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化总梯度的计算方法

必须指出,这里的归一化函数ΔgH(ζ)已不是解析调和函数,所谓对之“延拓”求奇点,也仅是借用原来的概念而已。此外,再深入研究一下ΔgH(ζ),可以发现它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函数,随z的增加,它将越来越不稳定,会出现许多附加的极值。因此,实际应用中,并不用观测面内的归一化重力异常ΔgH(ζ)(这是因为重力异常观测值中的随机误差和级数舍去误差γN(ζ)随着下延深度增加而越来越大,致使下延结果畸变),而是用观测剖面内重力异常的总梯度(即Vxz和Vzz矢量和的模)作归一化函数。它同归一化的ΔgH(ζ)一样,当归一化总梯度延拓至场源时,将有极大值。同样可根据其极值来判断场源或奇点的位置。

此外,归一化总梯度的余项和随机误差对下延结果的影响,要比归一化重力异常小得多。归一化总梯度的定义为

勘探重力学与地磁学

式中:G(x,z)为观测点(xoz沿垂面)上的重力总梯度的模; 为深度z上M+1个点的总梯度模的平均值;M为测点的间隔数。可以看出,GH(x,z)是一个无量纲的量。在xoz面内,要按一定深度间隔计算出各点的GH(x,z),就可勾划出下半空间内的GH(x,z)的等值线图。

下面介绍由观测剖面上的重力异常Δg计算下半空间各点的Vxz和Vzz的方法(也可直接用扭秤实测出Vxz和Vzz)。常用的换算方法是以傅里叶级数来表示Δg(x,z),然后求导数得到Vxz和Vzz。在实际工作中,级数必然是有限的,在计算时,可用正弦级数与余弦级数来表示,从而使问题变得更简便。若测线上两个端点的重力值为零,则正弦级数收敛得更快。为了使两端点的重力值为零,可对测线上的某一个点的Δg(x,0)减去线性项a-bx,其中a为测线起点的重力值Δg起(x,0);b=Δg起(x,0)-Δg未(x,0)/L,Δg未为测线末端的重力值,L为测线长度。由于在测线两端点的重力异常为零的条件下,正弦级数的收敛较余弦级数快,因此选正弦级数表示下半平面内的重力异常,则

勘探重力学与地磁学

其中:

式中:Bn为谐波数;N为项数; 为下延因子。对(11-65)式求导得

勘探重力学与地磁学

勘探重力学与地磁学

Bn的离散求和形式为

勘探重力学与地磁学

式中:x=jΔx(j=0,1,2,…,M);Δx为点距;M为总点数;M=L/Δx;Δg(jΔx)为测线L上第j点的实测重力值。

为了减小由随机干扰和测线端部场的截断而引起的下半平面中GH(x,z)曲线的剧烈跳动(所谓振荡效应),还必须对Bn乘上一个圆滑因子qm,以增强延拓过程的稳定性。

勘探重力学与地磁学

式中:m=1,2,3,…;N为总项数;qm的数值从1变到零,n越大(高频部分)受到的圆滑作用越强,说明qm对高频(波数)成分有明显的压抑作用。在石油勘探中m=2较为合适。因此计算Vxz,Vzz的公式应为

勘探重力学与地磁学

勘探重力学与地磁学

在以后许多人的研究中,仿照B.Cianciara等人提出的相位概念,增加与总梯度图相对应的相位图,其计算公式为

勘探重力学与地磁学

需要指出的,级数的总项数(谐波数)N是一个甚为关键的参数,在观测误差及测线长度一定的条件下,它的取值将决定是否能正确定出场源的位置,GH(x,z)的极值以及出现极值的深度均随N值而异。在实际工作中,可选不同的N值来计算GH(x,z),这时将获得相应的一系列的极值,诸极值中,最大的那个极值的深度即为场源所在,而算出极大值的那个N便是应取的参数。

综上所述,计算归一化总梯度的具体步骤如下:

(1)从原始重力值Δg(x,0)减去线性a+bx。

(2)利用上述相减后的Δg值,根据(11-68)求Bn。

(3)由(11-70),(11-71)式,根据求出的Bn来求Vxz,Vzz。

(4)由(11-64)式,用求得的Vxz及Vzz,再求GH(x,z)。

(5)确定N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