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大葬

1913年10月,衰老的袁世凯。

袁世凯是近代中国 历史 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每一部中国近代史都不可能不提到他。他是北洋军阀的首脑,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退位,并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1915年底,袁世凯放着好好的大总统不做,非得冒天下之大不韪,宣布登基称帝,改元“洪宪”。不料,军、政、商、学、工各界都不答应,纷纷以各种方式反对声讨,尤其是手握兵权的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实力人物,组成护国军,武力讨伐袁世凯。很快,老袁做皇帝的春秋大梦,就被“讨袁”的声浪淹没。

1916年3月23日袁世凯取消帝制,“复位”为大总统。同年6月6日(农历五月初六)病逝于北京。

宝光门被白布、白纸装饰。

袁世凯临终前有一句遗言:“扶柩回籍,葬吾洹上。”

袁世凯去世后,段祺瑞、徐世昌等北京政府主政者,从北洋派继承人的立场出发,淡化在称帝问题上与袁世凯的矛盾,没有附和南方护国军的激进主张,不仅充当了袁世凯家族保护人的角色,而且在袁世凯葬礼问题上,作出了按国家元首规格隆重办理的决定。

6月7日,黎元洪与段祺瑞发布隆重办理袁世凯葬礼的申令,并拨款50万元作为治丧费。随后成立了“袁大总统恭办丧礼处”,由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主持,特派外交总长兼交通总长曹汝霖、内务总长王揖唐、财政总长周自齐承办,袁府大总管袁乃宽负责操办具体事宜,长子袁克定负责袁世凯家族治丧事宜,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负责彰德袁世凯陵墓工程。当日, 国务院还通令全国下半旗志哀,学校停课1天,国民停止 娱乐 活动1天,官员停止宴会27天,剧团停止演出7天。

北洋政府成立恭办丧礼处,为他举办国葬。其灵柩在怀仁堂停放21天后,当年6月28日举办葬礼,并启程由北京运往河南彰德洹上村。本文选用的照片,记录了袁世凯灵柩从怀仁堂运往北京前门西站的过程。

为葬礼搭建的牌楼。

袁世凯的葬礼是“古今中外、皇、庶、国葬与民葬混合型的隆丧厚葬”,其中尤以清朝皇帝葬礼特色最为突出。比如他是按帝制穿龙袍入殓,其棺材外的“堂罩”也是皇帝规格。而演奏哀乐的乐队,既有民间仪仗,也有总统府仪仗。

长长的葬礼队伍走出中华门。

清朝皇帝出殡都讲究“净水泼街,黄土垫道”,袁氏出殡一仍其旧。6月28日凌晨,身穿号坎儿、臂缠黑纱的工人用铁锹将黄土扬散于大道中心,象征性地“铺街”。后边又有工人抬来盛着清水的大木桶,象征性地泼洒,凡经过泼洒净水的地方,不准行人再去行走,谓之“净街”。

葬礼队伍走出前门城楼。

6月28日出殡。前一天,永利杠房把“皇杠”及各种仪仗用品摆在新华门内外,称为“晾杠”。出殡路线是:从怀仁堂南出新华门;往东,过天安门;向南,过中华门;出正阳门(前门),到京汉路车站(即前门车站)。有二里多路,沿街密布军警,由警察总监吴炳湘负责警卫。路上事前铺上黄土,并泼清水净街。居民在街道两旁观看,人山人海。

葬礼队伍中的花圈。

灵柩抬到新华门外,由32人小杠换成80人大杠,送灵队伍也重新编排,明显扩容。最前为向导旗10面,由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率领警队执旗开道,次为陆军仪仗队一个团、海军仪仗队一个连。袁世凯各种遗物均有专人组队护送,如御座、印玺、衣冠、勋章、照片、器皿、古玩等,甚至包括其生前喜爱的一匹战马。还有各种礼乐队,如总统府军乐队,穿青呢制服,系孝带,奏哀乐。5棚僧道也在经幡引领下,吹奏各种礼乐法器送葬。步行队伍中,尚有不少执绋宾客,包括文武官员、外交使节、清室代表等,执绋宾客女眷则与袁世凯家族女眷一起坐轿子送灵。

在前门城楼上拍摄,人山人海。

袁世凯灵柩所过之处,沿途军警分列两旁,百姓在街边站立观看,人山人海。新任大总统黎元洪率文武百官在新华门行礼恭送,国务总理段祺瑞等步行送灵至前门西站,送葬队伍计约5000人。

袁世凯的灵柩。

殡仪行列:

最前为向导旗十面。警察总监吴炳湘率领武装警察、保安队开道。次为陆军仪仗队一个团、海军仪仗队一个连。这些加起来有2000人左右。士兵倒背枪支,俯首而行。长官手持指挥刀督队,刀、枪柄上都系黑纱。

1、清末民初撒纸钱能手“一撮毛”撒纸钱。撒的纸钱是金黄色的,用好几辆轿车载运,从新华门门口一直撒到前门车站。

2、催押锣五对。每队四人,两人扛锣,两人打锣,穿绿色銮驾衣。五对锣分插在丧仪行列中各段,队伍的行止由锣声指挥。

3、铭旌,在怀仁堂摆设。 抬灵柩的杠夫有两班,每班112人,其中杠夫80人、随杠跟夫32人。头班杠夫穿紫红色缂丝銮驾衣,二班杠夫穿绿色缂丝銮驾衣。两班杠夫俱头戴青荷叶式毡帽,上插黄雉翎,土黄套裤,青布靴。

4、香幡24把,白缎做底,画上各种花纹,分春、夏、秋、冬四种花样,用特制的线镶嵌上去,每种花样六把,是冥器铺里的细活,价值很高。

5、金执事48名,穿绿色銮驾衣,手持金立瓜、金天蹬、金銊斧、金拳、三尖刀、斩马刀、青龙刀、象鼻刀、金轮枪、金镂枪、金伞枪等木制金漆的仪仗。

6、各方致送的花圈50对,由执事穿孝衣持行。

7、大车一乘,内放皇帝应用的各种器皿。“坐独马”12对。执事穿青绒红边衣,戴大绒帽,手持长枪,身背弓箭,骑在马上。

8、各色绣花大旗12对,绣花片幡24把,均分黄、红、绿、白四色,上绣日、月、星辰、龙等花样,每色六把。黄色大座伞三顶。这些都在中间,由执事抬着。两旁有各色扎彩配亭四对,内供生前的衣冠、勋章等物。

9、幡伞60柄,分黄、红、绿、白、紫五色,缎绣,每色各12柄。由执事抬着。

10、和尚、喇嘛、道士各15名,手持引幡或经幡及各种吹奏乐器。

11、13人组成的“大清音”乐队,双管、双笙、双笛,外加九音锣。

12、总统府军乐队70人,穿青呢制服,系孝带,奏哀乐。

13、大黄色彩亭一座,八抬。亭内供“洪宪皇帝”金印、金牌各一。

14、黄、红、绿彩亭各12座,八抬。

15、松亭、松鹤、松鹿、松匾、松人等冥器48件。

16、大香亭一座,八抬。

17、纸糊冥器“金山”、“银山”12对。

18、虎头金牌12对(朱红漆、牌头上画金色虎头);又金牌、红牌12对,上书“肃静”二字。

19、黄鹰、细狗、骆驼、蒙古包等***12对,禽兽身上披挂红绸彩球,黄鹰架在执事臂上,狗、骆驼由执事牵引。

20、八抬绿呢魂轿一乘,内供魂牌。轿子用绿呢做面镶黄著、青穗子,魂轿两旁有提炉、提灯各四对,点燃香烛,由执事提着随魂轿行走,卫队100余人护送。

21、雪柳执事48名,穿白孝服,手持雪柳行走。

22、总统府“华乐队”七、八十名,用民族乐器奏哀乐。穿青呢制服,系孝带。

23、蓝白色彩绸大影亭一座,八抬。内供大照片。

24、大黄绣缎座伞两柄,黄丝绒穗子,每柄由一人手持,两人“拉晃”。座伞之后,有生前坐骑一匹,由侍卫牵引。

25、“洪宪”皇帝宝座,八抬,金漆加绘五彩花纹,五角盘龙,椅脚雕金漆小狮,是袁世凯想做皇帝而特制的。又有虎皮椅一座,八抬,后随曲柄“影伞”一顶。

26、小拿48名,系十余岁少年。身穿短绒翻毛羔皮衣,背挎方盘,其中24人盘内安放的是仿造古玩、用各色纸糊的冥器。

27、挽联几十对,手持行。

28、迎送宾客:外交使节,清室代表,送到中华门止。国务院总理段祺瑞以下文武官吏,武官穿军服,文官穿黑纱马褂和蓝色长袍,臂围黑纱,步行送葬。

29、生前的侍卫武官、侍从翌卫使、文武承宣官等穿孝服步行执绋。

30、白布孝幛三架,数丈宽。袁克定以下男性家属百余人在内步行。袁克定等各有两个侍从扶持,并有侍从为他们打扇。

31、80名大杠抬着灵柩。杠夫两班,两班衣服分红、绿两色,中途换肩,杠子摆成交叉形。

32、大杠后有“后护”48名,手持后护刀、后护枪、后护扇、后护星、后护拳、后护铲、后护锤等等。

33、女眷送葬轿子分三等:

袁世凯家属披麻戴孝。

在灵柩之前,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袁克定穿麻衣,戴麻冠,左手持魂幡,由两个侍从扶持在灵柩前行走。其他家族男眷均穿麻衣,戴麻冠,亦由侍从扶持,在灵柩后步送。大太太于氏穿麻衣,用麻布包头,手捧“宝瓶”,率领家族女眷,坐轿子跟随灵柩。

乐队在前门西站演奏哀乐。

装载灵柩的车厢用纸花装扮,正由工人推着与后面的车厢挂接。因为这列火车要经平汉线往河南安阳,因此在葬礼这天平汉线被命令全线停驶。

送葬的队伍,是从只有皇帝可以通行的中华门中间门洞走出来。照片中走在最前面的是军乐队,后面跟着卫队和纸扎的灯笼。

送葬队伍穿过中华门、正阳门城楼进入瓮城,再向南穿过正阳门箭楼,转向西到达前门西车站,灵柩在这里乘火车前往安阳。

据袁世凯的女儿袁静雪回忆,袁世凯的丧礼费用由北洋政府拨款50万银元来承办,但是这笔巨款仍然不够用,墓地建筑和典置祭田还需要一大笔。为了弥补经费短缺,黎元洪、段祺瑞等人带头捐款,各部总长、各省督军、护军使、镇守使等纷纷响应。他们捐款的数目,绝大多数是1万元,最少的是2000元,***收捐款25万余元。

袁世凯灵柩抵达前门西站。

袁世凯的丧事花掉了70多万银元。什么概念呢?根据 历史 学者何家伟的计算,那个年代3万元可以购买2331石稻米,我们进一步推算,70万银元大约可购买53613石稻米。折合到农民种地的收获,这笔花销可抵农民种17871亩地的收入。

正阳门和前门的改造刚于一年前完成,道路两旁饰以石墩和铁链。当时正阳门仍然由美国军队驻守,从照片中可见数十名美军士兵聚集在城楼西南角上围观葬礼。

袁世凯灵柩装上火车车厢。

袁世凯的灵柩从前门西站出发,沿京汉铁路南下彰德。6月28日当天,京汉铁路全线客车停运一天,一律为灵车让路。 还特为袁家开驶了两列火车。一列载运卫兵、消防队、轿夫、杠夫、鼓乐、扎把匠、扎彩匠、和尚、喇嘛、道士等500余人。这列车还装着大杠、小杠、素轿、香亭、彩亭、松亭、各色冥器以及丧礼处需用的家具杂物等。生前的坐骑一匹,也挂了一节棚车运去。这两列火车在灵车后开,但早半天到达彰德,以便迎灵。

列车开动时,军队鸣礼炮108响。运载灵柩的列车经过保定、邯郸等地,文武官员进行路祭。8月23日下葬于彰德洹上村东北1公里之处。

袁克定希望袁世凯墓地为“袁陵”,但遭到徐世昌的反对,“项城生前称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宝,且已取消洪宪年号,如果采取‘袁陵’之名,实为不妥。林与陵谐音,《说文解字》上所载陵与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实。”

袁林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洹水北岸的太平庄。陵园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构筑手法,是我国陵墓建筑的一个创例,目前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