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想要的那么多?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似乎什么都想要。既想专业和工作上是名列前茅的,又想理财上自己也是高人一筹的,还想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是棒棒的,如此等等。但什么都想要,也就意味着哪个方面都不能精通,意味着哪个方面都得不到。但即便懂了这个道理,事实上,内心里还是想什么都要。我想我的情况并非个例。经过我的反复思考,我意识到这是因为我缺少安全感!(本文仅是我个人的浅显思考。如果有相关专业书籍,烦请推荐!谢谢)

希望专业和工作上名列前茅是为了多些财富收入,理财上高人一筹,也是为了财富收入,希望身体健康既是为了躲避疾病的痛苦,更是惧怕财富的损失。甚至,当我和妻子的收入已经足够我们过上比许多人幸福的生活后,我却仍然保持了在市场和超市买东西都要反复比对性价比的习惯。虽然我已经懂得了笑来老师说的“注意力>时间>金钱”的道理。

当我意识到,在我事实上已经实现了菜市场自由后,却仍保持着过于节俭的荒谬习惯后,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想来想去,我明白这是因为小时候贫穷的记忆。

我出生在农村。农村的生活总是贫瘠的。为了对抗这种贫瘠,农村人不得不一方面尽可能地榨尽土地和自己力气地多挣钱;另一方面则能省则省地将那些数额很少的钱一点点地攒成多一些的钱,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正是在这种长期勒紧裤腰带生活的习惯中,我养成了极度节俭的习惯。长期以来,我的花钱习惯都是,对我自己花的钱,能省则省,对他人该花的钱,则毫不吝啬。

但长期这样紧巴巴地生活,让我习惯性地养成了活着是为了他人,而自己却不值得享受的潜意识。甚至,为此,自己会去一定程度上讨好别人,哪怕委屈自己;自己会压制自己的欲望,会认为那是可耻的。我想我的行为够不上病态,却也不是真正健康的状态。

人在基因层面就应该首先是利己的,甚至连帮助他人也是为了利己(比如助人后的愉悦感。甚至很多极端高尚的行为也是利己的,比如舍生取义。因为那种行为是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做了会让自己感到高尚而愉悦。)所以如果人活成了为了他人而活,虽然看起来是很高尚的,但却不是健康的自我认知。那种失去自我去愉悦他人,不敢表达和面对自己正常诉求的行为都是病态的。显然,健康的自我认知应该是我为了我自己而活,我为了我的愉悦而活。当然,所有的利己行为都应该在道德的框架内。所以,我不应压制自己的欲望,我应该客观地与真实的自我对话,真实地满足他的需求。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让自己觉得开心幸福。

长期以来,我都非常羡慕身边那些能用自己的快乐感染我们的人。我也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像他们一样充满欢笑、充满幽默,给他人带去欢笑,但是我却一直做不到。当我意识到这是因为我长期压抑自己的情感时,我才明白:一个不敢满足自己内心真实需求的人,又怎么能真正感到幸福和快乐呢?而一个不由内而外感受到幸福和快乐的人,又怎么可能带给他人幸福和快乐呢?

农村的记忆确实让我长期陷于贫瘠导致的自我压抑中,陷于不自信的讨好他人中。但我却因为惯性,使自己仍然活在了过去的贫瘠记忆中。虽然我事实上已经在物质上,完成了从贫瘠农村孩子向城市中等收入家庭的转变;精神上,基本完成了农村凤凰男向城市知识和理性家庭的转变;思想上,也正在从北方落后的农村思维向世界先进思想的转变和内化过程中。我事实上已经走完了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城市小市民向城市良好市民的转变的两辈子,我已经脱胎换骨了,那么这种情况下,我应该自信,应该直面自己的内心需求,为自己而活!

我想要的工作、理财和健康等事物背后的本质其实还是财富。虽然我已经意识到了我和妻子的财富基础,但我却仍然想要更多的财富,而且目前也没有看到对于财富的追求的止境在哪里。以有限的精力去追求无限的财富,除了疲惫和挫败,我想不到有更好的结果。我思考我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我意识到这是因为我缺乏安全感。

无论是想通过优秀的工作增加工资性收入,还是通过理财增加非工资性收入,我都想亲力亲为。我身边也有大量的人都是这样的思维模式。但只要安静下来简单想一想就会意识到,我们业余水平的理财是一定弱于那些专业做理财的人的(此处专业是指真的专业,特指本专业全国甚至全球最好的1%-5%。虽然从事理财行业,但实际是业余水平的人员不算)。既然我们这些业余水准是弱于专业水准的,那么我们正常的行为模式应该是把钱交给专业的人去理财。具体说就是,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地提高我们的专业能力,以此提高我们的工资性收入,同时,把我们的钱交给最专业的理财机构,聘请他们并雇佣他们的专业知识,而不是我们自己的亲力亲为。

举个例子吧。一般科研型国企中,做一件事情需要1位水平高的技术领导者和10位水平一般的跟随者。而一般科技人员的收入在15-30w,这样,在国企里,做一件事情的年成本要165-330万。而在民营企业里,则会直接雇佣这一位技术水平高的人,并给出不低于100万的年薪。100万的年薪猛地看起来很多,但同国企的用人费用支出相比,会发现,民营企业的用人效率更高。

“聘请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道理是浅显易懂的,但背后的逻辑还是需要一定的深入思考。我想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不信任专业的人是因为:一是我们绝大多数都只是普通人,我们接触到的人群和层次也都是普通人,远不是专业的人群。所以,我们接触到的各行各业的从事专业工作却非专业人士的普遍现象,让我们形成了“专业的人水平还不如自己的印象”。二是由于中国长期封建统治过程中,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因此,从社会制度到国民文化,我们始终处于农业社会,而没有进入商业社会或工业社会的契约和制度文化中。也正是因为缺少这种契约精神和基于专业和交换的工业文化,使得我们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广泛存在着失信和破坏制度破坏契约的走后门或走所谓捷径的事情。

而正是这些破坏规则缺少契约和法制约束的行为,让大多数普通百姓觉得只有自己或血缘亲人亲自出马,才是可以信任和可靠的。而这种行为本身,则反过来限制了商业契约文化,并阻碍了人们对于“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的理解和认识。

正是由于大多数人的利益无法获得安全的保障,导致人心惶惶。使得人们或者将精力投入在了不断赚更多钱上,或者将精力投入在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上面。而这种事实上缺乏安全感的行为,导致大量的事情都处于通俗浅显的状态而无法深入。例如,因为企业大量投入获得的研发成果会被低成本地“山寨”,同时又难以获得制度和法律的保护,而让个人或企业有顾及而难以大量投入,也就导致中国鲜有真正的大成果。

所以,如果真的想要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那么第一步恰恰不是“唤醒每个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梦想”,而是构建人人守法人人畏法的“法制社会”。而与企业,则是构建人人守制度人人畏制度的“制度企业”。而与我们个人和家庭,则也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起一套人人遵守而又不断完善的个人管理制度和家庭制度入手。用不断完善的制度去构建起我们的安全感,去保护我们的安全感,从而让我们真正地为自己的幸福而活,为满足自己的幸福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