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并进一步完善
1.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
要建立上下一致、内外配合的协调机制,切实形成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尽快出台网络舆情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建立舆情监测体系,建设专业化网络人才队伍,有效了解和掌握网络舆情,对监测中发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风险分析,做出预测报告,向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通报和发布预警信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传统媒体,以及博客、微博、手机新闻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实现网络舆情预警“一张网”全覆盖,确保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要加快推进网络舆情应对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形成信息通报机制、联席会议机制、突发舆情直报机制、联合办公机制等协调机制,努力形成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实际工作部门主动应对、重点新闻网站发挥主渠道作用的网上舆情应对工作格局。积极升级和加强省级平台建设。为适应网络舆情应对的实际需要,需要统筹安排,集中更新设备,实现功能升级,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网络舆情监测的预警能力。同时,要拓展和升级互联网信息内容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和用途,积极推动建立覆盖所有省市县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努力形成涉网部门全天候、一体化、立体化的工作局面。
2,着力提升职业队伍的实战应对能力。
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将有效应对网上舆情纳入各级机关轮训课程,系统培训各级领导干部,提高网上治理能力,避免在实际工作中采取“躲、拖、拒、删”等消极处置手段,积极推广主动、公开、沟通手段,通过实际工作减少和压缩网上炒作空间。继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逐步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加强网络发言人队伍建设,让主流、权威、可信、友善的声音占领舆论高地。可以邀请一批在各行业有建树、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威望的专家学者在媒体上发言,使宣传有效覆盖不同年龄、行业和社会阶层的群体。要加强应急处置演练。面对当前网络管理相对混乱的实际情况,可不定期开展网络舆情模拟实战演练,组织舆情应急机构人员开展突发网络舆情应急演练和处置技能比拼,在实战训练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突发网络舆情典型案例交流会,不断提高网络舆情管理业务能力。
3.及时、积极回应网民的不同声音。
网络媒体的双向互动、随意言论等特点导致网民的非理性情绪,一旦扩大化,将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困扰。面对舆论热点问题,一味回避不仅不能解决,还容易激化矛盾。因此,只有直面舆论风暴,快速回应,将真相公之于众,才能有效化解负面舆论。各级领导要把及时回应网民意见、及时说明真相、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应对网络舆情的重中之重。要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加强舆情相关部门的协调和监管,设立专人进行舆情监督,定期梳理网上舆情,交由相关单位及时处理和回复。如果存在问题,就要在明确的期限内进行整改,并进行跟进。如因沟通协调不畅造成误解,应要求相关行业或部门根据政策进行解释和回复。要积极、公平、公正回应网民关切,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通过传播理性观点防止事态扩大。
4、健全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完善应急工作体系。
要完善指挥协调体系,在网络舆论热点发酵后,立即安排人员密切跟踪网上评论,及时在相关论坛、贴吧发布事件进展。要完善网络舆情深度分析研判工作体系,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分级、定位,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测,及早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开展专题性、综合性分析,研判舆情走向和发展趋势,网民关注点和关切点。制定不同级别、不同部门的专项应急预案。在现有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各组织、各单位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和各阶段工作重点,对可能成为网络舆情热点、敏感话题的信息进行分析梳理,有针对性地制定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专项应急预案,增强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实施风险分析和评估系统。各部门在调整政策、研究部署重大工作时,要以提前介入为原则,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提前进行稳定风险评估。凡评估后认为方案有漏洞的,将按要求及时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