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中的折现率的公式如何理解
折现率是个比率,参考市场利率进行调整后的比率。
1、公式
(PV = 现值(present value),C=期末金额,r=折现率,t=投资期数)
2、折现率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时使用的比率,这个比率可能是当时的市场利率,有可能不是,要根据折现的具体情况而定。
3、该折现率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是税前的利率。
4、折现率的确定,应当首先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如果该资产的利率无法从市场获得,可以使用替代利率估计折现率。
5、替代利率在估计时,可以根据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相关市场借款利率作适当调整后确定。应根据所持有资产的特定环境等因素来考虑调整。
6、企业在估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通常应当使用单一的折现率。
扩展资料
(1)债券价值、股票价值的折现率
债券价值:用税前等风险投资的市场利率
普通股价值:用税后的股票资本成本
优先股价值:用税后的优先股资本成本
计算债券价值时,由于利息是税前支付的,所以就用税前的折现率。而计算股票价值时,由于股利是税后支付的,所以折现率也要用税后的。
(2)项目价值、企业价值的折现率
项目价值:用税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企业价值:如果是实体价值:用税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如果是股权价值:用税后的股票资本成本
(3)租赁相关的折现率
判断租赁性质时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用税前的有担保债券利率
租赁净现值:用税后有担保的债券利率
(4)计算附认股权证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的价值
附认股权证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的价值:
计算纯债券价值部分,用等风险投资的税前利率,求两者的资本成本时,先求出税前的再换算成税后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折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