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八省15个游击区中面积最大的游击区是哪里
订阅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得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性转移,后来被称之为长征,不过也有一部分红军留下坚持斗争,主要活动在南方八省(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主要有项英和陈毅领导,全面抗战爆发后,南方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那么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是如何划分的,一***有多少支力量呢?
其实南方八省的游击队主要是分为游击区,分布在这八个省,一***十四支力量。
赣粤边游击区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第二年的3月分,项英、陈毅等等率300余红军,先后转到油山山区,在此之前同李乐天就带着一支部队这里,两方合并在一起***1000余人。在这一带和国民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早前的领导人蔡会文、李乐天在战斗中牺牲。到了全面抗战爆发的时候此地还剩下300多人。
闽赣边游击区
1935年1月,时任瑞金特别委员会书记的赖昌祚领导3个红军独立营及游击队***1000人,在瑞金附近坚持斗争。四个月后赖昌祚牺牲,这一支部队之剩下30余人,被编为瑞金游击队,由钟得胜率领,转到大柏地山区坚持游击活动。1937年春游击队发展到300余人。
闽西游击区
1935年春,陈潭秋(中***元老)、邓子恢、谭震林等率领从中央苏区突围出来的 100余人到达永定地区与在闽西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独立第8、第9团等部会合,***约1500人。至1937年7月,红军游击队仍保存1300人。
闽粤边游击区
1934年秋红军独立第3团,在南靖、平和、漳浦地区坚持斗争。后来这一地区被国民党占领,红3团分散在漳浦、 云霄边界和云霄、平和、诏安边界的山区坚持游击活动,195年至年底,重建了游击区。到了1936年年代,部队发展到1300余人,至1937年下半年,红军游击队尚有300余人。
皖浙赣边游击区
1934年11月,红军第30师及游击队***1000余人,和在彭泽、 湖口、 鄱阳、祁门的皖赣独立师与鄣公山的皖南独立团,继续在当地坚持斗争。第二年部队遭受重大损失,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唐在刚牺牲,1935年底至1936年4月,剩下的部队分别活动于皖赣边、皖南、皖浙赣边的红军和游击队,相继在皖浙赣3省交界的鄣公山会合,编为皖浙赣红军独立团,***800余人。至1937年7月,红军游击队尚有300余人。
浙南游击区
1935年2月,回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第10军团一部,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政治委员刘英,全师一***500余人。至9月,开辟了浙西南游击区,挺进师发展到近1000人。。1936年6月部队发展到约1600人。1937年上半年,挺进师在国民党军的进攻下,受到较大损失,至9月部队尚有约400人。
闽北游击区
1935年1月,闽北革命根据地大部被国民党军占领。2月武夷山山区的红军第58团、西南独立团、闽北独立团等部***约2000人,合编为红军闽北独立师,黄立贵任师长,卢文卿任政治委员。,至1936年底,游击区扩大到十余县,部队发展到3000余人。1937年春、夏,在国民党军的进攻下,红军独立师受到较大损失,闽北军分区司令员吴先喜、师长黄立贵牺牲。至9月,红军独立师尚有800余人。算是一支比较大的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