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不仅是表达和交流、认识身边事物、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明确提出“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这是前所未有的。在新课程的六个核心概念中,“数感”被放在了首位,这说明新课程非常重视理解“数感”的概念,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数感。

培养数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联系生活——体验数字感

要把学生数感的培养从室内拓展到室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身边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和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去教授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

比如在讲授“厘米和米”时,让学生寻找1cm和1m的物体,找出哪些物体分别以“厘米”和“米”为单位。拇指宽度为1 cm,伸出的手臂长度为1 m,铅笔、橡皮、铅笔盒等短物品以厘米为单位,两人用的书桌、门、教室的长度和宽度以米为单位。

再比如,1200张纸有多厚?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1.一本数学教科书大约有100页。请先看看你的课本,感受一下一本书的厚度。

2.将10本教材依次叠放,每增加一本让学生感受一次卷子的数量,感受数量从小到大增加的过程,建立大数的表象。

3.想想吧。1200张纸有多厚?(10本书是1000张纸,比10本书厚。)请描述1200张纸叠在一起有多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描述。

以上数学知识均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这种“亲数学”的行为,可以让学生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二、量化表征——建立数感

数学是人们定性把握和定量描述客观世界的科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鼓励学生尝试用数学描述自己熟悉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定量描述事物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全面发展。

比如猜谜游戏。

小明:我有一袋瓜子。猜猜有多少?

小红:200?

小明:比200多。

小红:500?

小明:不到500。

小红:450。

小明:差不多。

这个猜谜游戏既训练了学生结合具体情况把握数字比较的能力,又渗透了用“区间集”逐步逼近的思想。这样的交流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体验数的大小的同时,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从而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数感。

三、调查实践——强化数字意识

是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树立应用数学的信心的重要条件。鉴于此,数学要打破数学应用从概念到概念、从课堂到课堂的僵局,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分析、理解和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对数的体验。

比如对全班的身高进行调查分析。教学设计如下:

1,引导学生总结全班高度。

2.从汇总的数据中寻找信息。比如最高(最大)、最低(最小)、差(极值范围)、大部分同学的身高(众数)、自己的身高在全班的位置(顺序)。讨论中,括号中的一些名词不需要出现,但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数据所代表的意义。

3.在整理中,学生可以尝试创造灵活的方法。比如找最高的,可以直接对比找。当学生人数较多时,也可以分组查找组内最高,然后在每组最高中查找最高。

通过这样的活动,把数感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中学习知识,一次又一次地体验或理解数据处理的全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统计思想,理解统计方法,在调查实践中强化数感。

四、解决问题——升华数感

数感说到底是一种心理技能。如果说运动技能主要依靠肌肉运动,表现在外在动作上,那么心智技能主要是意识活动,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数字感好的人,需要它发挥作用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好像不需要人有意识地去探索。要达到这种效果,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使现实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中树立数感。

比如在“连增连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 * *,理解了连增连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后,我为每组准备了一个小袋子,里面有各种(标价的)食物图片,并设置了购物场景:“学校要组织秋游,请用15元购买你喜欢的食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独立设计购物计划。秋游足以让孩子开心。学生们思维非常活跃,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购物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断提高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不断为社会生活和知识本身建构新的意义,使学习者能够有效地联系现实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增强数感。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通过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使生活成为学习数学的突破口,建立良好的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