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的拼音
看客的拼音:kànkè。
1.看客心态
看客心态,又称看客心理,是指人们面对事件像看一场戏一般,只对事件的内容本身发生兴趣,而对事件的真实人物没有同情的不良心理。
看客,简单而言就是旁观者,是指人们以旁观者的姿态面对事件和人,不论何种性质的时间如同看戏一般,对当事人没有理解与***情的心理反应。依据当前中国看客的心理反应,可以分为如下三种典型的看客心理特征:邪恶快感、社会恐惧、道德恐慌。
2.看客心理产生的原因
社会因素。当今的中国社会人均收入已经超出1000美元,进入到社会矛盾凸显时期;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贫富差异过大,进入社会问题爆发的频繁期。在这种社会发展阶段,其不利的社会因素会引发民众的人间失格、社会焦虑、心理怨恨,进而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看客。
人间失格。人间失格是指丧失做人的资格。主要表现为无能与无爱。无能是指一个人没有能力活在这个世界上,出现生存困难;无爱是指一个人无法感受爱,也无力给予爱。当人丧失为人的资格时,会引发人们的心理恐惧与不安,懦弱与羞耻,抗争与暴力,这是人性的扭曲。
心理怨恨。社会结构失衡,贫富差距过大、会产生怨恨;社会比较的心理落差、会产生怨恨;无力生存于世的虚弱均会产生怨恨。德国著名现象学哲学家马克斯·舍勒指出,怨恨是现代人的精神气质,它颠覆了传统价值观念,怨恨是一种有明确前因后果的心灵自我毒害。
社会焦虑。社会矛盾凸显会引发民众的不安定感,近段频发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提升了整个社会普遍的焦虑与恐惧。媒体上充斥着恐怖事件、暴力冲突、杀人事件、地沟油、飞机失联、建筑物倒塌、物价与房价的涨落、经济危机等报道,人们感觉到生存危机,并产生出强烈的安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