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是什么意思?
起源 非主流兴起于2006年 非主流其实真正指的是仿造中世纪欧洲风格的服饰,也就是类似一种怀旧的服饰,这一点与E+E有点 相似,风格与E+E没有任何相关,也没有E+E那么“时尚”,非主流的服饰穿在身上或许会有一种贵妇的感觉,服饰看起来会有点像洋娃娃,而国内的非主流更多追随的是日韩风的服饰,这点和非主流的传统意义是不同的。非主流起源 据研究,非主流的老祖宗正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其中以哥特摇滚风(Gothic rock)和视觉摇滚风(Visual rock)为代表。朋克文化属于后现代虚无主义,以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奇异装扮表现愤怒,破坏,死亡等情绪,风靡于摇滚音乐人和爱好者之间,而在中国,真正属于非主流风格的是早期的Yar6Lang风格,也就是这种风格带动了中国“非主流”的潮流。 90年代末,由Punk文化衍生出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融合了Pop流行元素,在视觉的表现手法上更加多元化,并且开始表达一些忧郁,悲伤的主题,于是便产生了Emo文化,Emo即是Emotional的缩写。Emo文化同样发源于音乐领域,但很快变成了一种时尚风格,风靡于全球的青少年中间。 主流与非主流模式的冲突 主流(常规固定模式): 主流的文化价值观,对外通常显稳定结构。顾名思义,主流并不是指时尚潮流的追求——而是一种已经被绝大多数接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接受真正的主流观点的,不是时下被称为非主流的社会现象中的跟风者——而是指尼采等理想主义哲学家。) 非主流(非常规流动模式): 小众文化价值观,与现实的价值观格格不入。卧轨自杀的海子,举枪自杀的梵高,都是非主流小众文化价值。 关于非主流的推动力 放羊娃在认定了:“放羊-生娃-放羊”的目标(我们称为理想的东西)后,就风雨无阻,义无反顾的放羊去了。现代社会不正是缺少了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了吗?当然,我们这种坚持的精神之所以流失,也是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的--我们的社会并不是完全的公平,公正的。由于每个人成长所处的环境等诸多因素,有时我们努力了却并不一定成功。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是我们实现目标的可操作性不大,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有两种情况: A 有的人去玩非主流,玩颓废和堕落,然后找到许多“非”友,一起寻找***鸣和“非”的环境及理由,从而找到了心理的平衡,以减少现实对自己无情的“伤害”。他们用“非”的方式“主”。 B 有的人去玩游戏了,像“放养-生娃-放养”一样“打怪-升级-打怪”。在游戏里得到无穷的乐趣,因为他们有盼头,网游公司会迎合他们,只要你在打怪,你就能升级,升级了就能打更大的怪,在游戏里,玩家同样被一群人认同,获得了在现实中无法或很难得到的成就感,以减轻现实对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和“不爽”。其实,一部分流行歌曲同游戏一样,是因为歌曲的动听和所述故事对歌迷的认同而流行的。体育,选秀,电视剧,综艺娱乐等等需多东西都有同样的功能。只不过这里只有网游对人们的时间、金钱、身体、学业等影响最大罢了。 想想放羊娃,人间的目标虽然简单,却有十分强的可操作性,放羊就能赚钱,赚钱就能娶媳妇,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真实啊。 “非主流”一词的起源 关于“非主流”一词的起源,一说: “非主流”的起源,相信有很多人听说过TOKYO HOT,即翻译过来是东京热。东京热是日本最大的一家AV电影电视台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上60%的AV电影来自这个电视台,它位于东京的涉谷地区也就是非主流的发源地,被自称为非主流一族最向往的地方。 这种起源说法,可谓“非主流”一词来自强大的东瀛日本文化词汇的典型。 另有一说: “非”,原为单纯的否定前缀。“非主流”一词在中国,最早为“主流”(详见“主流”词条)一词的否定式。后因外来文化的流入,逐渐有比主流更深的内在含义。也随着各种文化在中国的不断融合,逐渐从最单纯的泛指外来文化、价值观,演变为了对“异类的、常人所不能接受的”文化的总称。与此相似的外来文化作用下产生该词的说法还有很多。 更一说: “非主流”一词,是在主流有了“河流主干”等原始含义外的含义之后随即诞生的。也就是说“非主流”从一诞生就只有相对于“主流文化”的“非主流文化”的含义。如此说来,“非主流”一词诞生应该时间不可能超过半个世纪——或者说,非主流一词甚至是海子卧轨后才产生的。 无论是如何产生该词,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非主流”一词不是因为“非主流现象”才产生的。 更有一说是,“非主流”一词来源于意大利的一个乐队,随着时间的演变,文化的差异,形成了当今的局面。 盛行年代 非主流盛于80,90后,目前喜欢非主流的大都是生于90后的男生女生。 由于以年龄主导的各种差异(包括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交流平台等),“FZL”很少能被传统媒体的发言者所理解。所以通常传统媒体对“FZL”采取温和观望的态度,对其报道常大篇幅引用专家的观点,将其和火星文、应试教育、青少年心理问题以及早恋等行为联系在一起 非主流。 在网络中曾经一度有人评论“FZL”败坏风气,并将其通过谐音贬为“肥猪油”、“肥猪流”。这些评论也往往被“FZL人群”所漠视。 现在喜欢非主流的大都是在校的生于90年代学生居多,他们年纪都差不多。 国内兴起于2006年,非主流在中国产生于80后,最初是由一些80后的网络红人所引领起来的潮流,现在盛行于90后的学生中。 未来可能会出现00后,10后......等等等对于非主流的追逐。这还不可预知! 所以它并不是几几后的专属流行!!而是每个时代的年轻人在把握住当代的流行文化后而重新自我潮流的定义。包括在审美,价值观上的求新求变。 这种流行不会成为大众永恒的风尚标,只是年轻人在完善自我,追逐潮流过程中一段显得有些迷茫落寞的路段,需要大人们的循循善诱和耐心正确地进行指导!