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战或一战前实用,但名声不显稀奇古怪的战备。

在初期型号的坦克上,曾经安装过一具用于观察的小型潜望镜,但不久即被拆除,原因是当对方使用轻武器射击时,被打碎的玻璃镜片往往会飞到观察者的面部,因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后来部队曾经试图用一组经过抛光处理的金属表面当做反射镜面,但没有取得成功。这样,开凿在装甲板上的粗糙的观察窗缝便成了当时的唯-观察手段,而这种观察手段在后来的战斗中使坦克乘员的士气遭受了严重挫伤。

1916年9月15日,在索姆(Somme)河进行的首次战斗中,坦克破天荒第一次在战场上占据了主宰地位。59辆坦克在极其秘密的清况下被运抵法国,它们在战场上的突然出现在德军中引起了极大惊恐。在这59辆坦克中,有10辆因为机件发生故障而被留在后方作为“预备队”,有32辆到达进攻出发地域,其中有14辆按时离开了出发线,9辆离开的时间稍迟,有5辆在冲击中陷入泥潭内不能自拔,只有9辆圆满地完成了预定任务。15%的成功率虽然不可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但这种局部的成功已经足以使人激动不已。正是在这次战斗之后,坦克的发展计划才获得了英国将军们的支持。不过在首次坦克战斗中,坦克的主要敌人不是德军,而是自身机件的不可靠性。早在英国本土训练时,这些坦克多数实际上就已经损坏。根据战报记载,这次战斗中只有2辆坦克遭到了抵抗,意味深长的是这种抵抗是来自德军的野战炮。在古德科特(Gudecount)附近,1辆坦克曾经击毁了1门德军的77毫米野战炮,但后来这辆坦克自己也被消灭了。另外1辆坦克虽然曾被一发炮弹直接命中但却安然返回了部队。在这第一次坦克战斗中英军虽然并未大获全胜,但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而在1916年的最后几个月内发动的两次较小规模的攻击中,坦克同样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坦克的出现在德军中曾经造成了极度的惊恐,甚至在战斗结束了相当一段时间之后德军士兵仍然惊魂未定。这些初期的坦克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一方面归功于它们对敌军武器的巨大破坏作用和机动作战能力,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它在德军士兵中所产生的巨大心理作用。第一次,强大的机动能力与火力、防护成功地合成了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进攻性武器,这样的武器在历史上的任何战争中还从未出现过。当这种隆隆而来的怪物步步逼近时,对位于第一线的步兵而言,一个紧迫的问题就是必须当机立断:要么想办法阻止坦克,要么举手投降,要么临阵脱逃。这里没有经验可资借鉴,也没有训练提供帮助,他手中拥有的武器在这种迎面开来的坦克面前已经变得毫无用处,而其伙伴们的处境也跟他彼此彼此。这种情况下,许多德国人选绎第二种和第三种办法显然是不足为怪的。因此德国人最初倾向于把坦克视为一种不正当的武器。在索姆河进行的第一次坦克战斗结束之后,德军第3军团的参谋长对其上级作了这样的报告:“在最近这次战斗中,敌人使用了一种新型作战武器,这种武器极为有效但又十分残酷。”

但是,德军非常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后来的几次坦克进攻一直到1917年春天才得以发生,但在这些进攻中,英军的坦克都只是部分地取得了成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坦克乘员缺乏适当训练,另一方面是由于道路泥泞,还有就是步坦之间缺乏有效协同。在这次战斗中,德军步兵首次对英军坦克进行了反击。自1915年以后,德军曾经给其机枪射手和阻击手发放过一种特殊型号的子弹,这种子弹就是著名的“K”型子弹。K型子弹比普通子弹重,并且含有一颗碳化钨弹芯。这种子弹的加工非常精细,弹丸的重量与发射药的重量严格相匹配,这就使得所有这种子弹都具有相同的初速和弹道。它们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对远距离目标和带有防护的目标进行精确瞄准射击。这种重型碳化钨弹芯子弹的远距离射击精度比普通的铅芯子弹要高,这就给阻击手对800 yd(731.2m)甚至更远距离的目标进行射击提供了条件。在稍近于800yd的距离上可以穿透用以防护前沿堑壕内的哨兵与了望哨的薄纲板。但在阿拉斯(Arras)战斗中,德军意外地却发现这种子弹还能穿透英军MK I和 MK II型坦克的装甲板--这两种型号坦克的装甲薄得要命,它们的厚度在0.2-0.4in(5.98-10.16mm)之间,而且使用的是一种在商业上被称为“锅炉板”的软质钢板。在此之前,德军最高统帅部并不知道这种“锅炉板”的缺点,直到阿拉斯战斗已经开始2天之后--即在1917年4月11日,在布里阔特(Bullecourt)的一次猛烈反击中缴获了2辆英军坦克以后,K型子弹的实际效能才被德军发现。在此之后,为了对付坦克,德军最高统帅部立即给每个德军步兵战士发了5发K型子弹,而给每个机枪手则发给了-条满装K型子弹的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