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睿号战列舰

比睿号战列舰

比睿(ひえい)号战列舰属旧日本帝国海军的金刚级战列舰。金刚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由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经过大规模现代化改装而成的高速战列舰。

比睿号是金刚级的2号舰,完成时是一艘战列巡洋舰,按照日本帝国海军命名惯例,以巡洋舰命名方式,比睿号的命名源自山名,日本京都府和滋县境内比睿山。

武器性能

中文名:比睿号战列舰

外文名:ひえい

国家:二战日本

完工日期:1913年8月4日

制造厂:横须贺海军工厂

建造计划

1911年日本内阁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海军大臣以八八舰队的名义提交的海军军备的计划,由于日本缺乏建造新式大型主力舰的经验,以引进技术为主要目的,日本海军决定1号舰金刚号由英国维克斯公司设计建造,配备由维克斯公司研制的八门双联装14英寸口径主炮。

同时日本派出技术人员到英国学习新型主力舰的制造技术。2、3、4号舰将根据维克斯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在日本国内自行建造。

比睿号战列巡洋舰1911年11月4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1912年11月21日下水,1913年8月4日完工。舰籍:佐世保镇守府。标准排水量27500吨,航速27.5节,主炮等部件均由维克斯公司提供。

比睿号与在英国建造的1号舰金刚号在外观细节上有所不同,因为临近舰桥的1号烟囱产生排烟对舰桥的影响,1号烟囱向后移动并加高,比睿号的主炮塔有明显的折线与金刚号相同,这是与3、4号舰榛名、雾岛外观上的不同之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比睿号战列舰与金刚号编入第一舰队第3战队。

改装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进行增大主炮仰角、改进弹药库的防护的改装,在前桅增加用于观测、指挥的桅楼设施。为解决1号烟囱距离桅楼过近导致排烟倒灌的问题,在1号烟囱安装了防护罩。

金刚级1923年开始第一次现代化大改装,首要目的是增强防御能力,比睿号最后一个实施改装,改装工程于1929年开始。因1930年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日本必须废弃一艘主力舰,进度最晚的比睿号终止改装工程,开始改装为训练舰(该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将废弃的主力舰改为练习舰)。

根据条约的规定,拆去一座主炮塔、部分动力设备,拆除舰体舷侧装甲带。1932年改装完成。标准排水量减少到19500吨,吃水减少,航速降低到18节。1933年增加观礼设施,在1930年代曾多次担任日本天皇检阅海军的“御召舰”。

1935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问日本曾搭乘该舰。1936年日本退出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谈判,比睿号1937年开始复原改装,另三艘姐妹舰两次大改装完成的项目比睿号改装时一并完成,主要项目更换了新型锅炉、轮机设备,最高航速达到30节,提高续航距离。

增强防御能力,增强水平防护以及水下防御能力,舰艉加长,彻底改建塔式舰桥,主炮最大仰角提高到43度,同时增强防空火力。其塔式舰桥结构、外观与另三艘1933年-1936年已经完成第二次大改装的姐妹舰不同,根据设计中的大和号战列舰进行了改变(为大和级战列舰的设计进行技术验证)。

至1940年初改装工程完工,标准排水量32350吨。经过改装后,比睿号与其姐妹舰一样变成了高速战列舰。

太平洋战争经历

1941年11月比睿、雾岛作为支持警戒部队编入航空母舰机动部队,护卫航空母舰于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1942年2月-4月包括比睿号在内的4艘金刚级护卫航空母舰机动部队参加了西南太平洋以及扫荡印度洋海域的作战。1942年6月,金刚、比睿编入掩护部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

1942年8月为支援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所罗门群岛方面的作战,4艘金刚级战列舰护卫航空母舰参加作战行动。

为消除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美军控制的飞机场给日本海军造成严重威胁,11月13日日本海军出动比睿、雾岛准备炮击该岛机场,遭遇美国海军巡洋舰舰队,夜间在近距离内与美舰发生炮战,在混战中比睿号上层建筑发生火灾,成为一个显眼的目标,遭到重创,操舵装置损毁,无法全速逃离美机的空袭范围,次日天亮后被美军飞机攻击,伤势加重,自沉于所罗门群岛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