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在现代是什么意思
“巾帼”在现代意思是女子中的英雄,原意为古代妇女佩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
常常作为贵族妇女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的一种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其上常点缀一些金银碧玉制成的珍贵装饰。因巾帼用料考究,做工精细,价格昂贵,一般妇女望尘莫及,所以人们便把妇女中的英雄人物、为国为民不畏艰险而英勇奋斗的女豪杰称为“巾帼英雄”。
古人称男子为“须眉”,当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当一个女子很有作为时,就称为“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我国著名的“巾帼英雄”有妇好、花木兰、樊梨花、穆桂英等等。
相关典故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远道攻打魏国,与魏国大将军司马懿相峙于渭南。司马懿知道蜀军远道进兵,有诸多不便,蜀军必然急着作战求胜。于是坚守军中,想以此拖垮对方军队。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却稳如泰山,不予应战。
诸葛亮便使用激将法,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妇人之饰”,即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意在讽刺司马懿不敢出来,不像个男子汉。这一招果然灵验,司马懿上表向魏明帝曹睿请求应战。
但魏明帝不同意,还派了一个叫辛毗的臣子手持代表皇帝的杖节到司马懿军中,名义上是军师,实际是要控制司马懿。后来诸葛亮又多次到阵前挑战,司马懿忍受不了他们的叫骂嘲讽,要领兵出战,与之一决雌雄。但辛毗手持杖节立于军门,不许他出去,司马懿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