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形成优秀的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包括学会倾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独立阅读、认真写作。行为习惯主要指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感恩、节俭、遵守秩序、讲究卫生。其中第一个习惯的培养需要很多小行为的培养,需要从孩子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开始。比如,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要求孩子不仅要在课堂上专心听老师的讲解,还要学会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注意他人发言的内容,并及时做出自己的判断,必要时举手纠正和补充。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教育孩子掌握“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礼貌用语。比如遇到老师、客人主动打招呼、接受别人帮助时,要微笑着感谢别人;当你给别人带来不便或伤害时,可以真诚地道歉,说“对不起”。同时,文明礼貌也要引导孩子不要打架,不要骂人,不要嘘嘘,不要大笑,不要在公共场所吵闹等等。

但是,人的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它需要人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也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少成自然,习惯成自然。”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好品质像大自然一样坚不可摧。小学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教育阶段,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也不是孩子的成绩,而是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这就要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在教育实践中,家长和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做起,从现在开始,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文明习惯教育。

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任何一方的努力,孩子很难形成良好的习惯。由于时间、场地等因素的影响,孩子在学校学到的好习惯需要在校外,尤其是在家里进行实践。所以,这需要家长的努力和配合。一方面,家长需要配合老师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比如上面提到的倾听习惯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要时刻注意培养孩子耐心倾听的习惯。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要等别人讲完,检查孩子是否在认真听讲。另一方面,父母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好习惯不仅需要孩子坚持,也需要家长自己。比如,在培养孩子诚实守信习惯的过程中,家长一方面要努力做到要求孩子承诺的事情,如果确实难以完成,要向对方说明原因,以诚恳的态度向对方道歉;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尽可能少的给孩子承诺。一旦我们对孩子做出了承诺,我们就必须履行承诺,为他们树立诚实守信的好榜样。

人的成长没有捷径。任何习惯、行为、技能都来自于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任何好习惯的形成和坏习惯的改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切不可操之过急。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项缓慢的工作。家长一定要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不断总结方式方法,不断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美酒的酿造需要时间,孩子的成长也需要父母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