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挞怎么读
蛋挞的读音是:dàn tà。
一、释义:
是一种以蛋浆做成馅料的西式馅饼;台湾称为蛋塔,“挞”是英文“tart”的音译,意指馅料外露的馅饼(相对表面被饼皮覆盖,馅料密封的批派馅饼)(pie);蛋挞即以蛋浆为馅料的"tart”。
二、字义
1、蛋,汉语一级字,释义:1、鸟、龟、蛇等所产的卵。2、主要为产蛋而饲养的:蛋鸡。3、(蛋儿)球形状的东西:泥蛋儿,山药蛋。4、称某种人(含贬义):坏蛋、笨蛋、穷光蛋。
2、挞,是汉语词汇,指的是用鞭棍等打人。引申为攻打,拍打。
三、笔顺:
1.?蛋总笔画:11笔。1. 乛(横撇/横钩)、2. 丨(竖)、3. 一(横)、4. ノ(撇)、5. ?(捺)、6. 丨(竖)、7. ?(横折)、8. 一(横)、9. 丨(竖)、10. 一(横)、11. 丶(点)。
2.?挞总笔画:9笔。1. 一(横)、2. 亅(竖钩)、3. ?(提)、4. 一(横)、5. ノ(撇)、6. 丶(点)、7. 丶(点)、8. (横折折撇)、9. (捺)。
蛋挞的简介
起源:
蛋挞最早是由19世纪葡萄牙里斯本贝伦区一所名为——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的修女所发明的。当时,修女袍需要用到大量的蛋清来上浆,修女们为了消耗掉剩下的蛋黄,便将其制作成甜点蛋挞。
后来,葡萄牙自由革命爆发,修道院被迫关闭,修女们的制作蛋挞配方被一糖厂老板收购,并在修女院隔壁开了一家饼店,售卖蛋挞。可是,当时的蛋挞名为“贝伦挞“(Pastéis de Belém),也就是今日俗称的”葡式蛋挞“的鼻祖。
做法:
1、取白糖两勺,用少量热水化开,然后倒入适量的牛奶,加入一勺炼乳,加入适量面粉和一个蛋黄,进行搅拌。
2、搅拌均匀后放入解冻准备好的蛋挞皮。
3、烤箱预热后设定200度,将准备好的蛋挞放入烤箱,考20分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