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有拖延症。看看聪明的父母如何处理,帮助他们告别拖延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拖延症成了现代人的常态,尤其是现在的孩子。父母让孩子做一项工作,总是拖拖拉拉。比如,妈妈让孩子整理房间,孩子嘴里回复“嗯”了一声,却还在玩手机或者看电视。当孩子被要求帮父母做一些工作时,他们仍然说“等等”。
渐渐的,现在的孩子,即使被父母叫去游乐园,或者出去吃饭,也只会说等等,不管想不想做,都会抱着拖延等待的想法。
缺乏时间观念
缺乏时间观念已经成为很多孩子的一个突出特点。孩子脑子里没有一定的时间概念,也没有太多的想法。他们只知道要完成一件事,却不去想拖延的后果,也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
比如孩子每天早上上学,整个过程都让家长头疼。他们不仅喜欢赖床,还会督促他不要迟到,但眼睛却不愿意从电视或手机上离开。这些让父母头疼和生气的行为,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具体的时间概念。
父母太严厉了。
日常生活中,当父母对孩子的衣食住行、行为准则要求过高或过于严格时,也要求孩子接受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因为孩子还小,不懂也不敢反抗。当孩子到了合适的年龄,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这个时候,他们逐渐开始抗拒和应对父母的一些行为,于是就想通过拖延来抗拒父母。
不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拖延的原因可能是对这件事根本不感兴趣,或者是自己不想做,或者是父母逼着做,所以孩子会在这方面表现出拖延。
对于父母的一再命令,孩子会选择要么假装没听见,要么拖延,被父母一次次催促,直到父母失去耐心。
在心理学上,习惯性拖延是指人们在选择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大脑内部产生的某种诱惑或者某种惰性而形成一种拖延,而这个问题一旦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往往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也就是俗称的“拖延症”。那么拖延症一般有哪些表现呢?
首先,事情或者计划太多。
你可以问问现在的成年人,遇到太多事情,时间太紧的时候,会不会形成身心疲惫感?在他们开始做之前,觉得自己做不完,然后对于有拖延症的人来说,做不完。
其次,计划不合理。
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喜欢在做事情之前计划好。比如,事情分容易的事情和困难的事情,少的事情和多的事情。但是,在做了很少很简单的事情的时候,面对接下来的任务,就几乎筋疲力尽了。所以,这个时候,有拖延症的人可能不会第一时间想到怎么解决,而是拖延,然后慢慢想办法。
最后,我总觉得时间很多。
其实对于拖延者来说,他们习惯了拖延,以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不用着急,所以以一种悠闲的心态处理事情,导致了最后的拖延。那么,家长找到孩子后,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孩子做事拖拉,总是拖拖拉拉。其实他们只是没有时间的概念。“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知道时间的重要性,让孩子知道拖延只会耽误他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非常重要。从小时候开始,让他知道时间不好好利用就会浪费。
2.明确好孩子的目标
很多时候,孩子总想以各种理由拖延。其实孩子心里没有一定的目标,对一件事情的完成没有明确的概念。比如让孩子自己收拾房间,自己完成作业,往往是拖拖拉拉,学习上整天懵懂无知。不能说他们一点都不努力,只是没有明确的目标。
3.培养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母亲在清华大学带孩子。她让她的孩子们穿好衣服,很早就带他们去游乐园。然而等了半天,孩子还是没有反应。这位母亲只是对孩子们说:“我们今天本来要去游乐园玩的,但是你们一直拖延,所以我们现在不能去,你们也不能玩,所以你们要承担后果。”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特征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清华的家长用了一个很好的方式,让孩子知道拖延的后果,以及要承担的责任。
4.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榜样。
作为成年人,拖延是一种常见的行为习惯,现在已经不足为奇了。但是,孩子既然生下来,父母就应该给孩子做好榜样,起好带头作用。孩子在模仿父母的时候,也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点,对以后的生活和以后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家长也要鼓励孩子,表扬孩子不拖延的行为,鼓励孩子再接再厉。
作者的信息是:
其实不拖延本来就不存在。每个人都是拖延症患者,只是程度会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跟期限有良心关系,但值得深思的是,及时吃喝玩乐并不是展现真正快乐的唯一方式,只是每个人的环境不同,所以应该是另一回事。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花时间去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拖延?我们一直拖延的原因是什么?能不能不耽误?因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拖延一些事情,所以我们也要学会改变这种拖延,以免以后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