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培养孩子喜欢幼儿园过程中的感受。
人们常说“玩物丧志”。好像玩在大人眼里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玩却是很自然的事情。在玩耍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合作、语言等能力。而且,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途径。所以,母亲要顺从孩子的天性,允许他玩耍。
经典实例
案例1:
每天吃完早饭,妈妈都会带着两岁半的风筝去小区的花园散步玩耍。当她遇到社区里的其他孩子时,她妈妈会介绍她说:“凯特,这个小妹妹叫梅梅。快给她姐姐打电话。”“这个小哥哥叫小松。”在妈妈的介绍下,风筝渐渐认识了很多小朋友。不仅如此,妈妈还鼓励风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认识这么多小朋友,风筝总会玩得很开心的。
案例二:
“妈,妈,师妹……”每天吃完饭,就是妈妈和3岁的虎虎玩的时候。
“撞球”是我妈给虎虎发明的一个小游戏,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把球扔向对面的可乐瓶,看谁能打到可乐瓶,类似保龄球。
每当玩这种游戏时,部落虎都非常认真,全神贯注地瞄准对面的可乐瓶,用力投球。每撞倒一个可乐瓶,虎虎都兴奋地拍手欢呼:“哦!趴下,趴下!”我妈总是夸虎虎说:“宝宝真厉害!再来一次!”
案例三:
棉棉4岁。为了让她学到更多的知识,她妈妈把她转到了双语幼儿园。这个幼儿园有很多课程。为了让棉棉专心学习,老师特意要求老师严格管教她,防止棉棉贪玩。
不久后,棉棉不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不喜欢这个幼儿园。”“为什么?”妈妈问。棉棉说:“老师老是问我问题,课太多了,我不开心。”妈妈说:“看来老师对你比较重视啊!””棉棉不高兴地说,“哼!我一点都不喜欢她,还是原来的幼师好。"
教育情感
孩子是不是越早学习文化知识越好?贪玩的孩子长大了就没有前途了吗?事实证明,很多小时候很聪明的“神童”,长大后渐渐变成了普通人;而很多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有所作为。
可见,孩子一生的成功与他学习文化知识的年龄关系不大,值得学习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他的每一步成长都是他不断学习的结果。
孩子之所以爱玩,是因为他们喜欢用看、听、说、摸等多种方式去了解周围的一切,不习惯只专注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他喜欢在纸上乱写乱画,写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字。在游戏中,他锻炼了思维,理解了规则,觉得很开心。可以说,玩耍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极好的方式。他会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同时,快乐地了解这个世界。
妈妈的妙招
1.鼓励孩子和孩子一起玩。
很多孩子刚进幼儿园的时候,看到很多孩子都会哭,因为和其他孩子接触很少。
妈妈平时带孩子去小区玩,也鼓励他和小区的小朋友交朋友,注意培养他与人交流的能力。例如,在案例1中,风筝的母亲不仅带孩子出去玩,还把其他孩子介绍给她的孩子。当孩子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然后送他去幼儿园,可以尽快适应新环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2.经常带孩子去户外玩。
温暖的阳光,碧绿的草地,在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妈妈们应该带着孩子出去散步,让他呼吸新鲜的室外空气。比如案例1,风筝的妈妈经常带着她在小区的花园里散步。阳光照射有助于改善孩子的体质,增强抵抗力。户外空间更大,孩子的心情会更舒服。在户外跑跳,做运动,可以锻炼他的身体,使他更加健壮。
3.妈妈应该多陪孩子玩。
案例二,妈妈每天会留出一段亲子互动的时间,就是和虎虎打台球。和孩子一起玩可以让他充分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爱,所以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会变得更亲密。
值得注意的是,妈妈和孩子玩的时候要放下大人的架子。记住你是在和你的孩子玩,而不是教他们怎么玩,这样他们才能玩得更开心。比如妈妈可以和他一起在地板上玩拼图,一起在床上打滚,一起蹲下来看小蚂蚁动起来……这时候妈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的快乐,她会觉得很快乐。
4.不要过早强迫孩子学习知识。
案例三,为了让棉棉尽快掌握知识,母亲不仅把她转到了幼儿园,还要求老师严格管教她。因为失去了玩耍的乐趣,孩子不仅不愿意学习知识,也越来越不喜欢幼儿园和老师。
过早地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压力,不仅不能起到早期智力开发的作用,还往往会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对于幼儿来说,玩耍应该是他生活的主题,而不是学习,所以妈妈们不要过早的强迫孩子学习知识。
方法二:引导孩子喜欢幼师。
孩子越小,对老师越挑剔。只有他喜欢他的老师,他才会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就是所谓的“近其师而信其道”。如果孩子不喜欢老师,就会对老师的课产生厌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一个孩子在幼儿园能不能快乐地学习知识,玩得开心,跟他是否喜欢老师有很大关系。妈妈要引导孩子喜欢老师,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经典实例
案例1:
四岁的朋友活泼好动,在家里一刻也不愿意闲着。他爬到沙发上使劲踩,然后把一个小番茄对准电视扔过去,经常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他妈说什么他都不听。
妈妈生气了,说:“你不听,就交给老师,让老师把你关起来。”彭彭立刻不敢淘气了。妈妈觉得这招很管用,就经常用老师吓唬朋友:“你不吃,让老师打你屁股!””“如果你不好,我就告诉老师批评你。"
渐渐的,朋友朋友越来越不喜欢去幼儿园了,见到老师就紧张,没有以前那么活泼了。
案例二:
春春刚入园的时候,她妈妈经常问她:“老师喜欢谁?”春春总是抬起小脑袋,不假思索地说:“我!”“但是最近,我妈妈发现纯的情绪有些变化。这一天,妈妈问:“春春,你喜欢老师吗?”“不喜欢!“纯理论。
女儿和老师好像不和。母亲并没有急着问她为什么不喜欢老师,而是说:“春春,你还记得你在幼儿园第一次尿裤子吗?老师给你换干净裤子,给你洗湿裤子?”“嗯,我记得。”纯理论。妈妈说:“老师其实很爱你,但是孩子就像刚刚开始成长的小树。有时候他们长得歪歪扭扭,需要有人帮助。”如果老师批评你,就像为了让你健康成长而扶正一棵小树。你觉得老师好吗?"
“哦,没错。原来老师批评我是为我好!”纯理论。“是的!你喜欢老师吗?”“我喜欢!”
案例三:
有一天,我的亲生母亲因为有事不能及时去幼儿园接她。眼看着孩子都陆续回家了,妈妈还没来,4岁的孩子真的开始着急了。
看她真的急了,老师拉着她的手说:“真的,老师给你讲个故事。听完故事,我妈可能会来。”然后,老师给甄珍讲了一个童话故事。故事讲完,她妈妈还没来,老师和她玩跷跷板。
天快黑的时候,妈妈来到幼儿园,真的扑进她的怀里说:“妈妈,老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妈妈说:“亲爱的,妈妈迟到了。”是不是应该感谢老师陪你等了这么久,给你讲故事?”真的跑过去抱住老师说,“老师太客气了,谢谢。"
教育情感
孩子入园前,妈妈在他心中很权威,入园后情况就变了,老师在孩子心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妈妈经常听到孩子说:“老师让我这么做的。”“我们老师说……”老师的话就像孩子眼中的镜头。当孩子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时,会很开心,而一旦受到老师的批评,孩子会很难过。
如果一个孩子在情感上不能接受和喜欢他的老师,你可以想象他在幼儿园会是什么样的状态。所以,孩子喜欢老师是很重要的。要知道,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会和老师有20年左右的亲密接触。可以说,老师会陪伴孩子成长,从小教会他喜欢和尊重老师,对他以后的成长非常重要。
妈妈的妙招
1.不要用老师来威胁孩子听话。
要让孩子喜欢老师,必须让他觉得老师很平易近人,很亲切。即使在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你也不能用“不听话就交给老师,让老师把你关起来”或者“如果你调皮捣蛋,告诉老师,让老师批评你”这样的话来威胁孩子。这样会无形中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恐惧,可能会导致他不喜欢去幼儿园。
2.让孩子记住老师对他们的爱。
当一个孩子因为做错事被老师批评时,他难免会因为不懂而对老师产生敌意。所以,妈妈们要时刻提醒孩子,老师是如何关心和照顾他的,这样即使孩子受到了批评,也会记得老师是爱他的。
比如案例2,当孩子对老师不满时,母亲帮助孩子记住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和关心。这个时候孩子就能理解老师对自己的爱,不会因为批评而反感老师。
3.教孩子感恩老师。
母亲们照顾孩子时经常感到疲劳。幼儿园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和耐心,同时照顾很多孩子。老师需要时刻关注每个孩子的感受,关注每个孩子的需求,所以当妈妈们知道老师是如何关爱孩子的时候,就要及时教会孩子感恩老师。
比如案例3中的母亲,不失时机地让孩子对老师说谢谢。这不仅让老师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尊重和理解,也培养了孩子的感恩之心。孩子会因为这个更喜欢老师,老师也会因为孩子妈妈的理解更喜欢孩子。
方法三:让孩子觉得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
有的孩子很喜欢上幼儿园,因为有很多小朋友自己玩;然而,有些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因为他们认为它充满了约束。幼儿园是让孩子充满快乐,还是会让他有压力?孩子对幼儿园的感觉决定了他是否喜欢上幼儿园。所以妈妈们要尽量让孩子觉得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
经典实例
案例1:
菲菲的妈妈晚上喜欢熬夜看电视剧,4岁的菲菲经常和妈妈一起熬夜。但是早上要去幼儿园的时候,菲菲睡不着。
每天早上起床对妈妈和菲菲来说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经常是妈妈喊了很多次,菲菲还是不肯起床,最后把她拖下床。菲菲嘀咕着不想去幼儿园,因为她还没睡醒。眼看就要迟到了,妈妈赶紧帮菲菲穿好衣服,让她匆匆吃了点早饭,就送她走了。在幼儿园,菲菲看起来还是很不情愿。
案例二:
欣欣的父母很忙。他们经常在早上谁送欣欣去幼儿园的问题上推脱。
有一天,快到上班时间了,妈妈急匆匆地把欣欣送到幼儿园。一路上,我妈不停地抱怨:“你爸总说他忙,我明明迟到了,还得给你送行。”你父亲送过你几次?你去幼儿园接你几次?”母亲不停地说话。闫妍不能完全理解她母亲的话,但当她看到她母亲不高兴时,她低下了头,不敢说话。
案例三:
每天送4岁的玛吉去幼儿园的路上,妈妈经常会问:“玛吉昨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你在幼儿园听不听话?一定要听老师的话,知道吗?”“玛姬在幼儿园应该遵守纪律,唱歌的时候声音要大。不要不好意思。”
面对妈妈的左要求右意见,玛吉只是说了一句“我明白了。”“好的。”“嗯。”然后听完,到了幼儿园门口,妈妈又会说:“记住妈妈说的一切,要乖!”
教育情感
妈妈为什么送孩子去幼儿园?是因为没时间照顾孩子,让幼儿园监管吗?还是让孩子多学点规则,或者多学点知识?也许这些因素都包括在内,但前提是孩子喜欢幼儿园,能感觉到它是一个快乐的地方。
如果一个天天上幼儿园的孩子不认为上幼儿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么他上幼儿园的压力和感受可想而知。为了让孩子尽快喜欢上幼儿园,妈妈们要想尽办法向孩子传达“上幼儿园真好”的信息,想尽办法让孩子每天都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上幼儿园。
妈妈的妙招
1.让孩子快乐地起床。
案例1,菲菲妈妈喜欢看电视,导致孩子和她一起熬夜。但是,到了早上,孩子因为睡不着,被妈妈逼着起床,心情变得不好,变得很生气。孩子会觉得睡不着觉,上幼儿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不喜欢上幼儿园。
为了让孩子每天自然醒来,妈妈要给他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让他早点入睡,避免孩子因为睡不着而高兴不起来,不愿意去幼儿园。
2.让孩子带着好心情去幼儿园。
一日之计在于晨。如果一个孩子每天早上都能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幼儿园,那么他在幼儿园的状态就会很好。
然而,在案例2中,母亲在上学的路上向年幼的孩子讲述了她对丈夫的不满。这些复杂的问题,孩子可能根本不懂,但是因为妈妈的抱怨,送到幼儿园就容易焦虑不安。所以,在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前,妈妈要让他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不要对你的孩子要求太高。
有些妈妈渴望孩子上幼儿园后表现好,学到很多知识,所以喜欢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有什么纪律吗?你听老师的话了吗?”并且要求孩子有礼貌,多学习,比如案例3中玛姬的妈妈。
过分的要求和禁止会让孩子因为达不到妈妈的要求而感到焦虑,所以不喜欢上幼儿园。
4.不要用负面问题误导孩子。
孩子从幼儿园回家,有的妈妈会问:“幼儿园的小朋友欺负你了吗?”“老师分东西有没有偏心?”显然,这种提问方式是非常不合适的。母亲的本意可能是怕孩子受委屈,但她下意识地给孩子传递了一些负面信息:幼儿园的孩子有时会欺负别人,幼儿园的老师有偏见,幼儿园不好。
这样的问题问多了,孩子会越来越不喜欢去幼儿园,因为他会觉得那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地方,老师和孩子都是“别有用心”的。所以,一个妈妈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简单的说一下幼儿园和那里的孩子就够了。永远不要问她的孩子带有负面倾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