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志:四十年前的朋克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时间:2016-12-22 09:04:19来源:张铁志
1976年秋冬,在伦敦沉闷阴郁的空气中,一支新组建的乐队pistol制造了英国流行文化史上或者说整个音乐史上前所未有的混乱。就像他们第一首单曲的标题:这是无政府状态。
性爱手枪
性爱手枪
这一切甚至比他们想搞文化大革命的代理人马尔科姆·麦克拉伦所预料的还要激烈。但他们要的不仅仅是制造混乱,而是彻底颠覆人们对生活、艺术、制度的定义。
《性手枪》的动作和音乐是摇滚史上乃至文化史上最宏大的文化和政治宣言,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一年内。然而,摇滚乐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
1.
要理解朋克哲学和朋克如何改变世界,我们必须先了解法国情境主义和一位艺术青年马尔科姆·麦克拉伦。
情境主义者国际(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是由1957到1972的一群先锋派艺术家、政治理论家和演员成立的组织。他们一方面深受20世纪初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马克思主义的严厉批判。他们的前身是1952成立于巴黎的lettrist International,他们的精神根源是1920年代的达达主义。法国青年居伊·德波是国际字母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说“艺术的未来是推翻情境或者什么都没有”。
情境主义认为,现代消费社会已经异化了个人,因此需要通过非商品社会关系的建立,特别是通过颠覆性的政治挑衅来获得人的真实存在,以克服这种异化和异化。他们的策略之一是“转向”(一般翻译为“离经叛道”):即对已有的图像进行修改,使其本义反转,尤其是使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媒介文化对自身进行反转。对于语境主义来说,现代性中的工作、城市规划和福利国家制造了沮丧和厌倦,而不是幸福。无聊是他们的关键词之一,这是现代社会控制的结果。
20世纪60年代中期,盖伊·伯德提出了“社会的风景”这一概念,指出个人的自我表现最初是通过直接的生活体验或真实欲望的实践,但在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则转化为对商品的消费或来自二手的异化。抵抗这种景观的主要方式是建构情境,即在生活中建立一个能够唤醒人的真实欲望的短暂瞬间,让人们体验真实的生活和冒险,从而解放日常生活。
伯德说:“文化已经完全沦为一种商品,必然成为景观社会中的明星商品。”
巴黎从65438到0968,数百万年轻人和工人走上街头抗议。情境主义影响了无数反抗的年轻人的思想,被写在墙上,比如“无聊永远是反革命”。
所有这些想法都与艺术青年麦克拉伦的摇滚革命有关。
他是20世纪60年代不满现实的叛逆青年。他在伦敦参加了几个不同的艺术学校,并深深着迷于法国语境主义。1968年5月,他没有去巴黎街头,所以他不得不在他的学校里与他刚刚认识的另一位年轻艺术家杰米·里德(Jamie Reid)一起从事一项迷你职业。
马尔科姆·麦克拉伦
马尔科姆·麦克拉伦
瑞德比麦克拉伦更关心政治。后来,他负责制作了许多性手枪的视觉设计,包括从报纸上剪下信件并进行整理的经典创作,以及将回形针挂在英国女王的鼻子上。这些作品深受情境主义美学和1968年巴黎革命的影响。
这些语境主义的理论和行动经验让麦克拉伦和瑞德更清楚如何通过恶作剧、讽刺和蒙太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也越来越清楚自己的信念:“要天真。不负责任。不尊重别人。成为这个社会讨厌的一切。”
几年后,他将通过一个乐队把情境主义和摇滚乐融合在一起,实践他的文化大革命。
2.
"英国的无政府主义是自治、最终独立和自己动手的宣言."麦克拉伦。
1975年,英国经济陷入严重困境,通胀高企,英镑汇率崩盘,政府债务高企。失业率达到1940年代以来最差,英国甚至被迫向IMF申请援助。整个英国社会处于恐慌状态。罢工、邮件炸弹和抢劫不断成为头条新闻。8月底,诺丁山的狂欢节见证了战后最严重的种族骚乱。
一个帝国正在崩溃,变成一场漫长的噩梦。
于是,朋克出现了,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救赎和替罪羊。
性手枪首先在艺术学校和大学表演,然后在酒馆和现场表演。他们的歌充满了绝望和愤怒,成为那些失落和不满的年轻人的发泄口;他们的音乐乍一看粗糙笨拙,但他们并不是真的不会演奏。歌曲结构其实很有才。
然而,当他们的表演第一次被NME评论时,吉他手史蒂夫·琼斯在另一次采访中说:“事实上,我们对音乐不感兴趣,而是对混乱感兴趣。”
他们正式录制的第一首单曲是《英国的无政府状态》,但EMI一开始并不想让这首歌成为主旋律,因为这首歌的歌词实在是太古怪了,第一句话就是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
“我是反基督徒,这是无政府主义者。”
“反基督”这个词有很强的末世意义,甚至让人联想到宗教思想中的魔鬼。(帕蒂·史密斯在一年前的首张专辑中唱到“耶稣为别人而死,但不是为我而死”,这已经是对宗教的挑衅,但肯定比不上性爱手枪的反基督姿态。)“无政府主义”是世俗的反基督。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他们对西方世界最重要的两个秩序——政治和宗教——的彻底挑战,让他们成为当权派眼中的恶魔。
1976 165438+十月单曲正式发行,专辑封面的设计是被撕破的英国国旗用大头针和回形针钉在一起。设计本身表达了英国久违的辉煌,用朋克精神重组了所谓的英国概念。
随着英国的衰落和性手枪的崛起,一些媒体开始认为这是西方文明的终结。
他们的表演现场也充满了暴力,无论是台上的乐手还是台下的观众,都经常互相攻击,打烂现场。越来越多的场馆拒绝他们的演出,电台拒绝播放他们的歌曲(BBC DJ约翰·皮尔除外)。有一次,他们要去一个小镇演出,当地所有的商店和酒吧都关门了,仿佛瘟疫来袭。
正如主唱莱顿所说,“性手枪只是一群极其无聊的人。我们在极度沮丧和绝望中走到了一起。我们看不到希望,这就是我们的联系。找个正常的工作毫无意义,太恶心了。这个世界是没有出路的。”
1977是英国女王登基25周年。本来英国国歌《天佑女王》是要和飘扬的国旗一起到处传唱的,但是性手枪却出了一首同名新歌,让这个歌名成为了英国女王的噩梦。
杰米·里德(Jamie Ried)的单曲封面是一面印有英国女王肖像的英国国旗,但她的眼睛和嘴巴被歌名和组合名称遮住了。这个封面是庆典前试图掩盖所有问题的最诚实、最直接的抗议,后来被英国音乐杂志评为音乐史上最佳封面设计。
每一句歌词都是反对英国统治的炸弹:
“上帝保佑女王,法西斯政权,他们把你变成了一个白痴,一颗潜伏的氢弹。
上帝保佑女王,她并不孤单。在英格兰的梦里,没有未来。
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想要什么或者你需要什么。
没有未来,没有未来,你没有未来。"
“没有未来”这句话不仅成为了整整一代英国青年的愤怒宣言,也成为了整个朋克摇滚的精神旗帜,成为了一代又一代被主流社会制度排斥的年轻人的口号。
在整个英格兰的噩梦中,性手枪是几个清醒的樵夫,他们打破一切谎言,凶猛地点燃人们心中潜藏的愤怒。主唱约翰·莱顿(John Leiden)在后来的采访中说:“你写《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不是因为你讨厌英国这个民族,而是因为你爱他们,但你不能忍受他们被国家这样对待。”
但他们也激怒了更保守的爱国者。此后,他们在旅途中多次遭到袭击,并被迫以“斑点”(意思是性手枪秘密巡回演出)的假名进行表演。所有的电台都封杀了这首歌,但最后它还是成了英国单曲榜的第二名,虽然很多人认为是故意不给第一名的。
英国的噩梦继续蔓延。1977年夏天,失业人数达到了一百万。朋克乐队Chelsea发行了一首单曲《工作的权利》,但性手枪在第三首单曲《蛮空》中宣扬“不工作的权利”,拒绝一切与工作相关的伦理价值观:勤奋、坚持、野心等等。10月,他们终于发布了他们的第一张专辑《别介意胡说八道,这是性手枪》,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宣布,但也是最后的高潮。
三个月后,莱顿离团,性手枪几乎走到了尽头。接着,贝斯手席德·维瑟斯被指控在纽约杀害了他的女友。莱顿和麦克拉伦告诉对方,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性手枪的创造者。朋克成了一门好生意,叛逆成了一种美丽的商业姿态。在所有这些混乱和金钱的背后,英国人选举了保守党的玛格丽特·撒切尔为首相。性手枪和朋克讨厌的一切,更多的是压在他们头上。
《冲撞》的主唱乔·斯特拉莫说,“朋克最终只是变成了一种流行,他变成了他不该变成的一切。”
自己动手
“当你听《性手枪》和《英国的无政府主义》的时候,你立刻会觉得这是真的在发生(斜体为原文)。这是一个有头脑的人。他真的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一些事情,他有真正的热情和真正的毒液般的力量。他真的让你感动,让你害怕,让你难受。”世卫组织吉他手皮特·汤什德说。
这段话几乎是摇滚乐的精髓:摇滚乐应该让你不舒服,激怒你,让你思考这个世界的问题。
但是性手枪确实走了极端。性手枪在很大程度上真的践行了语境主义的所有元素:他们是反艺术的,他们通过各种挑衅的行动来批判现代社会控制的压迫和挑战日常生活的无聊,他们不得不面对体制的虚伪和虚无来重新找到自我,找到真相。(尽管莱顿后来否认它们与情境主义有任何关系。)
当然,性手枪也是商业与抵抗的最大矛盾:看似反商业,却一直与主流公司合作,却因恶行导致被终止。第三家合作公司维珍,也是最聪明的商人。
然而,即使朋克在政治上失败,被纳入音乐产业,性手枪依然在庞大的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混乱中发现了这个秘密,进入了未知的可能。
性手枪说他们讨厌滚石和弗洛伊德,但他们所做的是创造自己的青年反主流文化。
性手枪似乎拒绝了一切现实,但在他们的拒绝中,证明了一切皆有可能。
性手枪唱的是“没有未来”,其实是在创造关于未来的想象。正如与他们同时代的朋克乔·斯特拉莫喜欢说的,“未来是未写的。”
这是关于摇滚音乐或者任何艺术创作的本质:拒绝相信现在就是一切,拒绝相信当权者给我们的未来是我们未来的唯一可能。
答案不仅在风中,只有一个办法:/自己动手。
只是不要真的相信没有未来。
(出版社,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性手枪。关于另一个重要的朋克摇滚乐队“The Clash”的完整文章,请看我的《时代的噪音:从迪伦到U2的反抗之声》。)
(原标题:《没有未来》?!40年前的朋克革命留下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