费严重打击了司机跑高峰单和垃圾单的积极性,他们跑累了,赚不到钱,甚至亏损,迫使这些平台拿出一部分高抽费作为奖励,鼓励司机跑高峰拥堵单和垃圾单,一般都是按单量计算。比如3票10,5票20等等。有时候效果不好,会增加金额,导致司机作弊。比如6:00-9:00,9张票奖励42元。8点50分,司机刚接完8单,42元搞定了这一单。这时候最安全的做法就是赶紧给自己下单。这也叫作弊,骗奖金。以前一滴奖励高的时候直接有人作弊,所以为了防止作弊,系统是绝对不会就近发单的,因为刷单的司机就在车上,当然是离车最近的。

不就近派单的第二个原因是照顾对你有利的车辆利益。比如有些平台有自营车和加盟车,优质的订单和订单肯定是自营的。一个滴滴有双证合规的公司车,双证合规的私家车,无牌私家车,商场租赁车等等。因为双证合规的公司车需要向公司分摊1.77%的流水,是最终的调度级别。

不就近派单的第三个原因是所谓的口碑值、出行评分、服务评分越高,派单优先级越高的规则。虽然大家都知道是扯淡,而且账单被爆的时候都给了分,但这也是影响账单送达的因素。

某滴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拼车是其暴利来源,诱导乘客拼车,长期匹配拼车乘客也是其中之一。

综上所述,客车体验如何才能好?半天打不到车,还要等两三公里。如果遇到脾气不好的司机,可以违规取消,重新等待。

所以新平台会有很大的优势。既然没有奖励,就没有作弊,也没有监督。双证车辆均有资格加入,没有派单倾向。相同距离的车辆应由系统随机分配。司机账号不使用任何层级,不做任何计费倾斜。这种模式不包含任何非法商品。对于司机来说,取决于你和乘客之间的距离。对于乘客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快速反应。

也有人说,不为司机账号设置层级,如何维持整体服务质量?如何处理司机和乘客之间的纠纷?

我只能呵呵。首先,办理了双证合规运营手续的车辆,都是在运管部门网上预约并依法运营的出租车;师傅就是在公安局提交身份信息,核实身份的人。达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资格后,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从业资格证。

谁在乎出租车?当然是运输管理部门。有必要像某滴一样对抗监管,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转移司乘矛盾吗?

作为司机和被司机,发生纠纷应该由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来裁决不是更让人放心吗?

对于一些小投诉,平台要及时提醒师傅改进。比如主观的,什么样的车辆外观,干净程度,热情程度等等。这类投诉按季度或每半年统计一次。如果达到相应的次数,可以停学几天,不处罚,到期就清零。

这也需要平台服从行业管理,有效促进出行行业的健康发展。

年初,在质疑一滴疯狂抽血的时候,它进行了所谓的自查,说平均抽血率只有20%多,极端情况可以达到30%以上。我在前面已经演示过了,我面对过52%的抽血!它还信誓旦旦地说,大部分乘客得到了补充,司机得到了补贴。除去运营成本,净利润为3.0%。

作为一个跑了两万多票的老司机,我相信你是鬼!超低运费,高抽成,你赚谁的钱?挖好的坑里埋了多少无辜的人?

以我现在的凌派车为例。二手公司车是公司办完操作手续改装CNG后,一个优秀的小伙子花了15万多买的。到他退转的时候,才十个月,七万公里,估计毛收入九万多。扣除2万的油费,净毛收入7万,洗车、停车、保养、装修就更不用说了。把我的价格转到9万,净亏损6万多,比上面说的成本还多,十个月7万公里,没有一分钱回报,还要生活费!

前年有几个凌派学校一年9万多公里,便宜卖6万。买贵了也不心疼。我只知道那是别人的血泪史。

疯狂的资本背后,隐藏的血盆大口,被吞噬的其实是大多数人。

不仅是司机,还有乘客。5月份之前,一个滴滴被允许有2.8倍的订单,在机场送走乘客后,我显示自己排在第22位,在网上匆匆忙忙的去了汽车停车场。进场后,我响了一个2.8倍的订单,才18公里,冯凭的价格三十出头。在接乘客的路上,我认定北京乘客,苹果手机。果然四个北京乘客,苹果手机,问为什么涨价,都说习惯了,页面自动提示。当他们告诉机场车太多的时候,他们排队住,从来没有听说过,也没有收到过双单,虽然他们四个不介意,但他们当然有想法。记得起步价86(正常7.3),跑了将近120元。

说了这么多,是对目前市场环境的无奈。我想根据我过去几年的知识发表一些看法。

希望有一个新的平台,结束超低的运价,切断抽血机,依法合规经营,让出行市场公平。

至于司机,净收入不会有太大变化,利润均分是市场原则。只是希望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能大大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工作时间,早日过上正常的生活。

向那些奔波在路上,早出晚归,久等的战友们问好!注意身体!

我已经踩了刹车,在家里保养,暂时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