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拉·斯旺的性格评价
小说作者梅尔并没有刻意雕琢贝拉这个人物,所以贝拉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模特。我觉得这样更真实,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有些连作品都没看过的人,会以电影的外观来判断,我觉得这是不负责任的。还有人说贝拉偏心,坚持自己的不完美,但就是不喜欢贝拉。我不一样,因为她不完美,我更喜欢。其实,贝拉在别人眼里的“不完美”只是“不喜欢”的幌子,因为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她。在我看来,不完美就是美,真实再珍贵不过了。
《新月》让我流泪。不是爱德华和贝拉在意大利惊心动魄的重逢,而是贝拉孤独的每一个细节。她晚上哭,白天冒险找幻觉来麻醉自己...
贝拉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抱着膝盖,静静地看着窗外的阴晴圆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时间滴答...有了莉琦·李的可能,音色是那么的冰冷,舒缓的孤独和忧伤,原声乐器的配乐纯净干净,单个钢琴键发出的单音有点像低沉而笔直的鼓点,莉琦·李沙哑的童声听起来像个孩子。像灵魂在旷野的呐喊,像唱诗班的祈祷,徘徊在地狱与天堂的边界,有种时过境迁的感觉,越孤独越想听到悲伤。所谓麻木,就像贝拉说的,痛是好的,痛能让她感受到爱德华的存在...你看,你听,百年孤独冲击着每一根神经,让人忍不住伸出手去抚慰和保护这份伤害。好几天无法自拔,眼泪干成了贝拉的爱,越来越有爱,越来越醇厚...我有灵魂却从未活过,苍白无力,胜过一首“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东张西望”的悲歌,咆哮着震动山谷。人生何去何从?想死在爱人怀里,可爱的人心在哪里?
我很佩服伊莎贝拉·斯旺,她的个性太鲜明了,她太有血有肉了,她太真实感人了。
她爱自己的内心,她保持着一颗真正的女人心。她偶然是女人的杰作,她让生活变得纯粹。
吸血鬼,狼人,人类,她的世界是如此精彩,她的内心是如此迷人。走进她,就像穿越时空的奇幻之旅。
别林斯基说:典型的是一个人和许多人...他身上有很多人,包括在整个品类中体现相同理念的人。贝拉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已经涵盖了各种人的性格。我从她身上反映了太多的面孔,和她重叠的面孔。她能找到比我更好的自己,就像我的艺术知己。
欣赏贝拉,欣赏她的孤独,在孤独中感到舒适和宁静。我喜欢安静,只是外表不安静,但安静不是写在脸上,而是刻在心里。我追求内心的纯洁,善待自己,贝拉做到了这一切。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热闹,无论内心多么险恶,她总能保持安静和孤独,享受孤独,保持自我,活出真实的自己。
欣赏贝拉,欣赏她奇怪而独特的谨慎的思维方式。她对周围的一切都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她追求自己寻找的东西,直到答案穷尽。带着一个问号,她仔细验证了爱德华的身份,爱德华的真实感受,自己的猜测和发展结果,爱上了他,不管值不值得。有多少人用她独特的思想挠过她的左脑?我的世界怎么会被你轻易入侵?不,我的世界可以让你进去,但是请安静,非诚勿扰,千万不要进去。这是神秘的,这是奇特的,这是鹤立鸡群的,它散发着“普通女孩”的错觉,俘获了爱德华那颗孤独了一个世纪的冰冷的心,激起了埃米特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占据了我...
欣赏贝拉,欣赏她的脆弱,可爱。她天生运动神经不好,容易受伤——她在体育课上不知所措,不小心摔倒在平地上,在丛林中抓伤...“笨拙”的动作,我觉得好可爱,有一种想要保护的冲动。
欣赏贝拉,欣赏她的坚强,也允许你把这当成一种不完美的固执。她总是以一种强势的姿态站在人群中,不想被人认为是一个弱者。她甘愿负重前行,在生活的压力下呻吟流汗。她喜欢阳光明媚的凤凰,但她只是把自己放逐到了常年不见阳光的狐狸那里。但是,她挺过来了,她克服了皮肤上那种坟墓般冰冷的折磨。她是如何压抑住心中的仇恨,把蕾妮离开他时说过的狠话告诉查理的?一方面,她要尊重查理,保证他的安全,另一方面,她要照顾卡伦一家和蕾妮。她生活在多重压力下,压力已经够大了,超过了自己肩膀能承受的极限。结果,压力教会了她坚强。爱德华离开了她,她的世界从此失衡,但她没有自杀。她用堂吉诃德式的骑士精神把自己禁锢在幻觉中,给自己下药。也许这是冒险和愚蠢的,但她没有死就已经无比强大了,因为根据她对爱德华的爱的重量,爱德华的离开足以让她死上百万次。如果是别人,我可能早就死了。在她的力量中,我还能瞥见耀眼的冷静和理智。她没有因为爱德华的离开而大吵大闹,去找了爱德华。她默默地接受了事实,尊重爱德华的选择,继续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即使一切都没有理由。
欣赏贝拉,欣赏她的无私。无私包括太多,对同学的包容,对朋友的忠诚,对亲人的全部爱。知道杰西卡喜欢迈克,她总是委婉地拒绝迈克的殷勤,鼓励杰西卡的主动和成人美。虽然她在两者之间左右为难,但还是默默付出。当她和卡伦一家遇到她的仇人詹姆斯时,她说詹姆斯只想要她自己,她想一个人去,这样爸爸就不会被盯上,卡伦一家就不会为了她离开福克斯过夜,爸爸也不会因为卡伦一家消失了而让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他们。她说任何因为她而出事的人都是毫无意义的牺牲。当她听到电话那头母亲急切的声音时,她奔向虎口——詹姆斯,不顾一切地要救母亲一命。她要承担一切后果。她把自己流放到福克斯不仅是因为蕾妮再婚了,还因为她要为母亲填补查理多年来孤独的心。当她看到查理空空如也的冰箱时,她明白自己有责任陪在父亲身边,做他喜欢吃的东西。当她投入爱德华的怀抱,将爱德华的情敌雅各布视为挚友时,她坚定地选择了伤害雅各布,她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尽管我们都认为她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为什么她总是热泪盈眶?因为她深深地忘记了自己这个群体。
欣赏贝拉,欣赏她的自私。她爱得够深,够伟大,够光荣,够冒险,够专一。这是美丽的自私,除了爱德华什么都没有。有网友表示,贝拉太自私,不考虑家人和朋友的感受,除了爱德华和雅各布。真的吗?那她为什么歇斯底里的骂爱德华在詹姆斯追她的时候让她回去见查理,不放过查理?为什么她听到蕾妮的声音就冲向芭蕾舞室?爱德华离开她时,她为什么不离开父亲,跟爱德华走?然而,那时贝拉正在恋爱。贝拉是人,不是神。她有权释放自己的感情。另外,爱情就不能自私一点吗?在自己的爱情里自私有错吗?爱情里的自私,不会越界去侵犯亲情。贝拉的爱情、亲情、友情完好无损,互不侵犯:他们之间没有私心,但他们自己就是私心。贝拉自私地爱她的家人、亲戚和朋友。在生命的山谷里,最真诚的灵魂在落魄的外表下,真诚却不被理解,我怎能不流泪不爱?无私地为别人着想,又自私地爱着别人,贝拉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
欣赏贝拉,欣赏贝拉的勇敢。只有贝拉知道,爱上一个渴望自己鲜血的吸血鬼,跳进一个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的爱情陷阱,需要多大的勇气。当小羊爱上狮子的时候,小羊只是害怕失去狮子。多棒的羔羊啊!当爱德华邀请贝拉去凯伦家时,他说:“贝拉,你不是害怕面对一个吸血鬼家族,而是害怕这些吸血鬼不欢迎你!”“你认为你有多勇敢,贝拉?当你被坏人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你依然冷静,准备战斗,而不是尖叫或者屈服;你知道和吸血鬼在一起很危险,你也知道狼人情绪不稳定...但是你毫不犹豫的做到了,你勇敢的心告诉我,贝拉,你的名字叫勇敢。
欣赏贝拉,贝拉的低调,华丽的低调。她从不喜欢被人注意。不如像一粒微小的尘埃,大地知道我的存在。唉,我真的很喜欢她那种像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精神,有点乌托邦的味道。相反,是她不愿意被人注意的安静低调给了她一种魅力光环。就像克里斯汀·斯图尔特(Kristen Stewart)在现实中无视时尚的简单服装,已经成为美国青少年争相模仿的神圣。“种花有心,栽柳无心。”贝拉的魅力真的不可阻挡。打她左脚踏进校门,她独特的魅力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像锁链一样锁住所有人的目光,成为新学校当之无愧的新宠。然而,她讨厌这样被包围。她没有自由。她不想让万事通埃里克把她推广到学校主页上。她不想安吉拉到处拍照和报道。黑板上的标题根本不是她的口味。一个又一个男生邀请贝拉做他的舞伴,但她内心安静,承受不了涟漪,一笑置之,没有沉浸在被邀请的甜蜜中。你要知道女生被男生追求有多优越。要知道爱慕虚荣的女生都被男生追求过,她们的心早就荡漾到太平洋的中心了!她从不关心她的生日。她不希望自己的生日“大众化”。她对生日礼物如此冷漠,甚至厌恶这种毫无意义的形式:不管是什么,我的生日不需要礼物,甚至不需要别人的关注。当我发现自己和贝拉之间这个鲜为人知的共同点——生日无所谓,我更喜欢贝拉,我找不到这么志同道合的形象,至少在这方面。贝拉就是这样,角色高调我低调。她对外界的反应出奇的平静,情绪控制在最准确的数值,不为物喜也不为己悲。
欣赏贝拉,欣赏贝拉的天真和自然。在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里,她是唯一一片没有人类足迹的原始大陆,不随波逐流,不世俗,不为权钱所动。我看不到爱德华的钱;我看不到罗莎莉的M3;爱丽丝的衣柜,我看不见...我唯一能看到的是人心,人心就是江湖。
欣赏贝拉,欣赏贝拉简约的穿衣风格。贝拉一贯的穿衣风格是t恤、衬衫+牛仔裤+匡威帆布鞋,而且她喜欢牛仔裤和匡威鞋,这很适合我。朴实无华的装扮下是她神秘迷人的气质,对比就是对比。
欣赏贝拉,欣赏贝拉的美丽。书上说贝拉并不出众,但影片讲了一个谎言:她轮廓清晰、五官精致、结合完美的脸,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是米开朗基罗精致朴实的雕像,站在奥林匹斯之巅,“金苹果”的光芒只在她周围绽放。
欣赏贝拉,欣赏贝拉的坦诚。明辨是非,%N#H#%爱恨分明,选择干净利落,给追求者最生动的拒绝,不留任何余地。对吸血鬼,对狼人,对人类,她像透明的玉石一样诚实,但她总是知道该展示什么,该隐藏什么。她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然流露,体现了她的本色,朴实无华,真实可触,没有距离。
贝拉,你是古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之巅的女神:你的勇气和智慧堪比战争女神雅典娜;你的坚持和真情,胜过爱神阿佛洛狄忒;你的圣洁和美丽被称为忒弥斯,月亮神。
孤独、安静、谨慎、脆弱、坚强、自私、无私、勇敢、低调、简单、美好、真诚、自然、真实、平静...还不够独特吗?她也很神秘,神秘到连沃尔图里家族的首领阿罗都无法读出她的想法;她依然坚强,坚强到简不能让她遭受痛苦的幻觉...
外表简单,里面复杂,像仙人掌一样,只是刺,简单的刺,但是每一根的形状都不一样;虽然满身荆棘,但可以触摸,每一个都标榜着不同的情怀和复杂的内涵。
这就是我想对我的艺术知己伊莎贝拉·斯旺说的话。
贝拉,我的艺术知己,胜过知己。愿这一艺术形象永远辉煌。
贝拉看起来和普通女生没什么区别,甚至有些能力还不如普通女生,比如身体协调平衡的能力。比如一般女生都知道要趋利避害,打扮自己。这两种对女孩来说必不可少的人生哲学似乎不适合贝拉。在这个所谓的竞争社会里,贝拉单纯的外在形象已经过时了,落伍了。难怪很多影评人在谈到贝拉的形象时眉头紧锁,惊呼有贝拉这样的母亲真可悲。但就她的内心世界而言,贝拉堪称世界少女的榜样。
首先,贝拉的自理能力很强。书中多次提到,贝拉的妈妈有着孩童般的性格,表现在不顾年龄和体质玩危险游戏,脑子里总是迸出不切实际的奇思妙想和粗心大意。这时候贝拉会好心的提醒她,一直照顾她。后来,贝拉来到福克斯镇照顾她的单身父亲。事实上,如果贝拉没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她也不会主动提出暂时离开母亲。贝拉才17岁,却能有条不紊的照顾父母。我们这些自以为比贝拉聪明的孩子,有几个能做到?在考试的压力下,我们忙着学习,生活中的琐事都很可怕,更别说照顾父母了。当然,有人会说,我们的自理能力不如贝拉,是因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制度不同,但这不在我这里讨论的范围之内。也许有人说,很多孩子从小没有妈妈,他们过得很好,但问题是,有多少孩子会为了自己的幸福而离开妈妈,“一个人生活”。
其次,当然这也是我被贝拉深深打动的最重要原因。贝拉很善良,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希望自己能帮助到别人。在她细腻敏感的内心感到母亲难以照顾菲尔和自己的困境后,毅然决定暂时离开母亲,和父亲一起生活。遇到类似情况我们会怎么做?我会像贝拉一样,离开我长大并非常热爱的家乡,离开阳光明媚温柔的繁华都市,走进终年阴雨连绵的荒凉小镇,看着母亲和继父的甜蜜,却独自品着孤独的苦茶?也许有人会说,贝拉并没有那么坚定,内心也曾有过多次的动摇和犹豫,但正是对贝拉此时内心挣扎去还是留的详细描写,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贝拉。她不是神,她是个人。是人,就会有某人的世俗欲望;当人们离开他们的母亲和家时,他们会感到悲伤和失落。有人要的贝拉,更真实,更符合人性,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贝拉的善良也体现在她来福克斯顿后与当地同学交流的方方面面,这里就不细说了。贝拉的善良在她和吸血鬼家族的交流中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看看她和爱德华在一起时的文字。在她知道自己的血对爱德华有多大的诱惑力,明白爱德华怕自己用钢铁般坚硬的身体不小心伤害到她之后,她一直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生怕给爱德华带来更多的麻烦。有些人可能不屑于认为恋爱中的人总是像贝拉一样考虑爱人的感受是很正常的,但试想一下,当你常年面对你爱的人,不近也不远,每当你如火如荼的时候,出于安全考虑都要停下来,强迫自己恢复平静。这样的爱情谁买得起?产生爱情容易,维持爱情难。爱情本身也会因为时间等原因逐渐变得冷漠。换句话说,爱情本身就会出问题,所以维持爱情不是爱情本身,而是一种责任和善良。贝拉的爱情面临更大的问题,但她执着,没有强烈的善意是绝对做不到这一点的;再看下面这个场景。《暮光之城》结尾,贝拉被詹姆斯盯上,卡伦一家决定出去争取她的保护。通过阅读书中对贝拉此时的心理活动和举止的描述,可以知道她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虽然她不是卡伦家族的成员,但她对这个家族的成员可能会为保护她而死感到极度恐惧和痛苦,她甚至决定用自己虚弱的凡人之躯来对抗强者。她希望用自己的死来守护卡伦一家的安宁!用爱德华的话说,贝拉只是一个脆弱的小女孩,她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脆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脆弱的女孩,为了力挽狂澜,拯救卡伦一家于危难之中,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这需要多么慷慨仁爱的心啊!我在想,我们会牺牲一切甚至生命去保护别人吗?中学老师常常对西方的个人主义嗤之以鼻,认为它自私、冷漠、无情。但我固执地认为,当老师们看《暮光之城》时,他们会对个人主义有一个全新的看法,至少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随大流的。
同时,贝拉给我带来了一个勇敢而执着地追求自己理想和目标的独立女性形象。她清楚地知道爱德华是一个吸血鬼。她清楚地知道和爱德华在一起意味着无尽的危险。她清楚地知道等待她的是什么,猎人、毒液和死亡...但她并不害怕。她用自己脆弱的身体和微弱的力量勇敢地面对前方的激流。她想掌握自己的命运,掌控自己的人生,选择自己的道路。为了心中的光明,她无所畏惧。这给我的内心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前不久刚看完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故事中所有的女性无疑都是父权制度的受害者。无论是尊贵的小姐还是低贱的宫女,都逃不过自己的命运。她们被迫在家里从父亲那里嫁给丈夫,直到16或17岁。她们自然不会在意丈夫的性格。他们只在乎对方家的“名气”。这些妇女被迫死在丈夫的家里。这就是中国大多数传统女性的命运:出奇的一致,充满了哀号、血泪和绝望。后来的民国女人,无非是张爱玲笔下的紫缎屏风上绣的鸟。过了很久,他们死在了屏幕上。五四时期传入中国的娜拉出走的故事,终于给中国的女性带来了希望,但希望终究是希望,离具体的实践还有很大的距离。不然鲁迅也不会哀叹娜拉走后会发生什么。步入现代社会,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女性地位逐渐提高,女性有了选择伴侣的自由。但是女性对男性金钱的依赖,家庭生活中男女地位不平等等诸多现象依然存在,这说明我们女性,至少在中国,还不是很自由。我常常想,虽然中国有那么多女吸血鬼粉丝,但有一天爱德华般的人物真的站在大家面前,大家也不会和他一走了之。父母的阻挠,邻居的怀疑,传统观念的不宽容,让爱德华只出现在我们的幻想中,成为一种意识,永远是形而上的。当然有人会说吸血鬼不存在,所以类似的假设不成立。好吧,退一步来说,比如作为一个志向远大的女性,大学毕业后想继续读书以取得学习成绩,突然有一天她的父母告诉你,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希望你大学毕业后出来找工作。听完之后你会有什么感受?能忍心刷父母的愿望吗?父母养你有多辛苦。最后,等你长大了,赚到钱了,等着你孝顺。这时,你会坚决地大声说:“不,我会继续学习,继续追求我的理想,不顾两鬓斑白的父母的意愿。”,然后摔门走了,几年不归?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小,除非你是鲁迅笔下的狂人,而且你的思维方式与常人大相径庭。因此,女性无法自由追求自己的理想:家庭纽带和传统观念阻碍了女性的独立。回头看看贝拉,我们会发现她的行动是多么的不同!当然,这大概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有关。古希腊是一个崇尚自由、大胆、独立、进取的国家。然而,即便如此,西方女性的命运也并不比我们中国好多少。评判优秀女性的标准是她是否对丈夫的事业有所贡献。女人还是男人的附属品,美狄亚的行为令人震惊。
贝拉还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所有人才去品味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