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教案

元宵节教案1一、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积极参加看花灯、玩花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和同龄人一起过节的快乐。

3.知道元宵节是正月十五。

4.通过礼物对色彩感兴趣。

5.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愿意参加活动来装点环境。

二、活动准备

1,干米粉,每人两个小盘子,每人一个灯笼。

2、锣鼓音乐伴奏

三、活动过程

1,说说元宵节。

(1)引导孩子说出:我知道元宵节。

(2)在儿童故事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介绍了元宵节的由来和中国人民庆祝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2.做个元宵节。

(1)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老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演示制作方法。

①将圆圆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碟中,来回滚动,直至沾满米粉。

2最后放在手心,绕一圈。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在合作中掌握卷米粉的技巧。

(4)把揉好的元宵放入各组的大盘子里,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孩子们一边玩灯笼,一边等着元宵节做好。

3.玩灯笼。

(1)孩子们每人提着一个灯笼,同伴们互相欣赏,并介绍他们所持灯笼的名称和主要特点。

(2)孩子们在音乐中玩灯笼。

4.品味元宵节。

鼓励孩子礼貌地邀请老师阿姨一起吃元宵,学会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体会劳动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四、活动结束

1,评估

2.摘要

元宵节教案2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看灯笼,吃元宵等。);

2.最初尝试用语言、艺术等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知识和感受;

3.感受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4.愿意积极参与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孩子们知道节日的时间。

要准备的活动

1,老师和孩子共同布置活动室,悬挂孩子和家长一起准备的红色物品;

2、面粉、盘子、小碗、勺子等。

3.在网上收集灯笼和元宵节的视频。

特定活动过程

1.各班欣赏元宵节的各种视频,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看灯笼,吃元宵等。).

2.欣赏灯笼,感受它们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图案。

3.尽量用比较完整的语言介绍花灯的名称和特点,体验边说边玩的乐趣。

4.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5.享受通过烹饪、烹调和品尝元宵来制作食物。

6.你可以用简短的语言说出元宵的味道,说出你品尝元宵的感受。

教学反思

元宵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元宵节”。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伴随着人们迎接春天,是最彻底、最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参与和表演对节日气氛有进一步的体验。

元宵节教案3活动的设计背景

元宵节刚过,孩子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但是很少有孩子知道元宵节的起源。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传统。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元宵节的历史,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

2.让孩子们深深感受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3.了解节日的时间、由来和习俗,感受节日的气氛。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5.了解节日期间人们的主要庆祝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元宵节的起源

活动过程

一、老师疑惑,元宵节是怎么来的?这是另一个故事。

第二,老师讲故事,提问

老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

幼:玉皇大帝要烧死百姓,于是人们得知消息后提前挂灯笼放烟花,省去了这个难关。

老师第二次讲了这个故事。

老师:元宵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代代相传,用同样的方式庆祝。现在过元宵节意味着什么?

年轻:看花灯,吃饺子等。

老师总结说,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用挂灯笼的情况来表达他们的喜悦,庆祝一年的丰收,喜气洋洋。

第三,让孩子把元宵节的由来带回家考考父母,给他们讲“元宵节的由来”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

元宵节的故事是一个神话和传说,它传达了一种深深的爱和一种感激的心情。为了感谢仙女拯救人间,让孩子们感受到,懂得感恩,懂得报恩。传承热爱和赞美中国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教案4一、活动目标:

1,小朋友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意义和民俗,分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2、形成孩子良好的相互关系和友谊的品质。

二、活动准备:

1.教室里提前整理好小朋友收集的灯笼,老师准备一些新的灯笼。

2.准备一些关于灯的简单谜语。

三、活动过程:

1,请让孩子享受我们一起安排的教室,请告诉他们:谁知道这种安排有什么节日特色?

一、儿童回答

B.老师总结:元宵节意味着家人团聚,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它有其独特的传统节日气氛。

2.让孩子们回忆他们在元宵节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第四,做元宵,吃元宵,赏灯笼等。

1.教师展示灯笼,让孩子看灯笼:观察灯笼的种类、颜色和形状。

a、可以和同伴自由观赏花灯,向同伴介绍自己带的花灯的名称和主要特点。

请告诉每个孩子他们最喜欢的灯笼的名字,外形特征等。也可以在买灯笼的时候讲场景,注意引导孩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

c、老师总结,帮助孩子了解灯笼的特点,并告诉孩子,扎灯笼是民间艺术,是中国人的绝活。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的结束和延长:

游戏:展示关于灯的谜语,让孩子们猜。

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去湖外玩灯。在玩耍的过程中,提醒孩子爱惜灯光,注意安全,鼓励孩子用礼貌用语与伙伴交流。

元宵节教案5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民俗。

2.欣赏灯笼,感受它们的美丽。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体验准备:请家长帮助孩子丰富关于元宵节的知识。

材料准备:关于元宵节的由来和活动的一些课件和谜语。

环境准备:收集各种灯笼,安排灯笼展。

活动流程:

1,用课件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活动。

2.引导孩子参观灯展,说:你最喜欢哪种灯笼?为什么?灯笼的美在哪里?

3.欣赏儿歌《闹元宵》

4.解开灯笼上的谜语。

把事先准备好的谜语拿出来,贴在灯笼上。老师读谜语,孩子们猜。

概要:元宵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举行。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我们不仅要赏灯和猜灯谜,还要品尝一种美味的食物——元宵。

活动反映:

正月十五元宵节,小班的孩子印象里只吃饺子。他们为什么吃饺子?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我们的孩子接触很少,知道的也很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在被所有人忽视,所以我们在这个周末推出了一个迟到的元宵节。我根据小班幼儿的直观思维特点,利用正月十五拍摄的灯笼照片和图片,给幼儿直接的感官冲击,通过看和说,让他们了解元宵节的习俗,知道“团圆”和“期待来年顺利”的含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高潮时,孩子们很热情,因为猜对了就可以得到一个兔子灯笼,他们非常喜欢它!通过这次活动,我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元宵节教案6活动目标:

1,学会用湿糯米粉搓元宵,把它搓圆。

2.你可以感受到元宵节的快乐。

3.通过参与节日环境的营造,感受参与节日庆典的乐趣。

4.通过讨论,我激发了节日的情绪,知道我们应该快乐合理地庆祝节日。

活动准备:

1.让孩子们收集灯笼,装饰活动室。

2.用适量的湿糯米粉,分组给盘子消毒。

3.孩子们用肥皂洗手。

活动流程:

先看花灯,感受元宵节。

1,小朋友免费看花灯,互相欣赏。

2.发起幼儿讨论:为什么现在要玩灯笼?

3.总结:元宵节,大家都要看元宵,玩元宵,做元宵,吃元宵。

二、引导孩子搓元宵。

1,老师介绍了做元宵的材料,湿糯米粉。

2.讨论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将湿糯米粉搓成长条,再分成段,最后将每段搓圆。

第三,儿童操作。

老师把湿糯米粉分发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做。提醒孩子不要把元宵掉在地上,以免弄脏。然后把孩子们的元宵送到厨房,让师傅帮忙煮。

元宵节教案7活动形式:

共同的

一.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中国元宵节的意义和民俗。

2.引导孩子体验传统节日的欢乐气氛。

3.培养孩子尊老爱幼的社会品质。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开始前,请家长带孩子观看元宵节,给孩子讲灯笼,丰富孩子对灯笼的认识。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一盏灯笼,带到幼儿园安排在教室或室外角落过元宵节。

2.请把五六个孩子分别打扮成老人和小孩。

3.元宵节和元宵节挂图一张。

三、活动过程

1,记住元宵节

展示元宵节和元宵节的图片,唤起孩子对元宵节的回忆和对元宵说的兴趣。

(1)看到这张图后你想到了什么?

(2)元宵是什么做的?它尝起来像什么?

(3)元宵是什么意思?

2.元宵节

(1)老师让孩子看灯:要仔细观察灯的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2)孩子们可以自由地一起看灯笼,可以互相介绍自己的灯笼特点,然后让同伴在元宵节去找。

(3)插入场景:“老人”带“孩子”看灯,其中一个孩子吵着要,老人无奈。观察孩子如何处理,必要时给予指导,让孩子懂得互相关心。

3.总结性谈话。

元宵节教案8活动目标

1,能自由大胆的表达小件随音乐自由飞翔的动作。

2.和同伴一起唱歌的同时学习滚鞭炮,用拟声词表达鞭炮爆炸的过程,体验和同伴合作的乐趣。

选择一个孩子作为鞭炮,其余的孩子手拉手站成一排(或者一个没有头尾相连的圆圈)。领队领着大家跟着音乐唱着,走着螺旋。当歌曲结束时,所有的孩子都静静地蹲着。点燃鞭炮的孩子用手指“点燃”一个孩子,同时发出“嘶嘶”的声音。嘶嘶声一停,被命令的孩子跳起来发出第一声“轰”,然后其他孩子也跳起来一起发出第二声“轰”,并随着鞭炮爆炸后的音乐,展示出满天飞的各种姿势。

规则

1.当歌曲结束时,所有的孩子都要蹲下并保持不动。

2.“嘶嘶声”一停,被点击的人说“砰”,其他小朋友马上说“砰”,跳起来展示爆炸后漫天飞舞的烟花。

建议

1,初学者,老师可以当领队,带领孩子玩游戏,熟练的可以同时分成2-3组。

2、鼓励孩子大胆地用肢体动作表达小步放松,自由飞翔。创新玩法,换不同的舞步来玩游戏。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鞭炮爆炸后飞舞的样子。

元宵节教案9活动目标

1,配合音乐的节奏,手、脚、眼可以和谐地表演舞龙。

2、掌握观看龙珠指挥提示表演的技巧,体验传统舞龙游戏的乐趣。

要准备的活动

1.家长老师孩子用废旧材料做成的龙身。

2.节奏带或鼓、锣、碗、丝带、头饰等。

活动过程

先一起讨论,探讨玩法。

1.孩子们可以分组自由讨论如何舞龙。

2.老师建议孩子们练习如何舞龙。

(1)三个孩子舞龙,可怜的龙因为哪里都不去,扭成了一团。

(2)启发孩子想办法让伙伴们的努力集中到一个地方,让龙舞起来。

3.一起讨论练习过程,总结合适的玩法。

4、孩子喊节奏做动作。

二、乐器伴奏,合作舞龙

1.老师和孩子们推荐鼓手,选择角色表演。

2.互相交流,评价舞龙的过程。老师强调手、眼、脚一定要按照节奏来动作。

三、居家乐趣,体验快乐。

1.邀请老师和家长参与表演,和孩子一起体验活动的快乐。

2.孩子们可以和家长老师畅谈舞龙的快乐心情。

元宵节教案10活动目标

1.知道赏灯和在灯笼上解谜语是元宵节的习俗,掌握猜谜语的简单方法。

2.你可以用清晰的语言描述你的灯笼,并根据谜语猜出答案。

3.体验思考后猜中答案的快乐。

要准备的活动

每个人都准备一个灯笼,上面有一个谜语和一些小奖品。

活动过程

一、引入问题引出话题

1,对话:小朋友,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什么?(观灯小测验)

2.老师总结:猜灯谜是我们元宵节的习俗之一。

第二,互动赏花灯和相互介绍

1,小朋友互相展示和欣赏对方的灯笼进行对比观察。

2.引导孩子从灯笼的形状、颜色、性能等方面向同龄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3.同伴们互相介绍他们的灯笼。

第三,创设情境,试猜。

1,老师讲解了猜灯谜的方法,并理解了谜语的含义。

2.挂上小朋友的灯笼,装扮成灯笼亭,营造赏灯猜谜的氛围。

3.介绍如何玩赏灯问答游戏。老师会做主持人,孩子们会做小测验。正确的将被授予奖品。

4.开始猜谜语。对比看看,谁猜的更对,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奖品。

5.老师给出简单的提示,启发和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谜题。

元宵节教案11活动目的:

1,让小学生学会利用重叠折叠剪切的功能制作邓华。

2.让小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体验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生活的美好。

活动准备:

收集灯笼、剪刀、胶水、针和线。

活动流程:

1,以“元宵节灯会”为主题,引导小学生观灯。

2.讨论:

(1)灯笼好看吗?美在哪里?

(2)如果要做灯笼,应该用什么材料?

3.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讨论的结果。

4.老师讲解制作步骤,强调折叠时要用手将折痕压平,并把几层纸捏紧。

5、老师提出制作要求:

(1)小心使用剪刀,不要粘太多胶水。

(2)大胆制作,看谁的灯笼好看。

6、小学生,老师巡视帮助能力弱的同学完成作业。

7.让小学生挂灯笼,互相观看,互相评价。

活动结束:

孩子们一起享受。

鲁达出家了(打个成语)。答案是:半路出家

哑巴做了个手势(打了个成语)。答:不言而喻。

楼鼠求卜(打个成语)。回答:做贼心虚

超级好的牙刷(借用一个成语)。答案是:没有。

猫和狗长什么样(打个成语)。答:像狼像虎

电锯锯木头(打个成语)。答案:果断行动

空对空导弹(借用一个成语)。回答:见机行事。

元宵节教案12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唱歌,了解歌曲主要内容,感受歌曲幽默有趣的氛围。

2.尽量用各种肢体动作来表达卖汤圆的场景和自己开心的心情。

3.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孩子的表现力。

4.我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歌和演奏中感到快乐。

5.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孩子熟悉歌曲的旋律。

2.《卖汤圆》这首歌的光盘。

活动流程:

1,交流汤圆知识,激发活动兴趣。

说明:你知道什么是汤圆吗?你觉得卖饺子怎么样?

2.看碟,感受歌曲愉悦有趣的氛围。

(1)欣赏碟片,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旋律。

(2)交流欣赏感受。

说明: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感受?

3.理解歌词,学会唱歌。

(1)听歌卖汤圆。

说明:

歌里唱的是什么?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②你觉得哪句话难懂或者难记?

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你快速记住歌词?

(2)幼儿尝试将歌词填入旋律中,并说唱歌词。

(3)以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4.试着随着音乐用肢体动作来表达卖汤圆的场景和自己开心的心情。

(1)随音乐自由创造肢体动作。

(2)自由公司,表演卖汤圆的场景。

活动反映:

卖汤圆是一首很好听的儿歌。之前,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包饺子是元宵节的一种习俗,也代表着家人团聚的意义。歌曲非常活泼欢快。在学唱歌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元宵节吃汤圆的快乐。

元宵节教案13一、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节日和主要习俗。

2.观看各种灯笼,了解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

3,知道元宵节是正月十五,吃元宵。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愿意参加活动来装点环境。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孩子去看元宵节。

2.收集各种灯笼的照片和图片。

3、煮元宵,每个孩子一个。

三、活动过程

1,讨论导入

(1)元宵节是什么时候?

(2)元宵节期间你做什么?

2.展示元宵食品,了解吃元宵的习俗。

(1)幼儿观察元宵的特点,讨论:元宵为什么做成圆形?

(2)老师总结:元宵寓意团圆,表达了人们每年对团圆的美好祝愿。

(3)孩子品尝元宵,进一步感受元宵的美好。

3.展示各种灯笼,引导孩子观看和描述。

(1)问题:这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灯笼?

(2)引导幼儿说出观看元宵的感受,

看到各种各样的灯笼,你有什么感受?元宵节晚上的街道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人们挂这么多灯笼?

(3)老师总结: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人们非常珍惜它,希望大家能快乐地聚在一起,所以他们挂起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灯笼,并在上面贴上谜语,形成一个元宵节来吸引大家。

4.游戏《元宵节,元宵节》。

孩子被分成8-10人的小组,队形随着儿歌的变化而变化,最好能比较出是哪个队的队形。

四、活动结束

1,评估

2.摘要

用儿歌:

我们排成一行,灯光变成一条龙;

我们绕着圈走,灯变成了花;

我们背靠背走着,灯变成了轮子。

元宵节教案14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能够积极发言,在小组面前完整地交流元宵节的由来,分享体验节日的快乐。

要准备的活动

1,孩子有过元宵节的生活经历,比如吃汤圆,放烟花。

2.关于元宵节的音乐“团团元宵”,关于元宵节起源的问卷和图片。灯笼、彩绸、锣鼓等表演材料。

活动过程

一,直观介绍,激发兴趣

1,展示对象引出主题

(1)播放歌曲《团团圆圆灯会》,同时展示灯笼、锣鼓、彩绸...设计问题:

(2)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图片?你什么时候见过?(请不同能力的孩子分别回答问题)

(3)总结: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这一天,街上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格外喜庆热闹。在广场和街道上有各种庆祝元宵节的民间文化表演,如秧歌,龙灯,舞狮,踩高跷,抬轿,旱船等,将新年的气氛推向高潮。此外,在十五这一天,人们还有看灯笼和猜灯谜的习俗,所以人们也把这一天称为“元宵节”。

2.观看视频,回忆讨论内容。

(1)看完视频,小朋友可以自由讨论。元宵节还有哪些开心的事?(例如烟花、鞭炮和与儿童一起猜灯谜)。

(2)教师参与讨论,提醒孩子注意燃放鞭炮的安全。

第二,大胆表达,提升体验

1,问题导致相互交流

(1)你和谁一起过元宵节?你花在哪里了?交流分享全家吃元宵的场景。

(2)教师参与幼儿对话,讲解元宵节的一些习俗。

2、启发和鼓励大胆表达

(1)元宵节引导小朋友说问候?

(2)提醒孩子正确使用节日问候语,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元宵节教案15活动目标:

1,能根据儿歌形式创作内容。

2.引导孩子在儿歌中学习,感悟人生。

3.鼓励孩子大胆猜、说、动。

4.自由发挥你的想象力,在小组面前大胆发言。

5.愿意清晰明确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请带一些灯笼到花园来。

活动流程:

1,复习儿歌《灯谣》

老师:“还记得上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的儿歌吗?”(记住)

“那首童谣叫什么名字?”(元宵歌谣)

“我们都用好听的声音读吧!”

孩子们一起读儿歌。

2.创作活动。

①提问:

老师:“元宵节你还见过哪些灯笼?你喜欢什么样的灯?”

②孩子们互相讨论。

(3)要求孩子大胆说话。

④把孩子喜欢的灯笼创作成儿歌,一起读。

⑤把自己的儿歌读给好朋友听。

3.老师简单总结,鼓励积极用小红花创作儿歌的孩子。

活动扩展:

请尽量用好朋友和自己的名字代替宝宝和浩浩。

活动反映: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体验欢快的节日气氛。这个活动的一个难点是感受儿歌的押韵特点,能准确地发出晒、吵、抖、响的音。通过活动我们也可以发现,孩子总是很难理解儿歌的押韵,有的孩子总是读不懂“闹”的发音,使得这个难点没有很好的把握和理解。我觉得如果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可以把诗歌里的押韵字用彩色笔画出来或者标出来,让孩子自然地找到押韵的特点。我觉得这样会更好,从而有效的实现各项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