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火烧红莲寺

《东陵大盗》***出几集?

《东陵大盗》最初计划要拍十集,除了解放前的武打片《火烧红莲寺》拍了十八集以外,新中国电影还没有哪部拍成了系列片。

我们是1984年就开始策划和筹备这个事情,1985年2月28日正式开拍。

后来在厂务会上,我提出要求自己承包,“人权”和“财权”都由我统一管理,导演掌握经济,导演作为制片人,还提出票房按比例分成,这其实是创了全国之首,当年的西影也确实敢想敢干,我和吴天明拍了一下手表示同意实行。

当时厂里说给我三个副导演,我说就要一个,就是何平,他很有想法也很有能力。在《东陵大盗》之后他就得到了独立拍片的机会,拍了《川岛芳子》、《双旗镇刀客》、《炮打双灯》等片,我认为拍得很好。《东陵大盗》的副摄影杨轮后来也作为摄影与何平合作《炮打双灯》、《日光峡谷》等片。厂里当时投了100万-150万元,现在来看相当于1500万元的投入了,用的厂里当时最先进的摄影设备,胶片库也为我们打开,不用严格遵守通常1:3的耗片比。

拍炸陵墓一场惊天动地

外景主要是在天津和北京东陵,地宫的内景是我们花了40多万元在西影厂搭起来的,大小规格和真正的东陵比例是1:1,美工和置景在北京东陵的地下把壁画、雕梁分毫不差地画下来后仿真制作的。拍地宫内景非常辛苦,因为需要一气呵成,摄制组在棚里一待好几天,我们都是三天四夜没有好好睡觉,甚至有的人站在那里就睡着了,其他人踢他一脚,赶紧醒过来继续拍。

因为熬夜每个人的眼睛都是通红的,所以根本不用化妆,演员演急红了眼的大盗很逼真。

那时拍电影有一点好,不会像现在这样收很高的场地费,我们在东陵实景拍摄那么长时间,只象征性地收了1000元钱,东陵那时候还比较荒凉,尤其是夜里很阴冷,而且漆黑一片,我们摄制组住得又很分散,相隔几里路,尤其又是在拍真实的故事,说不害怕那是假的。

记得一件奇怪事,孙飞虎饰演的蒋介石戏虽不重但也需要现场来拍,当时在东陵拍戏的时候他总说头疼,结果一出东陵的地界就没事了,我们当时就开玩笑说“国民党东陵盗宝也要遭报应的”。

不仅如此,我们还花钱从北京租了很多真的文物,专门由警卫人员护送,还带着警犬,因为这些文物过夜怕出问题,都当天赶拍然后拉走。当时也动用了军队拍摄,有坦克兵、步兵还有工兵挖工事埋炸药,拍炸陵墓一场时真叫惊天动地,听说还有附近的民房被震坏了,我们进行了赔偿。拍摄的过程中死了好几匹马,也有士兵受伤,现在想起来觉得拍这个电影也挺悲壮的。都很能吃苦,万众一心、不谈价钱地把这个电影拍成。

《东陵大盗》的收益西影吃了好几年

影片第一、二集拍摄完成后到北京开了记者招待会,很多电影评论家对影片评价挺高,认为是“中国高档娱乐片的里程碑”,但是在影片进京送审的时候也有一些曲折,因为影片是完全按照真实事件改编的,保留了真人真名,虽然一定程度上是商业片,但也带有一定的历史纪实性质,不仅是传奇,也会牵扯到很多方面。

我在改剧本的时候有非常大的修改,国民党出现在银幕上的都是正规军,没有脸谱化的丑化,而且使盗宝的目的更复杂。

影片还是删改了很多处,有几百个镜头,其中地宫里残酷打斗的镜头剪掉了三分之二;士兵进入东陵之后产生幻觉以为慈禧走过来了,被认为是宣传迷信被剪掉了;还有澡堂的镜头也被删掉了。

好不容易通过了之后到全国各地去做首映式,从抚顺到沈阳到大连,那简直叫“爆棚”,有的电影院门口甚至有人卖十几倍的黑价票。因为《东陵大盗》给西影创经济效益,发行公司有人叫我“财神爷”。那时也敢干,我们用面包车把漆皮刮掉,写上《东陵大盗》和内容介绍开着车满大街转,这也是新鲜事头一回。应该说《东陵大盗》的收益西影吃了好几年,隔了一年继续拍三、四、五集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好时期,观众的情绪也落下来了。我们在第五集的结尾字幕还写着“请看第六集”,结果因为客观原因也没能再拍。

因为这个戏基本是以故事情节吸引人,也是“和尚戏”,没有什么美女也没有奇情,可以说走了另外一条路子,如果当时能够继续拍下去就不一样了。

还有一些后续,因为“东陵盗宝”的事情属于“中国十大奇案”之一,当时也有很多人希望我把这十大奇案都搬上银幕,可惜未能成行。前一阵,香港的一些人还跟我商量想把《东陵大盗》拍成40集的电视连续剧,我也正在考虑。

口述:李云东(《东陵大盗》导演,现居西安)采写:本报记者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