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灯笼》
幼儿园大班“灯笼”1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欣赏各种灯笼,你可以用蜡笔和水粉来装饰它们。
2.能够大胆选择颜色,通过绘画表达新年的喜庆气氛。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水粉、灯笼(实物)、调色板、铅画纸、抹布。
活动流程:
第一,进口。聊话题,激发兴趣。
孩子们,你们发现我们的教室有什么变化吗?(灯笼)
第二,展示各种灯笼,要求幼儿欣赏感知。
1.这些灯笼是什么形状的?比如什么?
2.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3.你最喜欢哪个灯笼?为什么?
总结:原来你喜欢玫瑰红色的小熊灯笼,粉色的长耳朵兔子灯笼,蓝色的小猫灯笼。正是这些五颜六色的灯笼让我们的教室如此美丽。你想画这些可爱的小灯笼吗?
二、讨论绘画方法
1.如果让你画一个你最喜欢的灯笼,你会画什么样的灯笼?(说出灯笼的特点)
2.老师讲解了绘画的要求:用蜡笔勾勒出灯笼的轮廓,然后用粉笔蘸颜料,蘸,舔,涂(蘸,舔,点),给灯笼穿上漂亮的衣服。
3.老师为每组孩子准备了颜料和笔。孩子换颜色的时候,笔要放在颜料盒旁边。
4.如果小朋友画一串灯笼,铅纸一定要竖着画,好吗?
三、儿童绘画:
1,老师提醒孩子蘸漆时的要求,大胆选色搭配。
2.装饰灯笼要注意一点画,一点点。
第四,作品的评价
1.孩子们互相欣赏,介绍自己的灯笼。2.展示儿童作品,装饰环境。
幼儿园大班教案《花灯》2活动目标:
1,阅读加法公式问题,初步理解公式中“+”、“=”(数学符号)三个数的实际意义。
2.比较和区分灯笼的特点,学会将灯笼与公式题配对,体验加法公式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孩子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剪纸灯笼的不同特点(大小、颜色、手柄、流苏、图案等不同。),3道加法公式题
活动流程:
先聊进价值取向:引起兴趣,引入挂灯笼的话题1。导读:国庆节快到了,大家都喜欢在国庆期间挂灯笼,一派繁荣景象,特别(喜庆)热闹。今天我们就和灯笼、公式题做个朋友。
二、认清加法题的价值取向:初步感受加法公式题的成分。
1.阅读加法题:1+2=3 2+1=3关键问题:
这些公式里有什么?(多少数字?多少个符号?)总结:有数字,有符号,有排列的题叫计算题。“+”叫加号,“=”叫等号,公式中加“+”,“=”等于读数。
三、谈价值取向:初步理解公式中“+”、“=”三个数的实际意义。
1.展示一串三个灯笼的图片和公式题:1+2 = 3 ^ 2+1 = 3(两个公式题分别出现)。
导入:根据这张图,老师列了一道加法题。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些灯笼。
2.关键问题:这些符号和数字是什么意思?
总结:这两道数学题中有一个“+”叫做加法,表示后面的数大于前面的数;“=”是等号,“=”后的数字表示* * *,也叫总数;前两个数字分别代表两个大灯笼和1个小灯笼,最后一个数字代表灯笼总数。
(比如一个灯笼加两个小灯笼,总有三个灯笼。)四、看灯笼找公式问题的价值取向:理解和运用加法公式问题的现实意义。
1.介绍:老师准备了很多灯笼,每一串灯笼都有自己的秘密?他们可以做不同的公式。
2、儿童操作:
操作要求:观察每一串灯笼,区分它们不同的特点。找匹配的公式题,对应挂在一串灯笼下,说出意思。
3.沟通:
1)说出灯笼下公式问题的含义。
2)寻找挂在不同灯笼下的同一个公式题,认识到同一个公式题可以表示不同的东西(比如1+2=3可以表示1个大灯笼加2个小灯笼或者1个红灯笼加2个绿灯笼)5 .延伸价值取向:启发孩子感受加法公式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65438
总结:公式问题很有用,可以帮到我们很多,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
反思:
游戏都是孩子们的最爱。我设计了与这节课相关的游戏,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知识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但是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个体差异,没能观察到每个孩子的听力情况。好孩子学了所有的知识,但有些孩子上课状态不好,没有投入到课堂氛围中,我也没能及时提醒和指导。我一定要在以后的课上更仔细的观察我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更好的听课和学习。有游戏的时候,不可能每个孩子都到前面来玩游戏,但是我能明显看到一些孩子因为不能到前面来玩游戏而失望的表情。我必须在未来的课堂上设计更多的游戏,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
幼儿园大班教案“灯笼”3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继续学习阅读画报折纸,先折“双三角”,再折灯笼。
2.发展孩子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发展孩子的空间辨别能力和想象力。
4、增强参与环境布局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感受作品的美。
要准备的活动
1,手里拿着一张彩色方形纸;颜色是红色、黄色和绿色。
2.有1张操作卡灯笼的折纸插画,1张半成品,1张半成品,一个装饰好的灯笼。
3.彩色长纸条、剪刀、浆糊、棉签、颜料。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幼儿学习折叠方法-幼儿操作-评价活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老师:国庆节,孩子们在街上看到挂在商店门前的胖乎乎的东西是什么?
2.引导孩子学习如何折灯笼。
(1)展示折纸图,明确图上每个符号的含义。
(2)孩子按照操作卡图1、图2、图3折叠:图1对角将方形纸折叠成三角形;图2和图3通过前后对齐将两个尖角折叠成正方形。
(3)老师展示半成品讲解演示图4中“双三角”的折叠方法:一只手插在中间,另一只手捏住两边,再用手抹平,就形成了图4。接下来将图5、图6、图7折叠成图8,老师拿出灯笼不吹气演示吹法。
3、讲解要求,孩子操作,老师指导。
(1)老师:请开始折叠双三角形,然后按照图5、图6、图7折叠成8字形。折叠时注意折边整齐,每一步都要用手将纸抚平。全部折叠后,用剪刀将长纸剪成细丝贴在灯笼底部,再在上面贴两张薄纸作为挂带。吹完后,把两张薄纸连起来粘上。
(2)请用颜料和棉签在灯笼上轻轻画出美丽的图案。
(3)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完成折纸,并指导孩子粘贴,注意粘贴的部分并保持干净。
3.评估工作并结束活动。
把做好的灯笼挂在窗台上,让所有的孩子欣赏,找出折叠好或装饰好的灯笼,让孩子说出自己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活动反映:
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高。老师演示吹灯笼的时候,很新奇,给老师鼓掌,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能力强的孩子可以根据图示一点一点地进行活动,能力弱的孩子需要老师的指导或者其他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但是整个活动可以做完,孩子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创新,把灯笼变成麦克风。
幼儿园大班教案“灯笼”4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学习使用剪刀的技巧。
2.培养孩子的灵巧性和协调能力,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3.培养孩子最初的创造能力。
4.能够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自信地向同行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孩子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要准备的活动
彩色纸板、纸杯、安全剪刀、竹筷子、牙签、双面胶、毛线。
活动过程
1.激发孩子对生产的兴趣
当你在家过年的时候,你家门前会挂什么?
让我们一起做纸杯灯笼吧!看看是谁把它做得最漂亮最漂亮!
2.老师指导孩子们做灯笼。
(一)发放生产资料;
(2)指导安全生产,谨慎使用剪刀和牙签;
(3)生产方法:
第一步:在纸杯外面贴上彩色纸板做装饰;
第二步:把纸板上画的耳朵、眼睛、鼻子、胡子、嘴巴剪下来,贴在装饰好的纸杯上;
第三步:用牙签在纸杯底部中间钻一个小孔,放上毛线,把线系在杯子里。将线的另一端系在竹筷子的一端,灯笼就做好了。
3.老师和学生一起读儿歌:
小纸杯,
真有趣,
把图形剪下来贴在上面。
钻一个小洞,
系上绳子,做一个灯笼。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设计的。孩子们对这项活动非常感兴趣。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在情感互动、技巧等方面都体验到了乐趣,并制作了精美的纸杯灯笼,达到了预定的活动目标。
百科:灯笼,又称灯笼色,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xx年前的西汉时期,象征团圆的红灯笼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前后悬挂,以营造节日气氛。
幼儿园大班教案《灯笼》的工具和材料;
一块长方形纸板、一把尺子、一支铅笔、一卷双面胶、一把切纸刀和一根细绳。
生产流程:
第一步:测量距离
在准备好的纸板上,从卡片的一端以1cm的间隔划几条等距线,并用铅笔画出来。
第二步:切断卡纸
用裁纸刀沿着刚才的线剪。注意不要切的长短不一,不然灯笼会很不对称。
第三步:卷起卡纸
切完卡纸,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卡纸卷起来,呈现一个弧形。做到这一步,灯笼的轮廓就出来了。
第四步:剪耳朵。
我们都知道灯笼下面有一些非常优雅的尖刺。现在让我们把它们剪下来。用刚才卡纸的边角料,每隔一段时间剪一次,再密一点,这样耳朵会优雅美观。最后把剪好的道钉贴在弧形纸板下面的一周。
第五步:系好绳子
成败在处于危急关头。把绳子贴在横贴在一起的灯笼上。记住,之前绳子要剪成两段,长度要恒定,否则提灯笼时就无法保持平衡。
结论:
灯笼完成了。过程不是很复杂,只要你静下心来,一步一步的跟着做,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灯笼。
百科:灯笼,又称灯笼色,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xx年前的西汉时期,象征团圆的红灯笼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前后悬挂,以营造节日气氛。
幼儿园大班教案《花灯》6活动目标:
1,阅读加法公式问题,初步理解公式中“+”、“=”(数学符号)三个数的实际意义。
2.比较和区分灯笼的特点,学会将灯笼与公式题配对,体验加法公式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剪纸灯笼的不同特点(大小、颜色、手柄、流苏、图案等不同。),3道加法公式题
活动流程:
一、聊入价值取向:引起兴趣,引入挂灯笼的话题。
1.导读:国庆节快到了。每个人都喜欢在国庆期间挂灯笼,充满了繁荣和特别(节日)的兴奋。今天我们就和灯笼、公式题做个朋友。
二、认清加法题的价值取向:初步感受加法公式题的成分。
1.阅读加法题:1+2=3,2+1=3关键问题:
1)这些公式是什么?(多少数字?多少个符号?)总结:有数字,有符号,有排列的题叫计算题。“+”叫加号,“=”叫等号,公式中加“+”,“=”等于读数。
三、谈价值取向:初步理解公式2中“+”、“=”和三个数的实际意义,1,展示三个灯笼的一系列图片和公式题:1+2=32+1=3(两个公式题分别出现)导入:根据这张图片,
3.关键问题:这些符号和数字是什么意思?
总结:这两道数学题中有一个“+”叫做加法,表示后面的数大于前面的数;“=”是等号,“=”后的数字表示* * *,也叫总数;前两个数字分别代表两个大灯笼和1个小灯笼,最后一个数字代表灯笼总数。
(比如一打灯笼和两个小灯笼,一共三个灯笼...)
四、看灯笼找公式题的价值取向:理解和运用加法公式题的现实意义
1.介绍:老师准备了很多灯笼,每一串灯笼都有自己的秘密?他们可以做不同的公式。
2、儿童操作:
操作要求:观察每一串灯笼,区分它们不同的特点。找匹配的公式题,对应挂在一串灯笼下,说出意思。
3.沟通:
1)说说灯笼下的公式的含义。2)寻找挂在不同灯笼下的同一个公式,认识到同一个公式可以表示不同的东西(比如1+2=3可以表示1个大灯笼加2个小灯笼或者1个红灯笼加2个绿灯笼)。5.延伸价值取向。
总结:公式问题很有用,可以帮到我们很多,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
幼儿园大班教案《花灯》7活动目标:
1.孩子们第一次尝试在灯笼上画画,体验和父母一起参与艺术活动的快乐。
2.掌握立体画装饰技巧。
3.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一个灯笼,绘画用品,陀螺,灯笼图片,音乐。
活动流程:
第一,进口
讨论:孩子们,想想我们在春节期间做什么。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
孩子见过什么样的灯笼?
二、教学内容
1.观察和欣赏:今天,老师还为孩子们带来了许多不同的灯笼。让我们一起欣赏它们吧。(展示图片欣赏)
2.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形状的灯笼?上面有什么图案?
3.展示完成的灯笼。这是老师装饰的灯笼。看看上面有什么图案,用了什么材料。
春节快到了,请让孩子们把灯笼装饰得漂漂亮亮的。
5.儿童和家长手把手的教师巡回指导
6.注意事项和要求;画画的时候注意手的力度,尽量把图案画大,注意冷暖色的搭配,用颜料的时候保持衣服干净整洁,做好之后写上自己的名字。
三。活动摘要
老师评论孩子和家长做的作品。
第四,活动延伸
家长和孩子将手拿准备好的灯笼,跟着t台秀的音乐最后摆姿势拍照,最后为作品营造班级环境。
幼儿园大班教案《花灯》8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简单的幸运灯笼并装饰它们。
2.喜欢参加手工活动,体验制作幸运灯笼的快乐。
3.活动结束后,引导孩子整理自己的绘画材料,养成良好的习惯。
4.感受绘画的趣味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彩纸、剪刀、丝带、胶棒等。
2.老师做了一个幸运灯笼。
活动流程:
一、活动导入
老师:孩子们,过几天就是元旦了。你想把我们的教室装饰得漂亮吗?
1.老师展示自制的幸运灯笼。
老师:你觉得这个灯笼漂亮吗?它和你买的灯笼有什么区别?你能看出这个灯笼是什么材料做的吗?
2.引导孩子说出制作灯笼的步骤。
3.老师解释并演示如何制作灯笼。
(1)先在长方形纸上装饰。比如纸的上下长边装饰。
(2)把长方形的纸包成圆柱形或折成长方体或三棱柱形,把对面贴牢。
(3)用彩纸做一个小尖钉,贴在灯笼底部。
4.儿童操作和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孩子正确使用剪刀。
(2)注意满足个体儿童的需求,帮助个体儿童完成作品。
活动扩展:
把孩子们自制的幸运灯笼挂在老师们中间,装点节日教室。
活动反映:
为了迎接元旦,班里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灯笼。每个班级都装饰着灯笼、对联、福字和灯笼。对于孩子来说,对灯笼比较熟悉,对这幅水粉小品《过年灯笼》还是很感兴趣的。
这项活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观察和欣赏各种灯笼,你可以用粉笔勾画出你喜欢的灯笼形状并大胆地选择颜色,并尝试用水粉画或着色来装饰灯笼。活动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谈谈新的一年里他们需要布置教室的什么,孩子们自然就引出了主题。有红色的小猫灯笼,圆形的熊灯笼,和圆形的大红灯笼...这些是孩子们最近在教室里观察到的印象。当我说“今天我们来画灯笼吧”时,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和喜悦的光芒。在第一阶段,传统的灯笼和红灯笼被忽略,因为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小动物的灯笼上。在这个环节中,传统灯笼要放在一张桌子上,小动物造型的灯笼放在一张桌子上,放在儿童区观察。这是一个我忽略了的问题。在灯笼的部分,孩子们都说了这些灯笼的基本特点,但是* * *唯一有相同的地方(都有灯笼耳朵,都是手持的)就是我的提问方式不够口语化,孩子们可能听不懂,也没有答案。第三个环节,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可以用蘸、舔、涂;蘸着吃,舔着吃,一点一点的画出自己喜欢的灯笼,但是因为第一步忽略了灯笼的异同,两个小朋友在画完小动物灯笼之后又加上了太阳、草等东西,出乎意料。在最后的评论中,并没有间接否定让孩子说出这两幅作品与其他作品的区别,而是反复强调动物造型灯笼的特点。
虽然这堂课不是很成功,但是为以后的水粉画活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今后的课程中,教师要做活动的支持者、幼儿的引导者和观察者,善于发现和捕捉幼儿的经历和信息,并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使活动得以有效开展。另外,老师也要信任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交流,去争论,去质疑。另外,让孩子多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传统文化。
百科:中国灯笼,也叫灯笼,是汉族古老的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xx年前的西汉时期,象征团圆的红灯笼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前后悬挂,以营造节日气氛。
幼儿园大班教案“灯笼”9活动目标
1.提升参与环境布局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2.通过粘贴制作灯笼,促进双手的协调,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要准备的活动
1.买一个红灯笼,一个圆灯笼(三张纸做的),一个钻石灯笼(四张纸做的)。在教室
提前系好绳子。
2.一毛钱做的灯笼的耳朵,胶棒,剪刀。
3、儿童操作资料。
活动过程
1,展示真实的红灯笼引起孩子的兴趣。
问: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灯笼?你见过什么样的灯笼?我们应该什么时候挂灯笼?
2.展示圆形灯笼的模型,孩子们会仔细观察,探索灯笼的制作方法。
问题:它们是用什么纸做的?它们是由多少张纸制成的?它是怎么粘在一起的?
3.教师边演示边提出制作要求。
(1)制作灯笼的彩纸可以是三张、四张、五张等。
(2)对折后的彩纸反面涂胶,纸角要对齐涂胶。
(3)贴最后一张纸时,先把耳朵挂线放在灯笼中间。
4、儿童操作,老师指导。
(1)鼓励能力强的孩子完成作业后帮助别人。
(2)帮助孩子掌握折叠和粘贴方法的能力较弱。
5.挂上孩子们做的灯笼,欣赏它们。
讨论:说说哪个灯笼做的好,但是哪个更好。
6、展示钻石灯笼模型,引导孩子探索制作方法,鼓励孩子回家尝试制作。
百科:灯笼,又称灯笼色,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xx年前的西汉时期,象征团圆的红灯笼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前后悬挂,以营造节日气氛。
幼儿园大班“灯笼”10的活动目标;
1,比较和区分灯笼的特点,学会看公式和挂灯笼,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
2.通过挂灯笼感受节日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挂灯笼》PPT;
2.每个pad有一块,每个pad有一道5以内的公式题;
3.每个人有三个灯笼。
活动流程:
首先,看和说
老师:“这个月6月65438+10月1我们有什么重要的节日?”
老师:“国庆节的时候,什么东西会挂在街上或者屋檐上看起来很欢快?意味着我们迎来了国庆节的到来?”
总结:当我们庆祝节日时,我们总是挂灯笼来表达我们的幸福。
第二,看配方,挂灯笼。
老师:“你看,老师带什么来了?今天让我们挂上这些漂亮的灯笼,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好吗?”
教师逐一演示PPT:
(1)观察5个灯笼(第一个ppt):
问题:有多少盏灯笼?这些灯笼有什么区别?(形状、大小、颜色、图案,有或没有文字)
(2)观察公式题1+4=5和一串灯笼(第二张ppt)。
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问题和灯笼)
老师总结:1+4=5是公式问题,中间的加号是加法公式问题。数学题下面的一串灯笼,是看这道数学题的老师挂的。1这个数字,我用1个大灯笼来代表它;数字4,我用四个小灯笼,数字5表示这串有五个灯笼。
(3)遵守公式4+1=5和灯笼(第三张ppt)。
问:在这个公式中。
4,1和5分别是什么意思?
(引导幼儿观察有哪几种灯笼4?1是什么样的灯笼?一共有几盏灯笼?
总结:原来我们挂灯笼,首先要把公式题看清楚。当我们看到公式中的数字4时,我们先挂四个小灯笼。看到公式中的数字1,我们挂1个大灯笼,这样就成了五个灯笼。
(4)显示公式3+2 = 5;以及并排排列的五个灯笼(第四张PPT);
问题:你看,这是什么公式?我邀请孩子们尝试一下。请看这个公式,挂灯笼。你怎么挂它们?有哪些不同的挂法?(小朋友说,老师示范)
老师简单总结:原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颜色、形状、大小、图案来挂灯笼,挂灯笼的方式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三、儿童操作
老师:“接下来,请大家看老师给你们一个挂灯笼的公式。可以按大小颜色形状挂灯笼,看谁一个配方能挂两三串灯笼!
1,子操作
2.沟通:
(1)先互相介绍,大声朗读问题,说说灯笼的含义。
(2)发现问题:发现有没有问题?有什么问题?(老师帮孩子分析)
扩展活动:
今天,我们玩了挂灯笼的游戏。除了在国庆节挂灯笼,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丽?
下次我们用这些加法公式来挂灯笼和旗子,用这些公式来表示不同的东西,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